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梅
[關 鍵 詞] 技校學生;感恩教育;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1-0178-02
一、案例背景
高食品1201班于2012年9月進校。作為班主任,經(jīng)過兩個月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了班上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學生花錢大手大腳現(xiàn)象嚴重;部分同學極少與家人溝通,較少打電話回家;學生沒有目標和積極性,整體較散漫;部分學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相互關心愛護,不易理解和同情別人;同學之間的關系較淡漠,經(jīng)常有沖突;學生做好人好事或參與公益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本班學生的感恩意識需進一步加強。為了更深入了解本班感恩意識現(xiàn)狀,筆者及時在班上進行了一次實證問卷調(diào)研。通過調(diào)研,我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點:
1.部分學生對父母的關注不夠,缺少孝順父母的實際行動。如31%的受訪對象表示都不記得父母的生日;28%的受訪對象表示不了解父母的喜好;51%的學生表示只會偶爾幫父母做家務;還有28%的學生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在與父母溝通方面,僅有10%的學生會主動交流自己的近況和心事;14%的受訪對象聯(lián)系父母就是為了“向父母要錢”。
2.相當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無視老師、同學和他人的付出,少有實際行動回報他人。
3.社會責任意識有待加強。61%的學生表示不會主動關心國家的建設;50%的受訪對象表示關心地球環(huán)境,但不會主動參與。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部分人社會責任感不強,缺乏奉獻精神,較少用實際行動來回報國家和社會。
二、事情經(jīng)過
為了提高本班同學的感恩意識,我開展了一系列關于感恩教育的活動。
首先,著力創(chuàng)新德育,打造探討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讓學生在做中學、樂中學、體驗中學。主題班會是班級育人的基本方式。因此,我精心設計了幾次班會的主題,如為了讓學生體會父母的無私付出,我在母親節(jié)前夕安排了“感恩父母”的主題班會;為了促進班集體的凝聚力,我開展了“感謝友情”的班會;為了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對志愿精神的了解,我設計了“給力青春、心手相承——致志愿者精神”的主題班會。在班會形式上,我大膽地運用體驗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活動式教學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如在“感恩父母”的主題班會上,我讓學生用畫筆描繪出心中的父母,并進行小組展示;在“感謝友情”的主題上,我和同事一起精心策劃和組織“風雨人生路”,讓學生在拓展活動中感受同學和朋友的扶持和幫助;在關于志愿精神的班會上,我設計了外出體驗活動,讓學生采訪志愿者或提供志愿服務,回來分享感受。幾次感恩系列的主題班會,孩子們都是活動的主體,他們在探究體驗活動經(jīng)歷“感受—感動—感悟”的心路歷程,由參與活動到體驗活動(情感體驗),由體驗到感悟(道德認知),加深了對感恩的內(nèi)化和體驗。
每次主題班會開展后的一兩周,教育效果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孩子又知行不一。因此,我意識到:要把感恩教育和學生生活相結(jié)合,讓感恩的意識成為一種習慣。因此,我致力于把感恩教育做成養(yǎng)成教育,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先后組織開展了多個活動,如以“友善、奉獻”為主題,組織開展“踐行核心價值觀,爭當友善少年”的志愿者活動;以“孝”為主題,開展“日行一善,孝在當下”活動,以點點滴滴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孝心;以“誠信”為主題,在班中舉辦“誠信大講堂”、開展“我的誠信故事”征文大賽;同時,我也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此外,我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學校的品德實踐活動,在校園里協(xié)助園丁開展園藝工作,讓學生在觀察、實踐和勞動中體驗勞動的艱辛及他人的付出。這些滲透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能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感恩的內(nèi)涵。我通過挖掘各種感恩實踐活動的載體,鼓勵學生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做起,回歸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感恩、實踐感恩,做到“知”與“行”相統(tǒng)一,從而形成感恩的習慣。
為了強化教育效果,我引入傳統(tǒng)文化育人,把感恩教育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jié)合。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重視孝道、崇尚感恩的民族。我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有很多關于“知恩圖報”“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經(jīng)典故事;也留下了如《弟子規(guī)》《孝經(jīng)》《三字經(jīng)》等宣揚孝道和感恩的典籍。為了讓學生受到傳統(tǒng)感恩文化的熏陶,我要求學生每天在上課前進行10分鐘的晨讀,誦讀《弟子規(guī)》或《三字經(jīng)》里的經(jīng)典篇章或故事,讓他們在瑯瑯書聲中感悟中國的感恩文化。除了晨讀,我鼓勵學生多看經(jīng)典好書。我動員班委會用班費買了一批傳統(tǒng)文化的書籍,開設了圖書角,鼓勵同學們借閱這些書籍,并且每個月開展一次讀書沙龍,分享讀書的心得體會。
除了在校內(nèi)開展一系列活動,我也意識到了學生在社會中學習的重要性。從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而言,“聽過的忘記了,看過的記不住,做過的就理解了”。為了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悟,我積極地為學生搭建社會實踐平臺。我主動聯(lián)系了學校附近的海珠區(qū)江海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為學生搭建提供公益勞動或志愿服務的平臺,在實踐中學習感恩。在高級食品1201班在校的兩年時間里,我?guī)ьI學生積極參與了社區(qū)的志愿者活動,如父親節(jié)“傳遞正能量微行動”“揚傳統(tǒng)文化、享快樂端午”騎行活動、社區(qū)親子共融活動、“讓座有禮,讓愛傳遞”友好讓座日,等等。通過廣泛參加志愿者活動,孩子們在奉獻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他人的付出,在公益中進一步體驗到回饋社會的重要性。
經(jīng)過近兩年的感恩教育,高級食品1201班的同學的感恩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家長們普遍反映與孩子們的溝通多了,孩子們放假回家也開始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同學們之間的守望相助的感情也得到鞏固,經(jīng)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孩子們也開始慢慢地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積極踐行社會公民的義務。
三、個案分析
班集體的道德意識教育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性的工作。針對高食品1201班這個集體的情況,我迅速把握癥結(jié)所在,對癥下藥。
1.班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現(xiàn)象時,班主任應該高度重視,及時反應,探究學生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因此,我及時做了一次實證調(diào)查,了解問題的現(xiàn)狀及成因,并針對性地就調(diào)研所得出的原因“學校感恩教育缺位、教育方式陳舊”和“缺少感恩實踐的機會”等實行有效的解決措施。
2.開展德育教育要以充分了解學情為前提,“投其所好”。本班的同學均為“90后”,他們張揚、叛逆、創(chuàng)新;喜歡自己動手又具備娛樂精神,他們更喜歡拓展類、參與式的活動。之前的傳統(tǒng)的說教式或者“填鴨式”的教學會大大地扼殺學生的興趣甚至讓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因此,我積極創(chuàng)新德育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德育活動的主體、學校德育活動的參與者、社會德育活動的踐行者,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保證了育人的效果。
3.了解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注重鞏固和內(nèi)化教育的效果。任何一種品德的形成,一般都要經(jīng)歷由外部規(guī)范要求到道德內(nèi)化,進而內(nèi)生為品德,后外化為行為習慣。就我班情況而言,在開展系列感恩主題班會后,我班的情況雖然較之前有所改善,但學生未內(nèi)化成品德,導致知行不合一。因此,我加大教育力度,從多角度去豐富感恩教育的形式,固化教育的效果。同時,我遵循學生品德形成的“感知—體驗—明理—導行”的內(nèi)化規(guī)律,開展相關教育活動,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點滴中體驗、感悟、自省、自律。
四、案例解析
在對高食品1201班實施感恩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我總結(jié)出以下幾點經(jīng)驗:
1.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需要進行持續(xù)性、生活化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 “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也指出: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 “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彼蠼處熢诮逃^程中,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實現(xiàn)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因此,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必須是長期的、持續(xù)性的,它不可能是運動式的,也不可能短期內(nèi)達到育人的目標,教師要在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滲透各種感恩的元素。
2.感恩教育需要尋找各種合適的載體,讓學生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因此,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結(jié)合學校的學生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文化的熏陶,可使育人效果最大化。
3.感恩教育要注重與社會力量的溝通和協(xié)作。技校學生不僅是學生,更是社會人,學生無法脫離社會的影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蔽覀円浞珠_發(fā)學校和社區(qū)的資源,班主任要針對學生發(fā)展的特點,積極利用社區(qū)教育資源,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生活中領悟感恩,在社會中踐行感恩,實現(xiàn)“教學做合一”,鞏固和深化學校感恩教育的效果。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中都包含了感恩的元素??梢姡卸鹘逃乔嗌倌甑赖陆逃袠O其重要的一部分。班主任要重視感恩教育,積極進行感恩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這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健全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賈冰.中職生感恩教育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2]吳勤.培養(yǎng)感恩:論技校生的感恩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3(6).
[3]陶志瓊.關于感恩教育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20):4.
[4]李季,梁剛慧,賈高.小活動 大德育[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