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fā)揮好農家書屋作用,促進社區(qū)文化建設,是順應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206個農家書屋正常開放運行,豐富了廣大社區(qū)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及豐富了科技知識。
關鍵詞:書屋;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1
一、我縣農家書屋建設基本情況
夏津地處魯西北平原、魯冀兩省交界處,轄10鎮(zhèn)2鄉(xiāng)1個街道1個省級開發(fā)區(qū),314個社區(qū),總面積882平方公里,耕地90萬畝,總人口52萬。目前已建成306家。
我縣在農家書屋建設是按上級下達的建設計劃數量結合各村莊實際情況,組織鄉(xiāng)(鎮(zhèn)、開發(fā)區(qū))社區(qū)選址申報,經實地考察審核,報批后進行建設。每個書屋按政經類4%,科技類40%、生活文化類35%的比例集中采購配送圖書1500冊,書櫥5組及部分閱覽桌椅等。按要求需保證每周不少于3天開放時間,實行免費借閱。
目前,我縣農家書屋處于建設和書屋升級改造階段,對于后期管理考慮的還不夠周全。農家書屋多數建在農村社區(qū)辦公室和社區(qū)農戶家,書屋管理人員也主要包括社區(qū)管理人員、農民,基本上沒有配備專職管理員,且多數管理員的工作都是義務性的。書屋的管理主要采用“自主管理、自我服務”主要模式。
二、農家書屋管理和使用情況管理現狀
我縣管理模式是由縣文廣新局牽頭,實行統(tǒng)一組織,分級管理。鄉(xiāng)(鎮(zhèn)、開發(fā)區(qū))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鄉(xiāng)文化站明確專人負責本鄉(xiāng)鎮(zhèn)各社區(qū)農家書屋的監(jiān)管工作,各社區(qū)確定專人具體管理,形成鄉(xiāng)村分級管理模式。
(一)精心挑選管理人員,合理配置管理員數量。認真選擇農家書屋管理員,選擇熱愛書屋事業(yè),服從組織安排,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積極完成本職工作的人作為農家書屋管理員。他們能認真學習、宣傳、執(zhí)行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方針政策和規(guī)章管理制度,負責書屋設施和出版物的保管、維護和有效利用;熱情接待村民,主動為讀者服務;引導村民看書學習,經常組織讀書活動;及時做好書屋防潮、防塵、防蛀、 防火及搞好衛(wèi)生等工作;隨時了解村民讀者的學習需求和收獲,并做好記錄,及時向上級反饋信息 。
(二)加強制度建立。嚴格執(zhí)行書屋管理制度,妥善處理丟失或損壞出版物的賠償問題。各農家書屋均有相應的借 閱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收取一定押金辦理借閱證,做好出版物的接收、登記上架、分類、編號和借閱工作。
(三)嚴格開放時間。嚴格按照農家書屋各項管理制度,嚴格遵守書屋開放時,每周達20小時以上。農家書屋管理員不僅在農閑時開放書屋,在農忙時也保證書屋開放時間,讓群眾在農家書屋學到科技知識、獲取致富信息,從而指導自已生產、生活,讓其過上幸福生活。
(四)加強檢查、督促。由縣文廣新局牽頭,要求各鄉(xiāng)(鎮(zhèn)、開發(fā)區(qū))文化站按照《農家書屋管理員手冊》要求明確農家書屋管理員職責,監(jiān)督各農家書屋職責制度上墻。定期、不定期對農家書屋管理員圖書分類、上架、借閱和農家書屋清理整潔工作進行檢查,對工作不到位,敷衍應付的提出整改意見。
三、存在的問題
(一)職責不明。書屋資產歸屬、維護和后續(xù)發(fā)展由誰負責等問題,沒有明確,難以做到各負其責,影響農家書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重建輕管。書屋建成交付使用后,沒有建立相應的監(jiān)管機制,沒有納入年度政府目標考核,對其日常的運行缺乏有效地管理和引導,影響其作用的發(fā)揮。
(三)資源匱乏。書屋的圖書數量少,同一批次建成的配書雷同,沒有為書屋訂閱專用報刊,即使個別有也只是很少的幾種黨報黨刊,基本無更新渠道,書屋只能維持現狀,恰如一潭死水,沒有活力。
(四)管理員素質有待提高。目前書屋的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由村里工作人員兼任,均為義務管理者,加上缺乏專業(yè)知識,無法保證書屋的開放時間,缺少對圖書的推薦宣傳,不利于圖書功能的發(fā)揮和閱讀活動的推廣。
(五)借閱率低。目前,農村大多數農民缺乏閱讀習慣,加上宣傳工作不到位,書屋雖然建起來了,圖書借閱率偏低,情況好些的,平均每天三五人,差的平均三五天一個人。平均借閱率不到10%,大部分的圖書還處于閑置狀態(tài)。
四、如何做好農家書屋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要解決上述問題,只有在建設、管理、利用、發(fā)展機制上不斷探索和改進,在供書、讀書、管書、用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上抓準抓實,從歸根本上解決農家書屋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一)明確責任。盡快確定我縣農家書屋的資產管理主體,進行資產登記,保證資產不流失。縣文廣新局要建立健全書屋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制度和專項檢查監(jiān)督相結合的監(jiān)督檢查制度,從制度上保證書屋的正常運行。由縣委宣傳將書屋的建設和管理納入鄉(xiāng)(鎮(zhèn))宣傳文化工作的考核目標。書屋的日常管理由鄉(xiāng)(鎮(zhèn)、開發(fā)區(qū))黨委政府負責,社區(qū)按照制度抓好落實。
(二)整合資源。將農家書屋與社區(qū)辦公活動場所、文化活動室、農村遠程教育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結合起來建設、管理和開展活動,節(jié)約建設成本,提高書屋的利用率和綜合效能。組織“幫扶聯系活動”,廣泛發(fā)動黨政部門、高校、企業(yè)和愛心人士參與,形成了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良好局面。
(三)培訓保障。通過舉辦管理員培訓班等形式,大力加強管理員教育培訓,頒發(fā)農家書屋管理員資格證書,強化了管理員的管理服務意識和水平,并定期開展檢查評比活動,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能力。通過農村低保途徑解決農戶管理人員報酬,通過縣財政適當補助解決村委會兼職管理員報酬。
(四)資源更新。依托縣圖書館,將農家書屋和縣圖書館聯動運行,把農家書屋作為縣圖書館的分館,將農家書屋的圖書作為館藏圖書進行管理,組織圖書流動車將館藏圖書、其他書屋圖書定期調換到農家書屋,形成一條定期補充、更新、交流圖書的暢通渠道,使農民群眾始終有新書可看。將送書下鄉(xiāng)活動列入區(qū)“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中,按照“一書一冊無復本”的原則,一地一別,甚至一村一別為農家書屋配備圖書、報刊和電子音像制品。
(五)開展活動。依托農家書屋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讀書用書活動,引導農村社區(qū)居民到農家書屋讀書用書,增強農家書屋的吸引力,努力培養(yǎng)農民群眾閱讀興趣。
(六)發(fā)展模式。以政府主導,公益起步,經營發(fā)展的模式,對具備一定條件的農家書屋,由新聞出版、工商管理部門核發(fā)經營許可證,由新華書店提供適銷對路的圖書,交給書屋代銷,走借、售結合的發(fā)展之路,為農家書屋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一定的經濟保障,為農民朋友解決買書難的問題,為書屋增添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圖書館雜志[M].上海,2016(1).
[2]李希 .國內外智庫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 2016(02).
作者簡介:王文杰(1983–),女,山東夏津人,現為夏津圖書館圖書管理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