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上升,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中國院校要和外國院校簽訂合適的交流協議,在本校內部選擇優(yōu)秀的本科生到國外進行交流學習,在國外的院校內學習完相應的課程以及修滿好規(guī)定的學分。近幾年我國的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國際交流項目,國際交流工作取得較快的發(fā)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對國際交流項目產生了影響,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西方語言學院為例,對本科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措施。
【關鍵詞】本科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問題;對策
引言
本科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項目中的國內高校要和國外高校簽訂學生交流協議,國內外高校要互相派遣優(yōu)秀的學生到對方學校進行學習,學生在修滿學分后要回到自己學校,學校要根據學生取得的成績單、學習的課程以及其他信息來進行學分的轉換,學分轉換工作與學生回國后的學業(yè)有直接關系。
一、本科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現狀
近幾年留學生越來越多,國際交流活動越來越頻繁,雖然在國際交流學分轉換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很多國家的高等院校已經進行了相關的學分轉換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澳大利亞的資格框架、韓國的“學分銀行”體系以及加拿大的學分轉移制度等眾多成功的學分轉換例子都為我國的本科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工作提供了借鑒。
二、本科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內高校內部的相關機制不完善
本科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中有較多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高等院校的國際交流項目要多個學校部門共同工作,高校內部缺乏完善的機制會造成項目溝通信息的交流困難、項目運行效率低下的現象發(fā)生。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導致了工作效率低下,學生的出國時間、交換任務以及交換時間等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教育部都不能及時地掌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
(二)交流院校的管理模式不同
我國的高等院校主要是同西方發(fā)達國家進行本科生國際交流,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高校實行的學分制度是“完全學分制”而我國的高等院校還不能實行這樣的學分制度,部分學年學分制的學生整學期出國時,一般學分都是整學期替換的而不是實行單門課程的替換,學生畢業(yè)時不用在教務系統進行學分轉換和審核,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畢業(yè)成績會由國內成績和國外成績兩個部分組成。
二、解決本科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問題的措施
(一)制定相關的國際交流文件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西方語言學院就制定了《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學生出國(境)管理辦法》、《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資助管理辦法(試行)》等多個文件,《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學生出國(境)管理辦法》由總則、出國(境)類別、申請者條件、管理體制、出國(境)申請、審批及手續(xù)辦理、出國(境)前管理、國(境)外管理、返校后管理和附則等多個部分組成,文件中涉及了多個關于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西方語言學院的學生要進行出國交流活動的很多注意事項,他們可以通過學習這個文件來了解與國際交流項目的相關事宜?!墩憬叫阃鈬Z學院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資助管理辦法(試行)》這個文件包含了總則,資助對象、范圍,申請條件,資助內容,評審程序及資助金發(fā)放和負責等多個組成部分?!墩憬叫阃鈬Z學院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資助管理辦法(試行)》這個文件的出臺則為那些學習成績優(yōu)秀但是家庭情況不允許的學生提供了經濟保障,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這個條件來了解申請助學金應該具備的條件,并且提前做好準備,并且準備好應該出具的資料并填寫相關申請表格來獲取助學金,學生學習這個文件還要學生能夠對自己出國交流的學習注意事項進行了解。
(二)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西方語言學院的出國方式和成績認定方式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西方語言學院的出國方式主要有三種:1.我校與國外高校校際合作,派遣學生參加國際交流項目或聯合培養(yǎng)項目,時間為一學期以上。2.利用寒暑假自費到國外進行短期研修、訪學、實習的。3.通過自費出國留學的方式,批準部分學生到我國政府承認其學歷的學校學習。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西方語言學院的成績認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于參與第一種項目的學生,學生訪學期間的課程修讀計劃應由該生所在學院按照我校的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組織由教學院長、專業(yè)負責人、教科辦主任及相關教師組成的課程接軌小組共同確定訪學期間應修課程。學生訪學結束后上交由對方學校確認的成績材料,經課程接軌小組認定后給予我校相應學期的課程學分,成績以“合格”記載。
2.對于參與第二種項目的學生,在保證教學質量和穩(wěn)定教學秩序的前提下,如確因需要提前到國外訪學、實習而沖突期末考試,在完成教學任務2/3以上的前提下可提前進行考試,相關學院應做好組織命題、考試、閱卷等工作。
利用寒暑假參加短期出國訪學項目的學生應認真完成訪學計劃,上交學習總結,經課程接軌小組批改合格后可獲得我校2個全校公選課學分,成績記為“合格”。
3.對于參與第三種項目的學生,由教學院長、專業(yè)負責人、教科辦主任及相關教師組成的課程接軌小組,根據我校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學生在國外院校學習期間的成績單,對相同或相近的課程給予認定,并報教務處。
結語
本科生通過參與國際交流學習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還能實現高等院校內部的多樣化培養(yǎng)模式,促進高等院校內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課程體系的完善工作。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發(fā)展,本科生出國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各個高校要重視本科生出國交流工作的開展,積極學習不斷改進自己學校的國際交流學分轉換體制,促進本科生國際交流工作的開展,進而為解決我國的本科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問題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亦旻. 本科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 價值工程,2014,15:230-232.
[2]陳雪芬. 高等學校本科生校際交流研究[D].廈門大學,2009.
[3]徐瑾,于導華,何笛. 國際交流中學分轉換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2013,12:71-73.
[4]裴鈺鑫. 本科生國際交流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5,10:195-196.
[5]沈少博. 大學生國際交流學分轉換制度研究[J].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2:28-29.
[6]劉珊. 普通高校本科生國際化素質培養(yǎng)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