王佳興+于茂春+馬金鐘
生物學科的微課基本分為四種類型,即“講授型、概念型、知識點檢測型、實驗型”[1]。針對上述類型,可將“手寫+錄屏、卡通動畫、課堂實錄、PPT錄屏”[2]與之結合,其綜合效果必定超過單一形式。微課設計中,應注重學習資源的提供及教學反饋,即支助服務,包括提供學習評價,內(nèi)置必要的學習支持,如學習管理、認知工具等,提供知識地圖,智能化推送學習資源等[3],呈現(xiàn)學習者需要的學習信息,有效幫助學習者建構認知體系,避免教師再次主導整個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習慣。根據(jù)原則、類型,完成框架,了解其他研究人員提供的資料,并提供資源服務。
微課案例設計
依據(jù)微課的設計原則及相關問題,結合教案,筆者選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進行微課制作,各章節(jié)采用的制作方法類似,本文以《細胞增殖》一課中“有絲分裂”內(nèi)容為例,進行詳細說明。
1. 選擇課題
“短小”容易,“精悍”難。在選題時,首先要大膽地修剪,留下精華部分,適當擴充,不啰嗦,不夸張。其次,注意選題是否有代表性,內(nèi)容是否具有課程特點,是否適合高中生思維。微課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幫助學習者建構知識結構,選題也應承接前后知識儲備,不會突兀地出現(xiàn)在知識結構中。
2. 學習者分析
高中生普遍處于抽象具象階段,具有鮮明個性,需要符合他們的世界觀和自身特點。要抓住學習者的起點水平,不重復提到同一個知識點,這是保證教學高效的手段。
學習者分析中,注意需求分析。微課與教學的最大差異,就是能否做到不受其他因素影響,保證效率。這就要建立學習者與開發(fā)者之間的反饋聯(lián)系,實現(xiàn)與課堂提問相似的互動環(huán)境。
3. 設置教學目標
微課的教學目標不宜過多或過深。教學很難達到情感目標,學習者能夠很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就足夠。
4. 初步設計
對于非專業(yè)人員,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對微課制作有很大幫助,能使制作者條理清晰,很好地銜接各知識塊,如表1所示。
5. 微課制作腳本
在微課制作過程中,難免會手忙腳亂、胡亂拼湊,因此,需要準備完善的制作“腳本”。微課“腳本”如同電影腳本將內(nèi)容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方便拍攝制作。專業(yè)腳本較為復雜,筆者將其簡化,留出項目、內(nèi)容、畫面、時間四項。
6. 制作過程
根據(jù)腳本,制作微課。
(1)染色體分裂是重點,要生動、清晰地展現(xiàn),可用橡皮泥。白紙可以作為細胞壁,用馬克筆按各個時期畫出細胞膜,簡單易行。
(2)用手機拍攝染色體分布變化過程,保證連貫效果就需要注意:光線清晰;染色體移動距離小;手機位置變動過大;相同紙張。
(3)利用“會聲會影”視頻軟件,將單張照片拖曳到時間軸剪輯,對照腳本臺詞粗略判斷時長,增加相應標題。按照時期分段制作,生成mp4格式文件。如:前期片段.mp4。
(4)EasySketchPro2是實現(xiàn)手寫的動畫制作軟件,其簡單卻能夠展現(xiàn)動畫效果,并且該軟件的菜單按鈕并不多。將圖像放進畫板中,選擇手的類型及制作標題。右擊圖片,在設置中可以選擇圖片的出現(xiàn)方式以及時間,擺放簡潔干凈,生成mp4文件。
(5)CTApp能夠設置動漫人物,甚至將臉換到人物身上,達到人物講課效果。將錄制好的聲音導入,在時間軸上排列生成mp4文件后,與前面制作的視頻銜接。
選擇人物,拖曳到畫面合適位置。聲音添加進來,選擇聲音“wave檔”或人工智能文字語音轉換。在時間軸上合適的位置為人物添加動作(不要過多),生成視頻。
(6)用“會聲會影”軟件將前面所有視頻按腳本依次拼接,形成視頻。
(7)加入練習題。Adobe Captive8強大的功能就是整合資源,添加練習題。將各個時期視頻添加到軟件中,每個片段中添加練習題。
選擇問題幻燈片,選擇問題類型(多選),將準備的問題輸入,在右側屬性面板中設置問題的答案數(shù)及無限次作答(直到答對為止,否則不會進行下一部分)。無限次作答能夠體現(xiàn)學習者是否跟住課堂。學習者回答完問題,課程結束,軟件自動提供數(shù)據(jù),如正確數(shù)及錯誤數(shù)等。
7. 發(fā)布及實施
(1)將微課視頻上傳到學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在線觀看微課。(2)將微課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硬盤,登錄公共賬號可以下載課程資源。(3)將微課放到學校微信公眾號,學生可隨時隨地觀看、學習。
8. 制作流程總結
反饋評價
對所制作的微課,本文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了反饋評價。一是在線評價。我們將微課成品放到校園教學平臺上進行展示,對在線觀看微課的500余名用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針對受眾的視覺體驗以及微課內(nèi)容評價進行整理,以十分制進行評分。根據(jù)平均分進行分析,得出如表3所示的結果。
二是課堂評價。將制作的微課用于某高中課堂教學,選取普通班中的4個班級進行測試,在學生之前未學習過該內(nèi)容的情況下,分兩個組別進行授課。實際參加實驗人數(shù)共計173人,一組2個班采用微課授課,另外一組2個班采用教師講授方法授課,課堂結束前10分鐘用紙質(zhì)試卷(試題數(shù)目10個,試題總分數(shù)100分)進行隨堂測試,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表4。
安排學生上網(wǎng)進行微課自主復習,一周后,同難度試題測試結果如表5。
由表5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采用微課授課的方式,學生隨堂學習知識的情況要優(yōu)于課堂教師講授。隨機訪談的幾位學生表示,微課畫面生動,不易分心,內(nèi)容講解直觀易懂,印象深刻。由表4和表5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在沒有教師帶領學生復習的前提下,僅依靠微課輔助進行復習,學生的總體得分都顯著提高,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良好,總平均分在87分以上,效果比較理想。
學生能夠很好地接受多種媒體結合的微課。動漫助教人物活潑,能夠抓住學生的眼球,隨時練習題能夠很好地保證學生跟住課堂,并且結尾自動總結答題率,能夠很好地掌握自身學習動態(tài)。部分學生也提出了相關建議,如在習題后進一步講解、互動程度仍然不夠,在指出問題的同時也肯定了生物與微課相結合的意義。
總 結
生物課程與微課能夠很好地結合,對于其他科目來講,微課也是很好的教學工具。在今天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將知識與網(wǎng)絡結合就能更好地利用網(wǎng)絡傳遞資源,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希望更多的研究人員能將本次微課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拓展到其他學科上,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為今后非專業(yè)信息技術教師或?qū)W生提供借鑒和幫助。
注:于茂春為本文通訊作者。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云環(huán)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學方式變革研究”(項目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257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吉林延吉延邊大學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李路娥.高中生物微課資源的開發(fā)[J].西藏教育,2014(7):49-51.
王磊,趙錚.微課制作工具及制作技巧[J].數(shù)字教育,2015(5):71-78.
張生,王麗麗,蘇梅,齊媛.微課程設計要素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14(9):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