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萍萍 劉詠春
教學目標:
1. 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2. 指導學生正確、工整、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
3. 通過細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會用“無論……總是……”造句。
教學重點: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讀通課文。
教學難點:抓住關鍵詞來理解樟樹蓬蓬勃勃的生長特點。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課件出示宋慶齡圖像)這位美麗端莊的女性是誰呢?——宋慶齡(板書:宋慶齡)
邊板書邊強調“齡”的寫法及字音。(齡是生字,左邊的齒表示從牙齒中可以看出一個人年齡的大小。注意:上下對正,下面的框不與中橫相連,右邊表示讀音,這是一個后鼻音的字)跟老師讀兩遍。
2. 課前,你們對宋慶齡的了解有多少呢?
預習展示一
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作簡要介紹。
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夫人,被尊為“國母”,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婦女之一。
3. 這是宋慶齡在上海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宋慶齡去世后,這里就對外開放,供后人瞻仰,可奇怪的是,每一個來瞻仰宋慶齡故居的人,總愛和她故居庭院前的這兩棵樟樹合影,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走近這兩棵樟樹。
4. 齊讀課題。
二、 檢查預習,理清課文脈絡。
1. 昨天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老師先來檢查一下字詞預習情況。
預習展示二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一) 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語
1. (課文中除了齡字,還有四個生字)同學們都會讀了嗎?(課件出示“搬家、稠密、繁衍、瞻仰”四個詞)
2. 指名讀。評價:這位同學讀得非常正確,尤其是“稠密”這個詞,很難讀,提示:稠是翹舌音,它的韻母是ou,誰再來讀一讀這個詞語。
(1) 出示圖片:你們看樹葉怎么樣?挨挨擠擠的,真多呀!這就叫——稠密。(看圖理解)
(2) 出示象形文字圖解:稠密的“稠”原指禾苗等植株密集,所以是禾字旁。
(3) 隨著城市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涌向大都市工作、買房子,比如北京、上海、深圳,人口越來越密集,我們可以說成——人口稠密。
3. 這四個詞語中還有一個生詞也是翹舌音,大家知道是哪個字嗎?(瞻仰)
4. “繁衍”怎么理解?它的近義詞是?(換近義詞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5. 剛才是有注音的?現(xiàn)在老師去掉拼音,會讀嗎?
評析:課文中的五個生字詞,華老師采用了不同的識字方法?!褒g”采用的是“人物關聯(lián)法”,通過結合故事中的主人翁宋慶齡相關資料的介紹來學習生字;“稠密”采用的是“圖畫理解法”,利用象形文字的圖解,了解“稠”的構字原理,利用“茂密樹葉”和“眾多人員”的形象畫面,理解“稠密”“人口稠密”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繁衍”采用的是“近義詞學習法”,引導學生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6. 指導寫字。
(1) 出示五個生字:齡、搬、稠、繁、瞻。指名讀。
這5個生字中,只有一個是上下結構的字,哪個字?(繁)
(2) 繁的意思就是表示數(shù)量多,這個字的筆畫也比較多,看似筆畫多,但容易記。誰有好辦法記住它?是“敏”,但有了一些變化。(強調沒有勾)
(3) 同學們,類似于這樣上面兩個部件、下面一個部件的字要注意上分下合,上下緊湊些。把手伸出來,跟著老師書寫一遍。
(4) 請同學們打開習字冊,把這五個生字描紅、仿影、臨寫各一遍。(49頁)
(5) 教師提醒學生書寫姿勢和書寫的要求。(坐姿:頭正、肩平、臂開、足安;握筆姿勢:老大老二對對齊,手指之間留縫隙,老三下面來幫忙,老四老五往里藏。在學生動筆前作提醒)
(6) 寫完后進行評價。
評析:生字學習中一個重要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把漢字寫美觀,并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在“繁”的書寫中,華老師抓住字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書寫時“上分下合,上下緊湊”,這樣形象化的指導,旨在讓學生在書寫中體會漢字自身的結構美。
(二) 檢查自讀,指導讀好長句子
過渡:生字讀得這么準,字寫得這么好,相信同學們課文讀得更棒!誰愿意來展示?
1. 1-3小節(jié)男生讀,第四小節(jié)女生讀。
2. 重點指導第五段:要想讀好第五自然段,得先讀好這個長句子。
出示
即使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已經(jīng)作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
(1) 誰能說說,讀好這些長句子應注意些什么嗎?
(2) 我們一起來讀讀。
(3) 這個長句子會讀了,這一段讀起來就會流暢很多,老師想請兩位同學合作來讀,誰想讀?一名學生讀藍色部分,一名學生讀紅色部分。
3. 第六段(齊讀)
(1) 誰來讀一讀這個詞。(具體把這個詞寫出來)
(2) 師:意思理解嗎?你是通過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恭敬地看。
師:(查字典)這是我們常用的一種解詞方法。
(3) 其實,我們還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來解釋它的意思,你能找出它所在的句子嗎?(生說后,在下面出示此句,“瞻仰”顯紅)說說看什么意思?
(4) 它和“參觀”你能區(qū)分嗎?老師來考考你們。出示:
考考你
參觀 瞻仰
1. 清明節(jié)要到了,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去革命烈士紀念碑。
2 . 今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寶應工業(yè)園區(qū)。
(5) 師:瞻仰和參觀都是指實地觀看,但瞻仰的對象有特殊意義,是莊嚴的,神圣的,令人肅然起敬的。它比參觀多了一份敬意。我們再恭恭敬敬地讀一讀這個詞!齊讀兩遍“瞻仰”。
(6) 現(xiàn)在,我們一起懷著崇敬的心情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評析: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課文已經(jīng)大致能順暢地讀下來,課堂上老師的預習檢查就應該有所側重。從課堂實施的情況來看,華老師在檢查預習時有兩個重點,一是讀好重點段和重點句,二是理解一組近義詞。詞、句、段都有所關注,樸實、扎實!
三、 重點閱讀第四自然段
預習展示三
重點閱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找出最能體現(xiàn)樟樹特點的詞語,畫出相關句子,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
人們?yōu)槭裁磹墼谶@兩棵樟樹前合影留念,這到底是兩棵什么樣的樟樹呢?請拿出你們的預習單,把你們的閱讀成果和我們做個分享與交流。
(一) 品讀第四段
交流,相機點紅。
1. “樟樹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壯,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p>
預設:交流辨析兩個“伸”:伸得不簡單——伸得廣,伸得遠。長得多么有力呀?。ńY合觀看插圖)粗壯中蘊含著力量,這就是蓬蓬勃勃。(指名讀、齊讀)
評:還不夠粗。
粗是粗了,伸得還不夠遠?伸得再遠一些。
它的枝干伸得可真遠呀。
2. “稠密的樹葉綠得發(fā)亮?!?/p>
“稠密”是說葉子又多又密,“綠得發(fā)亮”,說明葉子長得好,只有葉子長得好,才能發(fā)亮?!俺砻堋薄鞍l(fā)亮”的樹葉充滿了活力,這也是蓬蓬勃勃。(女生讀)
樟樹的樹葉真多??!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這樹葉真密呀!密得不透風,不透一絲光亮。
讀:多美的樹葉,請你把樹葉的美讀出來。
評:它的樹葉可真綠呀。
你很會讀書,讀出了自己的感受,還加進了自己的想象。
3. “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p>
從“無論……總是……”這個關聯(lián)詞中更看出它生命力頑強。充滿生機,生命力旺盛。
相機點撥:那么同學們,樟樹的蓬蓬勃勃是不是一天兩天,一月兩月的呢?從哪里能看出來?(四季常青)
四季常青也就是說樟樹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多么頑強的樟樹呀!他還會在什么環(huán)境中,在什么條件下總是那么蓬蓬勃勃呢?你能想象出來嗎?
出示句子訓練:
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它們總是蓬蓬勃勃。
無論還是酷暑,它們總是蓬蓬勃勃。
無論還是,它們總是蓬蓬勃勃。
無論還是,它們總是蓬蓬勃勃。
小結:是呀,樟樹就是這樣勇敢地挺立在烈日中,頑強地佇立在風雪中,讀——它不怕電閃雷鳴,不怕狂風怒吼,任憑雷雨鞭打,任憑大雪壓枝。
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總是那樣“蓬蓬勃勃”!
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兩棵頑強的樟樹吧。
(二) 背誦第四段
1. 你能把樟樹的樣子牢牢記在自己的心中嗎?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得又快有牢呢?(先背)
2. 指板書小結:通過閱讀,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寫樟樹的外形,先寫粗壯的枝干,再寫稠密發(fā)亮的樹葉,最后寫四季常青的生長特點,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宋慶齡故居樟樹的蓬蓬勃勃。
我們可以按照文章的寫作順序去背,先背枝干,再背樹葉,最后背整體。
3. 練習背誦:自己練練,提示關鍵詞助背,學生齊背誦。
(三) 仿寫第四段
1. 從外形看,這真是兩棵美麗的樹,在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樹,我們一起來欣賞幾棵。(播放圖片)
2. 美嗎?想用你手中的筆去贊美它嗎?
3. 出示:模仿第四小節(jié)的寫法,用一段話寫一種你所喜歡的樹木的外形。
寫完點評一到兩個學生的習作。
人們愛在這兩棵樟樹前去合影留念,僅僅是因為它的蓬蓬勃勃嗎?樟樹還有哪些可貴之處在吸引著人們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討。
評析:不難看出,華老師在這一段的教學中要完成三大任務:品讀,背誦、仿寫。這樣的學習程序也符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理解、內化、表達。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大任務的學習主體是學生,老師只是作必要的點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背誦、自由表達。
總評:
“預學”和“展示”——語文課堂異樣的風景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與內容”中明確提出:“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習慣與方法的問題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問題,但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常常為老師所忽略,在三維目標中,老師們可能更多關注的仍然是知識與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華老師緊扣“預學”和“展示”這兩個關鍵詞,借助文本,著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學習慣,習得展示交流的基本學習方法。
一、 “預學”串聯(lián)課堂學習,教與學合一
四年級學生應該有一定的預習能力,所以在學習本課之前,華老師精心設計了預學單,從預學單中可以看出,華老師布置學生預學的任務有五項:
1. 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再將下列生字工整美觀地書寫一遍。
2. 嘗試用多種方法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稠密瞻仰繁衍蓬蓬勃勃
3. 認真大聲朗讀課文兩遍,做到正確、流利。
4. 重點閱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圈畫出體現(xiàn)樟樹特點的詞語,在旁邊作批注。
5. 百度搜索,了解宋慶齡的身份、事跡以及人們對她的評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有關她的小故事。
預學單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就是要求學生“多渠道搜集信息,了解宋慶齡的基本情況;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詞;讀通課文;借助語言文字感悟樟樹的外形”。而這就是第一教時要完成的基本任務。在未學課文之前,老師通過預學,提前讓學生介入文本的相關閱讀,引發(fā)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在課堂學習時,學生因對文本有了一定的熟悉度,所以能夠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
值得說明的是預學單不只是提供學生預學的內容,更是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和程序板塊。從課堂實施情況來看,華老師的課堂教學就是圍繞預學單中的五個問題展開的。學生有了前期的預學習,課堂上老師能夠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討論一些重點問題,這樣的教學,因基于老師的精心設計,基于學生的有效預學,目標清晰,重點突出,效果彰顯。
二、 “展示”交流學習感悟,過程促成長
“學習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向其他人教授或對所學內容的立即運用”,這種方法24小時的平均保持率為90%以上,而我們常用的老師講授法,24小時的平均保持率僅為5%。數(shù)據(jù)的巨大的反差提醒我們,課堂教學要盡量采用學生交流、展示、講述的形式。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一方式在華老師的課堂上得到充分地利用。
以第四自然段的品讀為例,學生圍繞話題“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找出最能體現(xiàn)樟樹特點的詞語,畫出相關句子,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 展示了激烈的課堂討論。
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稠密的樹葉綠得發(fā)亮”,這句話體現(xiàn)了樟樹怎樣的特點?我們來看看學生閱讀感受。
生1:“稠密”是說葉子又多又密。
生2:“綠得發(fā)亮”,說明葉子長得好,只有葉子長得好,才能發(fā)亮。
生3:“稠密”“發(fā)亮”的樹葉充滿了活力,這就是蓬蓬勃勃。
生4:我看到樟樹的樹葉真多??!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生5:我能感受到這樹葉真密呀!密得不透風,不透一絲光亮。
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得到一個所謂的“正確的”樟樹的形象?當然不是!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株“自己的樟樹”,但在尋找結果的過程中學生思考、表達、交流、碰撞,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得到了收獲和成長。而這才是最重要的學習!
其實無論是預學還是展示,主角都是學生,主體更是學生,因為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才有了不一樣的風景!
【參考文獻】
[1] 吳海麗.從一篇課文的四種教學設計看難點突破的關鍵問題——以《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09(15).
[2] 林春曹.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對話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實錄與反思[J].語文教學通訊,2010(12).
[3] 金立義.順疑導學 以學定教——《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及感悟[J].小學語文教學,2011(8).
[4] 于紅英.回歸本真 追求實效——《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J].小學教學研究,2011(32).
[5] 王曉奕,薛法根.用語文的方式學語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實錄及評析[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2(3).
[6] 宋運來,章麗妍.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實錄與評析[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2(3).
[7] 張建剛.言意兼得 追求實效——《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實錄(二)[J].小學語文教學,2012(7).
[8] 劉春芹.精心預設 高效生成——《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第二課時教學設計[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4(1).
[9] 萬曉梅.幼兒園晨間戶外活動游戲化的實踐與研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4).
[10] 劉國軍.一枝一葉總關情 一詞一句皆有形——《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片段比較[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