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賽玉 柳大勇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難的一種內在的心理因素,是學習知識的動力。興趣的產(chǎn)生和強化都離不開我們教師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多年來,我在這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摸索。
一、從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倘若學生本身缺乏學習的興趣,缺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勢必妨礙學習過程的進程。小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英語充滿好奇心,我一開始就抓住這有利機會加強英語興趣的培養(yǎng)。如:在三年級的第一課,學生對英語充滿好奇感,但或多或少聽過。我便請學生說說已經(jīng)了解的英語詞匯或日常用語。學生們爭著想表現(xiàn)自己會說英語“Bye-bye OK TV Hi !Yeah! cool! wow!”……我問學生:“你能向大家介紹怎樣學到的嗎?你認為英語難學嗎?”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說:“英語好學。”“我從電視里學到的。” “我從電影里學到的?!薄拔覐挠⒄Z蝶子里學到的?!?/p>
二、抓好入門教學是開展興趣教學的關鍵
小學是一個人的啟蒙階段,小學英語教學是讓學生邁好英語學習的第一步,對他們學好英語至關重要。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都是懷著好奇、興趣、期待的心情準備學好這門功課的。小學生學習英語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每個三年級始,我都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英語習慣,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講,不恥下問;認真模仿,并養(yǎng)成整潔規(guī)范的書寫習慣。無論板書還是作業(yè)、試卷的批改,我都嚴格要求自已規(guī)范地書寫,爭當學生的楷模。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先后舉行“小學英語書法競賽”和“中英文朗誦比賽,”請學生當評委,并把比賽結果及獲獎作品張貼于學校行事版上,供全校師生展覽,樹立典型,從而激發(fā)學生愛學英語的熱情。
三、精心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英語氛圍
求知欲源于興趣,有了興趣,就會產(chǎn)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1.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方向的設疑,使課堂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局面,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
在教學三年級英語下Unit 4 Do you like pears ?時,我先出示水果仙子頭飾,請大家注意水果仙子手中拿的是什么?學生很快說出peach,我讓學生數(shù)有多少桃子,從而教學peaches,出示圖片一個桃子、多個桃子練說。peach peaches,學生樂學,并能說句型I like peaches.同時學習 orange oranges ,pear pears,grape grapes。課后讓學生調查家人和朋友愛吃的水果,并填寫調查表。這節(jié)課我注意圖片的適時性,讓學生的興趣取之不盡。
2.運用直觀的教具或生動的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盡快把學生帶入圖畫中的“情景”后進行教學,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與深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如在五年英語下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一課中,我先用多媒體課件播放Lets chant ,輕松愉快的節(jié)奏和生動活潑的畫面,把學生帶入課堂。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學會了現(xiàn)在進行時的表達法。這種邊聽邊演示的方法吸引了學生,許多同學躍躍欲試。
四、運用教學技巧,開設教學新路
實施目標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推進素質教育,已經(jīng)進入二十一世紀,我認為改變孩子們的學習狀態(tài)最好的方法是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第一,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激“活”教科書,讓學生更易理解接受。
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開發(fā)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擺在我們面前的教科書就是教科書而已,不能說話也不能動。我就想方設法,利用電教器材如TV、VCD、電腦、錄像等,讓教科書“活”起來、動起來、形象起來、發(fā)出聲來,讓“活”的教科書震撼學生的心靈、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第二,啟發(fā)學生善于觀察和總結,力求使學生親自發(fā)現(xiàn)興趣。
(1)教單詞學諺語。
單詞如果不融于句子當中是很難記牢其含義的,為了便于識記,我教單詞時,都力爭用上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的諺語或詞組幫助學理解、識記這個單詞,效果非常好,很受學生歡迎。
(2)誘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啟發(fā)學生解決問題,增長知識。
(3)鼓勵學生尋找并掌握我們身邊的英語,深化所學內容。
改革開放給人們吹來了不少“洋”味,廣告、商品、游樂場所、酒店、旅游勝地、電視廣播媒體等等,對我們的學生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我總是鼓勵學生去搜索這方面的材料,并聯(lián)系所學的知識,去深化吸收。
第三,發(fā)揚民主,營造和諧氣氛,讓學生動起來。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將“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使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以及動表情,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
第四,教師轉變觀念,讓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活”起來。
單一、古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能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新世紀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快節(jié)奏的、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無聲的。教師上課節(jié)奏要快,以訓練學生的反應、思維與速度。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大多數(shù)不超過20分鐘,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學方法呆板、節(jié)奏慢,就會出現(xiàn)學生做小動作或小聲講話等不良習慣。為避免這一點,教師應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用學生能接受的節(jié)奏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如游戲、唱歌、做動作、搶答競賽等,使學生既緊張又活潑,在輕松愉快而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不會感到厭倦,學到的知識記憶得特別牢固,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
第五,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英語科的教學特色是充分發(fā)揮其語言功能,講究對話的藝術,這就要求全體動參與,克服羞于開口的毛病,積極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我常常使用表揚和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每一課,都盡量創(chuàng)設大量情景并提供廣泛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
五、通過運用知識,可以使興趣之火持久不熄
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學習英語,目的在于用英語進行交際。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學一句用一句,做到學用統(tǒng)一。例如有時上課故意遲到并向學生說:“I am sorry, I am late. May I come in?”學生不約而同地大笑“Come in ,please.”有次我感冒咽喉痛,于是講課前我難過地告訴大家“I have a cold and a sore throat. But I will try to speak as loud as possible.”許多學生同情地說“I am sorry to hear that. Can I help you?”我平靜地問“Can you listen carefully?” “Yes, of course.”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師生間的簡單問答,既說明了學生對某些功能意念項目已熟練掌握、運用自如,又體現(xiàn)了師生間融洽的關系,為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展開打了情感基礎,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過程中,難免會出錯、鬧笑話,但只要老師不斷鼓勵及時訂正,學生就會不斷進步。
興趣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動力,興趣是創(chuàng)作激情迸發(fā)的源泉?!皼Q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苯虩o止境,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