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玲
摘 要:課本中的插圖結合課文內容,可形成特定的圖片教具,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弄明白課文中圖片教具的內容所包含的特定信息,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案例。小學數學教學中,圖片教具所涉及的方面在學生的思維訓練上可能多一點。如何利用好圖片教具提高教學質量,發(fā)揮圖片教具的教育功能,是該文討論的重點。
關鍵詞:數學教學;圖片教具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0-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60
翻開現在的學生課本,大量的圖片教具就像連環(huán)畫,圖文并茂,生動有趣,那么如何利用這些圖片教具,上好我們的數學課呢?
一、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圖片教具上的內涵
對圖片教具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的理解不等于學生的理解,學生的理解更不等于教師的理解,那么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圖片教具,看懂它的信息呢?這就是教師的任務,如果引導得當,學生理解起來就簡單容易,引導不當學生就不容易理解,教師也講解費力,40分鐘的時間眨眼就過了,學生還是一知半解,那么這節(jié)課就是失敗的。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看懂圖片教具,讀懂圖片教具,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提高教學成績。我在上課的時候,就喜歡讓學生自己先思考觀察,然后根據學生的理解,再一步一步地的引導學生讀懂圖片教具。如北師大版的教材二年級下冊65頁的乘法圖片教具,圖中的信息有很多,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我讓學生自己發(fā)揮聰明才智。經過觀察,學生得出了很多結論,圖中的文字信息是“我采了16個”,圖片信息有:大樹4棵,猴子4只,竹筐6個,大樹上有桃子6顆等。這么多的信息,哪些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哪些需要經過計算才能得出來,哪些是直接條件;哪些是間接條件,這樣一分析就發(fā)現問題了。之后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引出兩位數乘一位數,讓學生從理論上理解本課的內容,即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之所在。其二,探究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方法掌握了,計算準確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學生在回過頭來看圖片教具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目標,那么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圖片教具里的數學問題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發(fā)現圖片教具里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方面如果訓練好了,那么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教師教得也輕松,正所謂教學相長。假如這方面的訓練跟不上,學生學習得非常吃力,教師教得也費力。我在這方面是這樣做的,以下是具體介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教材47頁上24時的計時方法。課本中的圖片教具是三?;ハ嚓P聯又獨立的圖,第一幅圖是凌晨0時,第二幅圖是中午12時,第三幅圖是夜里12時(即24時)。三幅圖的編寫意圖明顯是幫助學生認識時區(qū)的劃分,進而認識時間的概念。在鐘表上面,要理解三個針頭所代表的含義:短針為時,中間為分,紅的也就是長的是秒針。在時的認識上,明白今天的24時也即明天的0點。這些都認識清楚了,隨即就是與之相關的教學。時間是看不見的東西,理解起來甚是抽象,如果再涉及相應的換算,就更加難以理解了。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三幅圖,再根據生活實際,獨立思考問題。思維活躍的學生,根據生活當中的時間概念,很快就理解圖片教具的含義了。
最后我讓他們自己總結,很快就發(fā)現問題了,前兩幅圖的分針和時針都指向12,但是第一幅圖的時間是午夜0點,第二幅圖的時間是中午12點,區(qū)別在哪里?這樣一問,學生的思維馬上就集中了。緊接著讓學生觀察第一幅圖和第三幅圖,兩幅圖上都有月亮,說明是晚上,問題是第一幅圖是0點,而第三幅圖是24時,區(qū)別又在哪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慢慢地學生就明白了0時、12時和24時的區(qū)別及聯系了。教學到了這一步,才算是結束了,通過初步對時間的認識,為學生繼續(xù)學習24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教師要對圖片教具進行有效設計
情景圖的優(yōu)化設計,首先要做到減負增效。減負增效,一從學生的角度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情景圖,在教學的內容和作業(yè)的布置上要減負增效,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二從情景圖本身講,要強調情景圖的減負增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但不能所有的內容都用情景圖來展示。就我們常用的幻燈片來說,不能每堂課都用它,不能全靠它來支撐課堂教學。其次,情景圖要有針對性。這里講的是要針對教學內容去設計情景圖。有些知識簡單,課堂上就能記住,有的記不住,這就需要課外加強練習。針對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教師要有意識地去演示情景,在反反復復的訓練中強化記憶。第三,小學生的注意力不是那么耐久的,情景圖如果沒有趣味性,時間長了學生也就失去興趣了。如果教師變換花樣,同樣的題可以是填空題,也可以是選擇題,還可以是判斷題??傊榫皥D要有多樣性,方能引起學生長時間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饒曉珍. 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具使用[J]. 讀寫算,2015(19).
[2] 楊梅.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具的制作[J].新課程,2013(11).
[責任編輯 吳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