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坤(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人民醫(yī)院,黑龍江 黑河 164299)
通竅活血湯合澤瀉湯加減治療眩暈的療效評價
王路坤
(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人民醫(yī)院,黑龍江 黑河 164299)
目的 評價通竅活血湯合澤瀉湯加減治療眩暈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眩暈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方法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24例。對照組給予西比靈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通竅活血湯合澤瀉湯加減治療,1個月后評價其療效。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提高,眩暈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眩暈患者通竅活血湯合澤瀉湯加減治療,療效良好,可促眩暈癥狀的改善,值得應用。
眩暈;通竅活血湯;澤瀉湯;療效
眩暈為一種十分常見的臨床癥狀,其發(fā)生原因比較復雜,約有30%~40%患者找不到病因[1]。眩暈可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站立不穩(wěn)、旋轉不定等癥狀,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因此,積極對眩暈進行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醫(yī)在治療眩暈方面雖具有一定療效,但毒副作用較多,患者耐受度不高,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藥研究的深入,發(fā)現其在眩暈治療方面具有重要價值[2-3]。本文主要探究通竅活血湯合澤瀉湯加減治療眩暈的療效,療效比較滿意,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眩暈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方法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2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眩暈的中、西醫(yī)診斷標準,排除重度腦梗死、腦出血者,既往精神疾病者,服用影響療效判斷的藥物者等。對照組男10例,女14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56.35±3.06)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病程(4.15±1.21)年。實驗組男11例,女13例;年齡33~74歲,平均年齡(56.40±3.12)歲;病程2個月~9年,平均病程(4.20±1.16)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倫理認證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反復發(fā)作,與體位及頭位改變有關;發(fā)作時視物旋轉、有跌倒感,患者不敢活動;可伴惡心、嘔吐、耳鳴、肢體麻木、聽力下降等癥狀。中醫(yī)診斷標準:均為痰瘀互阻型,頭暈沉,有嘔吐痰涎及惡心欲吐感,四肢倦怠無力,納呆懶言及脘腹痞悶,舌質淡,舌苔滑膩、厚,脈細弦滑。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比靈治療。給予西比靈10 mg/次,每晚1次,治療1個月;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通竅活血湯合澤瀉湯加減治療。組方為桃仁9 g,當歸9 g,白僵蠶12 g,白芍9 g,川芎9 g,白術20 g,澤瀉30 g,茯苓12 g,益母草30 g,澤瀉30 g,地龍12 g及紅花9 g,水煎煮,分3次口服,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的療效,眩暈癥狀及藥物不良反應的差異。顯效:體位、頭位變換時未見眩暈,其他癥狀消失;有效:靜止時未見眩暈,頭位、體位變換時出現眩暈,其他癥狀好轉;無效:眩暈及其他癥狀未見改善及進一步加重。眩暈癥狀判定:0分無癥狀,2分輕度眩暈,4分為中度眩暈,6分為重度眩暈,8分為劇烈眩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2.2 兩組眩暈癥狀比較
實驗組的眩暈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眩暈癥狀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眩暈癥狀的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24 12.37±2.06 4.25±1.94①②對照組 24 12.34±2.17 5.94±1.82②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均未見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其中實驗組出現惡心1例,發(fā)生率為4.17%;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2例,發(fā)生率為8.33%,兩組的不良反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眩暈是一組以目眩、頭暈、視物模糊等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疾病,較常見于中老年人,眩暈不僅影響患者日?;顒樱瑫r也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眩暈的發(fā)病率呈年輕化及逐年上升趨勢,因此,探究有效的、安全性的眩暈治療方法顯得十分必要[4]。
西醫(yī)治療眩暈雖具有一定療效,但毒副作用較多。目前,隨著中醫(yī)藥臨床研究的深入,發(fā)現中醫(yī)藥在眩暈的治療中凸顯優(yōu)勢,可通過辯證施治,達到治療目的,且安全,無毒副作用,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祖國醫(yī)學認為,眩暈應屬于“頭?!薄ⅰ把C啊钡确懂?,認為其發(fā)病與環(huán)境、飲食、過勞及體質等有關,其中發(fā)病之標在于風、火、痰、瘀,發(fā)病之本在于氣、血、陰、陽虛,故治療應以祛瘀化痰、行氣活血等為主要治療原則[5]。
通竅活血湯合澤瀉湯為治療眩暈的代表方劑,聯合應用治療眩暈可加強祛瘀化痰、活血通絡之效。通竅活血湯可活血化瘀,通竅行氣,方中川芎可祛瘀通絡,川芎、赤芍、紅花及桃仁可祛瘀止痛[6];澤瀉湯可健脾除濕、祛瘀化痰,方中澤瀉利水滲濕,茯苓、白術健脾利水。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提高,眩暈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通竅活血湯合澤瀉湯治療眩暈,具有較好的應用療效,有利于改善眩暈癥狀。
綜上所述,給予眩暈患者通竅活血湯合澤瀉湯加減治療,療效良好,可促眩暈癥狀的改善,值得應用。
[1] 宋遠瑛,韓 輝,李樹崗.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通竅活血湯加減方為主治療高血壓眩暈48例[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3,25(11):1010-1011.
[2] 林樂乙,龐 敏.洪治平澤瀉湯滲濕化飲-活血通竅治療眩暈[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5,29(07):10-12.
[3] 寇新惠,李巧林.通竅活血湯合澤瀉湯加減治療眩暈臨床觀察[J].河西學院學報,2015,31(02):84-85.
[4] 顧春華.健脾平肝湯治療肝郁脾虛證眩暈臨床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
[5] 董寶杰,鄒憶懷,孫 靜.加味澤瀉湯治療水飲上泛型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的療效觀察[J].血栓與止血學,2015,21(02):119-121.
[6] 姜韞赟,李 倩,李玲玲,等.通竅活血湯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探討[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6(04):347-349.
本文編輯:孫春宇
R255.3
B
ISSN.2095-6681.2016.13.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