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書龍
學生對化學不感興趣,別說自覺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了,恐怕連正課時間也不會專心致志,這自然難以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效果反映在教學上就是老師的教學效果。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越高,學習化學的效果就越好,老師的教學效果也越好;反之,學生對化學不感興趣,老師的教學效果也就差。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與老師的教學效果成正比。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環(huán)境影響和老師教育的結果?;瘜W老師是化學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者。老師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夠營造出不同的化學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刺激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力度是不一樣的。作為化學教師,當然希望自己的教學效果好一些。要使自己的教學效果好一些,就必須認真研究化學教學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能夠產(chǎn)生強烈刺激的化學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一、實驗探究
在文化課教學中,化學是要求學生借助于實物動手操作比較多的學科。除信息技術外,化學課對學生動手操作的要求也比較多?;瘜W實驗是化學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化學實驗比其他學科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鮮的事物能夠給人以比較強的刺激,而強烈刺激能夠使人興奮,對該事物產(chǎn)生興趣。數(shù)學作業(yè),學生可能一周要做五六次,而化學實驗一周可能做一兩次,或者一次也不做。做化學實驗對學生來說那就是新鮮事,能夠使他們產(chǎn)生激情。另外,化學實驗常常有奇跡發(fā)生,出乎意料的實驗結果往往能使他們興奮不已。例如,教學硝酸的氧化性。讓學生在兩支試管里各放一小塊銅片,分別加入少量的濃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帶導管的膠塞塞住試管口,并將導管插入另一個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里。反應片刻后,將加稀硝酸的試管上的膠塞拔掉,使空氣進入試管,再塞好膠塞。學生會看到,加入濃硝酸的試管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加入稀硝酸的試管,反應并不明顯,按照常理思考,拔掉膠塞后,試管里進入無色的空氣后,反應應該更加緩慢,結果反而有紅棕色氣體出現(xiàn)。像這樣出人意料的迷團,常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對化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對于化學實驗,老師要放開手腳讓學生獨立操作,自主探究化學的奧秘。因為實驗是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他們在發(fā)現(xiàn)新知識后,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勝利的感覺,會驅使他們更加喜歡化學。
二、設扣激趣
設扣就是人為地制造出其不意的結果。在一些文學作品中經(jīng)??梢钥吹竭@種表現(xiàn)手段。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的情緒與心理落差有關,心理落差越大,人的情緒變化就越大,心理落差越小,人的情緒變化就越小。人們在接受事物的時候,總會根據(jù)當時的情況,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對事物做出自認為合情合理的推測,如果事情的發(fā)展果然不出所料,就會產(chǎn)生自豪感;如果事情的發(fā)展出乎自己的預料,就會造成比較大的心理反差,使人為之一振,產(chǎn)生一個興奮的高峰。設扣的目的就是誤導人,故意把人的思想引向歧途,制造出較大的心理反差。所以,設扣能夠激發(fā)人的興趣。
化學知識有很多地方可以設扣。就拿金屬來說,在人們的心目中金屬是固體的,可是,偏偏汞是液體的;多數(shù)人認為,金屬元素以化合物狀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的理由是金屬比較活潑,然而,黃金偏偏是以單質的形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的;一般人認為,鐵是堅硬的,摻進雜質會降低它的硬度,事實卻恰恰相反,在鐵里加入適量的碳,鐵將更加堅硬。水銀的物理性質,黃金的自然存在形式,鐵的屬性,都有超乎常理的情況。正因為它們超出人們的常規(guī)認識,才容易造成心理反差。也就是說,比較容易設扣。設扣的前提是所教學的知識與人們的常規(guī)認識之間存在差異。如果所教學的化學知識與人們的常規(guī)認識是一致的話,那么設扣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老師的任務就是設法加大這個差異,在學生的心里造成更大的心理反差,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聯(lián)系實際
化學課的教學不能夠照本宣科,老是讓學生觀察實物,認識物質的物理性質,做實驗歸納物質的化學性質,而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生產(chǎn)實際和科學研究的實際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學生對化學感興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界的強烈刺激激發(fā)他們對化學的興趣,有比較大的心理反差激發(fā)他們對化學的興趣,有對化學認識水平的提高而產(chǎn)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在這種動力的推動下誘發(fā)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在這些因素中,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意義,是產(chǎn)生學習化學興趣的不竭動力。
追求有效勞動是人的本能,也就是說,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勞動是有用的。如果人能夠感受到自己付出的勞動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是有用的,他就會積極投入到這項活動中。如果他不知道自己的勞動有什么用處,當然不會熱情地去干這些事情。學習化學也一樣,學生知道自己學習化學的用處,就會喜歡化學,積極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如果他們不知道自己學習化學的意義,就不愿意為此而付出無謂的勞動。反映在學習上,就是對化學不感興趣?;瘜W教學,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學生會感到學習化學對自己有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生會感到學習化學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有用;聯(lián)系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的實際,學生會感到,學習化學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用。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
結合實際教學,化學能夠使學生獲得強烈的榮譽感?;瘜W充滿整個世界,我們都生活、工作在化學的包圍中,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自己周圍的化學物質、化學現(xiàn)象以及物質生產(chǎn)的化學過程。我們的學生研究了自己周圍的化學,并有所收獲,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就比別人更透徹、更深刻,就能產(chǎn)生優(yōu)異的感覺。這種感覺會使他們對化學表現(xiàn)出比較高的興趣。
參考文獻:
丁成闖.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J].新課程:中學,2012(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