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躍??
摘 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學生的發(fā)揮,也影響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行為的有效性已經(jīng)難以滿足實際的學生培養(yǎng)需求,采取何種方式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了初中教學工作的重點內(nèi)容。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行為
初中語文作為初中教育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個人行為和學習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行為有效性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現(xiàn)狀分析
1.類型不同的教學行為取得的效果不一樣。
據(jù)有效的調(diào)查顯示,教學有效性的高低與不同類型的教學行為有關,一些比較好的教學行為可以有效地提升教育有效性,提升我國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比較有效的教學行為是:呈示行為中的演示行為,如多媒體課件和板書。講解行為的有效性卻有明顯缺失。調(diào)查顯示,90%以上的同學表示.他們最喜歡的課堂講解形式是教師多講有啟發(fā)性的、有針對性的課外資源。此外,對話行為和指導行為中也有部分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有所偏失。
2.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學目標片面化,有些教師為了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中過分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忽視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從而片面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課堂講解行為的有效性較低。最后,教學形式單一,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無論是詩歌教學、散文教學、小說教學還是說明文教學都采用同一套教學方法。綜合性學習中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這些新型的學習方式很少被運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
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科學策略
(一)促使教學觀念向教學行為轉化,提高教學觀念的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開展了十來年,很多教師在教育理念上取得了可喜的變化,但是在課堂教學行為上還需要繼續(xù)探索和實踐。首先,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樹立正確教學理念的重要性。一旦教師形成一種教學理念后,就會長期甚至永遠伴隨其教育生涯,影響著其在教學中的行為表現(xiàn)。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一開始就要重視教學理念,形成科學、正確的教學理念。其次,教師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樹立教學理念時,可以對新課程標準和教育理念認真探索,與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進行比較,深入理解新理念的本質(zhì),以幫助自己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理念。最后,教師要科學踐行教育理念,建立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的長效機制。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的轉化必須經(jīng)過理解、評價、判斷、實踐四個階段,因此,教師要想將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必須經(jīng)過不斷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做好長期作戰(zhàn)的準備[4]。通過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提高了教學理論的有效性,同時為初中語文課堂實際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增強初中語文教師教學能力
新課程改革開展以來,初中語文的教學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要注意到,當前很多初中學校的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甚至難以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增強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學校領導應當完善初中語文教師準入制度,在聘用新教師之前要對報名者進行一定的選拔,對于聘用的新教師,不能直接讓其教重點班及的語文課,而應當讓其從普通班級的語文課教學做起,逐步曾倩自身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在職的初中語文教師,學校應當制定針對性的考核計劃,定期對其教學能力和教學成績進行考核,通過考核來保證初中語文教師隊伍的較高的教學水平,當然考核也能給予初中語文教師一定的教學壓力,會鞭策其努力做好本職教學工作。
(三)精煉課堂講解語言和內(nèi)容,提高講解行為的有效性
教學語言是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教學行為必須要求教師的講解語言要流暢、準確、科學,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問《舊事重提》和《朝花夕拾》兩個題目哪個更好,來引導學生對兩個題目進行對比分析,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和講解,運用準確藝術的詞語將一些學生沒有表達出來的意識進行深入講解和補充。教師可以用藝術性和哲理性的語言對該問題進行總結,如“作為歷史的見證,在作者成長的青蔥歲月中,歷史到底見證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呢?”這不僅提高了語言的有效性,還調(diào)動了學生對課文的探索欲望。教學內(nèi)容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講解時,對教學內(nèi)容的包括上要包括生活、思想、行為、價值觀和情感等,要設置具有教育性的教學內(nèi)容,以提高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國家悉心呵護的花朵,孩子的教育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內(nèi)容,而初中語文的教學對孩子今后的人生都有著啟蒙與指路燈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就成為大家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學行為有效性做出了一系列深刻分析,多加舉證實例,內(nèi)容豐富。希望廣大初中教師會得到一些啟示,以便于今后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朱紅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芻議[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5).
[2]馮珊珊.關于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教師,2012(13).
[3]陳文姝.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