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穎??
設計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傳統(tǒng)教案教學普遍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教學的單向性,即以老師和課本為中心,更多考慮教師如何把課本知識內容講得精彩完美,而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閉性,即教案是老師自備、自用,沒讓學生參與,缺少公開性和透明度,學生在課前對老師的教學意圖無從了解,上課只能被動學習。從“教案”到“講學稿”的改革,必須把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移到如何讓學生學會、會學,用具有公開性和透明度的“講學稿”來溝通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增強了教學的民主性和雙向交流性。
一、講學稿的編制
講學稿的編制要以教案為依據(jù),要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它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學習目標。
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就是動力。制定的目標,既要切實可行,又要使學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著。包括學科整體知識結構、單元或章的知識結構、各節(jié)基本結構線索,它是學科知識的基本框架。通過知識結構、線索分析,使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宏觀認識。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現(xiàn)狀決定了他們不容易做到自主地對知識體系、線索進行較完整的概括,一般先由老師擬定一個知識系統(tǒng)框架,適當留出部分讓學生做學習筆記,根據(jù)學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學生概括的份量。
2.知識構成。
基本史實概念的識記、理解和掌握是學好歷史的基礎。根據(jù)每一節(jié)教學內容和要求,設計自學指導,通常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事件起因:如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二是事件內容:如時間、地點、人物、事項、過程、標志、特點等;三是事件的影響:如性質、作用或影響、意義、經驗、教訓等。將這些要素分點列出,后面預留空格,作為學生自學筆記。學生以此指導自學,在理解的基礎上,將教材相關內容加工濃縮,整理記錄在“講學稿”相關條目上,鞏固掌握知識的效果。知識構成可以分成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
3.學習方法。
講學稿中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包括記憶方法、理解角度、理論運用等。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直接關系到一節(jié)課效果的好壞。更關系到學生學習的認知度,從而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從而影響到成績的優(yōu)劣。如在學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時,我為學生提供了理解它所需運用的基本理論: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
4.技能訓練。
講學稿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技能訓練。訓練內容以本節(jié)內容為中心,適當聯(lián)系其它章節(jié)相關內容,或中外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對比,在強調綜合學科能力的今天,要盡可能多設計一些跨學科綜合能力訓練題。運用能力訓練應體現(xiàn)難度層次的遞進,學生自學時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訓練。技能訓練是對一節(jié)課學習的檢驗,它有選擇題、填空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等。訓練題的設計,要體現(xiàn)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些練習有的在課上完成,有的是課下作業(yè)。
講學稿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節(jié)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應培養(yǎng)的能力。講學稿上,要給學生留出記筆記和做小結的地方,以便學生寫自己的心得、體會和疑問,以利于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和提高。從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的角度看,提出新問題比解決舊問題更具深遠意義。在“講學稿”的最后預留一部分空間,作為學生自學中探究、反饋和討論的記錄。
二、講學稿教學的操作
教師在講課的前一天把講學稿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預習。通過預習,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要學的內容,教師的授課意圖,教師要提的問題,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聽課的重點等。學生帶著問題上課,可大大提高聽課的效率。可根據(jù)不同情況,適當給學生一部分時間,自學預習中沒完成的內容。接著,采用提問等方式,讓一些學生根據(jù)自學所得,對本課各部分知識進行簡單概述,并闡述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體會。老師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及學習能力狀況,及時糾正學生學習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獨特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從而加以啟導和推廣。在教學時,教師參照教案,按照講學稿授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講學稿進行學與練。一般來說,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采用問答、探討、辯論等方式進行運用能力的訓練。先讓一些同學上來解答“講學稿”中的思考訓練題,再讓另一些同學加以補充或評價,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的民主性,在一些問題上引導學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和論據(jù),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交流、辯論,互相促進。
三、講學稿教學的評價
講學稿教學,是以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為根本目的,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己探索、提練、練習、鞏固、歸納、系統(tǒng)為主要途徑的教學方法。講學稿教學,就是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教師“導”的技能,增加學生“演”的活動,學生多多參與,教師巧妙點撥、指導。
實行講學稿教學,能夠提高學生上課的效率,提高課堂利用率,減少學生走思分神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要時而聽,時而讀,時而寫,時而記,時而思,時而答,可謂多種感官齊參與。講學稿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歷史學習活動。
實行講學稿教學,便于學生記筆記,便于學生查閱和復習,這等于給學生了一份歷史學習活動提綱。學生透過講學稿,就可以清晰地回憶上課時的情景。講學稿教學使學生更加明確教師的授課意圖和教學方法,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