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文博
摘要: 方言詞的方言本字,即其最早出現(xiàn)在歷史文獻中的書面形式。由于數(shù)千年來語音的不斷變化,有些方言詞人們只會說而不知其如何來書寫。這篇文章試圖通過利用形音義等方面的相關(guān)知識,并結(jié)合文獻印證和方言印證來考證武山方言常用動詞的本字。
關(guān)鍵詞:武山方言;本字;考證
一、書寫體例
先列方言本字,接著用國際音標對方言字進行注音,然后解釋其詞在方言中的義項,并列出方言詞在方言中使用的例子,然后再列出書證。
二、武山方言常用動詞本字考
(1)捼[?a]揉搓。如“幫我捼苞谷來?!保▉韼臀掖暧衩祝翱茨惆鸭埗紥跔€了?!?/p>
《南史·卷二十二》:“因取庭樹葉捼服之,偽悶不署名。”[元]王惲《番禹杖》:“靈壽輕無賴,梅條皺可捼?!盵清]汪琬《廣福院藐庵谷禪師塔銘》:“師補衣苴履,隨眾做務,見者咸為攢糜捼手,而師顧坦然也?!闭卤搿缎路窖浴め屟浴罚骸敖裰^按摩為捼?!?/p>
(2)扮[pan]拿在手里摔打。也常用于罵詈語中。如“你個碎扮死的,把我的杯子扮破了,我要把你扮死哩?!保銈€小兔崽子,把我的杯子摔碎了,我要把你摔死哩。)
《說文解字》:“扮,握也。從手分聲,讀若粉。房吻切?!卑绫玖x為握,后來由本義引申出拿在手里摔打的意思。《玉篇》:“火粉切,握也,動也?!痹骨铩度虑迕鳌罚骸疤镅笊希绲韭曇灰鬼懙矫?。”任光椿《他有一顆紅心》:“扮了禾,他仍然忍著痛,挑了四石新谷子,給二老板送到了里。”
(3)欶[suo]吮吸。如“我將欶了一根棒棒糖。”(我剛吃了一根棒棒糖)
《釋名》:“嗽,促也,用口急促也?!薄稄V韻》:“欶,吮也?!薄都崱罚骸八?,音縮?!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欶,吮也。吮,欶也。二篆為轉(zhuǎn)注。通俗文。含吸曰欶。從欠。束聲。所角切。”《韓愈詩》:“酒醪傾共欶?!?/p>
(4)椓[tu?]用硬物擊打,或受到硬物強烈的碰撞。如“剛才從墻上掉下來,尻子都椓破了?!?/p>
《說文解字》:“椓,擊也。從木,豖聲,竹角切?!薄吨芤准ⅰ罚骸皸林《 6《?,杙聲也,以木入土所以有聲?!薄渡袝⑹琛罚骸坝谑鞘即鬄榻厝硕?,椓陰黥加以無辜?!薄对娊?jīng)·小雅·斯干》:“約之閣閣,椓之蠹蠹?!薄对姳玖x》:“有如此之人不用,是在田野張置椓杙?!睏?,端母屋韻,入聲韻尾,今客家方言讀tok,仍保留入聲韻,武山方言讀to?,陽聲韻,是為陽入對轉(zhuǎn),符合語音演變規(guī)律。
(5)熁[?i?]烤。如“外頭冷得很,我熁它一下火?!薄鞍佯x饃到火上熁個下就熱了?!?/p>
貫休《經(jīng)費隱君舊宅》:“雨和高瀑濁,燒熁大櫧枯。到此思歸去,迢迢隔五湖?!碧岂T贄《云仙散錄·羔羊揮淚》:“程浩以鐵床熁肉,肥膏見火,則油焰淋漓?!辈滔濉恫桎洝槐K》:“凡欲點茶,先需熁盞令熱,冷則茶不浮。”《宋史·曲端傳》:“(曲端)為張浚所忌,誣以反,下恭州獄,糊其口,熁之以火, 干渴求飲。”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一·雄黃》:“(雄黃)驗之可以熁蟲死者為真。”
(6)繚[liau]縫綴。如“我衣裳破了,給我繚兩針?!?/p>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纏也。從糸。尞聲。盧鳥切。”《類篇》:“繞也。”《禮·玉藻》:“再繚四寸。”《班固·東都賦》:“修袖繚繞而庭。”
繚的本義是纏繞,后由本義引申出縫綴之義是符合詞義演變規(guī)律的。
(7)搊[?hou] 手扶住或一端用力向上使物體立起或翻倒 。如“墻太高了,我爬不上去,把我搊上一把?!?/p>
(南宋)戴侗《六書故》:“搊,摳攬也?!薄督鹌棵贰罚骸敖杏禾嫠亯|了身底下草紙,搊他朝里,蓋被停當,睡了。”《金瓶梅》:“纏得西門慶急了,教來安兒搊他來,勸他回房去了?!薄段饔斡洝罚骸疤摱鄬嵣?,不管輕重,將我搊著腳,顛下馬來,如今卻解說甚么過路的妖精?!?/p>
(8)苫[?an]遮蓋,覆蓋。如“快下雨了,把場里的糧食都苫好?!?/p>
《說文》:“苫,蓋也。從艸占聲。”《爾雅》:“白蓋謂之苫。”郭璞注:“白茅苫,今江東呼為蓋?!薄缎路窖浴罚骸敖袢酥^華蓋、雨蓋皆謂之苫。”苫,本義是草制成的蓋狀的東西,后用作動詞。陸游《幽居歲暮》詩:“刈茅苫鹿屋?!薄段饔斡洝罚骸澳俏蚩照齺硎毡?,見哪吒來的勇猛。好太子——知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
(9)該[kei]欠。如“你該我兩百塊錢。”
《儒林外史》五二回:"他該我?guī)變摄y子。"《樸事通》:“六個猠皮每一個三錢家筭時,通該一兩八錢。”《清幻中游》:“蔡寅接過一看,本利共該銀三千余兩?!薄都t樓夢》:“‘人家該咱們的,咱們該人家的,亦該請個舊伙計來算一算,看看還有幾個錢沒有。薛姨媽哭著說道。”
(10)居[?iou]坐。如“居下,我給你說個事情?!?/p>
《說文》:“蹲也。從尸古者,居從古。踞,俗居從足。九魚切?!薄墩撜Z·陽貨》:“居,吾語汝。”《呂氏春秋》:“人與驥俱走,則人不勝驥矣;居於車上而任驥,則驥不勝人矣?!保h)蔡邕《釋誨》:“居,吾釋汝。”《警世通言》;“居,吾語汝孝悌之旨?!?/p>
(11)鈔[?hau]叉取,舀。如“這飯還香,給我再鈔上半碗。”
《說文解字》:“叉取也。從金少聲。楚交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抄?!?《説文解字注》:“叉取也。叉者,手指相逪也。手指突入其間而取之,是之謂鈔。字從金者,容以金鐵諸器刺取之矣?!保ㄌ疲┒鸥Α杜c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飯抄云子白。”
三、結(jié) 語
“考本字”并非方言研究者鉆牛角尖,它與編纂辭書、讀書識字等有密切的關(guān)系。方言本字包含有豐富的語言信息,正確地考證這些詞的來源不僅能建立起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且能對漢語方言詞匯的研究甚至是對傳統(tǒng)小學各方面的的研究提供一些研究語料。
參考文獻:
[1]唐作藩.上古音手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2]李鼎超.隴右方言【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
[3]游汝杰.漢語方言學導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