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的民族歌劇得到了飛速發(fā)展,而鋼琴是一種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的樂器,在歌劇作品中常使用鋼
琴作為伴奏。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的聲樂作品鋼琴伴奏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以《巴山蜀水要解放》為例,探討了我國歌劇作品中的鋼琴伴奏藝術(shù)。
[關(guān) 鍵 詞] 《巴山蜀水要解放》;鋼琴伴奏;中國歌劇
[中圖分類號] J62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1-0057-01
思維架構(gòu)對于鋼琴伴奏表演非常重要,演奏者必須對樂奏的伴奏特點予以了解,對樂隊總譜進行參考,通過對比鋼琴伴奏譜和總譜來研究伴奏的手法,將伴奏音樂的思想內(nèi)涵和風格確定下來。
一、把握前奏和間奏的音樂特點
前奏中左手織體對樂隊伴奏的豎琴進行了一定的借鑒,對豎琴演奏的模仿主要通過連續(xù)上行琶音演奏來實現(xiàn),其目的在于對主人公的情緒進行烘托,并對唱腔進行一定的鋪墊。因此在演奏時要注意放松手腕,保障觸鍵的流暢輕盈,體現(xiàn)出豎琴音質(zhì)中的柔美,盡量使音色更加透亮、圓潤。譜例如圖1。
從21小節(jié)開始音樂進入中段,從散板進入了快板,本文以(間奏一)21-25小節(jié)為例進行分析。該部分的伴奏織體基本等同于樂隊,彈奏時要注意體現(xiàn)出音樂的穿透力,敏銳地控制琴鍵,隨著音樂的起伏而鑒別力度。為了演奏出長號、大管齊鳴的氣勢,左手進行連續(xù)八度下行,并保障八度音的音響層次和充分振動。以圖2譜例為例,在彈奏時不能趕搶和拖沓。
二、把握唱腔伴奏的音樂特點
(一)掌握板式的變化手法
在對該部分進行伴奏時不僅要對唱腔的板式變化進行了解,同時也要分析鋼琴伴奏譜。總譜中的女聲二重唱幫腔聲部主要通過右手伴奏旋律來代替,為了對戲曲板式的愉悅、活潑進行襯托,左手使用16分音符跑動。左手要通過輕盈果斷的觸鍵把握句末處的漸慢,鋪墊中段的快板唱腔,而右手則對人聲合唱的效果進行模仿。
(二)掌握托腔保調(diào)手法
在作品的中段快板部分,樂隊伴奏主要是用二胡、中阮和琵琶3種樂器,主要的伴奏手法是“墊”。此時的鋼琴伴奏要借用這種手法,為了對中阮和琵琶的撥弦進行模仿,主要是用雙手跳奏,保持中弱力度。唱腔聲部和右手生活應該保持高度的一致,包括情緒、力度和速度。具體譜例見圖3。
(三)掌握拖腔伴奏手法
作為我國戲曲唱腔中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拖腔能夠使音樂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在該作品的慢板部分也是結(jié)束部分,鋼琴伴奏主要使用滑奏觸鍵的方式,運用包裹唱腔的、相對密集的旋律線條16分音符來營造一種充滿期盼的情緒,并通過滑奏的觸鍵手法來模仿二胡和豎琴,譜例見圖4。
《巴山蜀水要解放》是我國歌劇作品的一個代表作,對作品的鋼琴伴奏藝術(shù)應該積極運用各種伴奏手法,同時體現(xiàn)鋼琴伴奏的獨特效果,將鋼琴的伴奏織體豐富、聲區(qū)音色多、多聲功能強的特點發(fā)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宋詩楠.鋼琴伴奏在聲樂演唱中的價值[J].黃河之聲,2016(2).
[2]曹明明.歌劇《江姐》的音樂與表演特征[J].北方音樂,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