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達深
摘 要:語文源自生活,語文教學應該也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然而目前我國高中語文課堂,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內容都相對封閉,造成學生學習過程中語文與生活脫節(jié),嚴重禁錮了學生的思想。而開放式教學理念自20世紀70年代在日本被首先提出后,已成為教育界熱門議題。主要探討了在我國高中語文課堂采用開放式教學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進行開放式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開放式教學;必要性
高中語文在高考這支指揮棒下,被涂上了厚實的功利性色彩,素質教育提及到的“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卻演繹成了“一切為了高考分數(shù)”,高中語文的課堂也充斥了光怪陸離的淺層次教學演繹和題海戰(zhàn)術的枯燥訓練。高中語文教學出路何在已經(jīng)成為許多語文教師探求的問題。開放式教學就這樣走入高中語文課堂。
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相比,開放式教學打破了教學中的時間、空間限制,使語文教學面向自然、社會、生活開展,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和個人潛能的開發(fā)。
一、高中語文課堂開展開放式教學的必要性
1.有利于素質教育的落實
素質教育是中國基礎教育進入21世紀后的主旋律,它要求課堂教學必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學習的樂趣。而開放式教學注重學習與生活的結合,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質進行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不但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激情,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正是素質教育所需要的。
2.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開放式教學將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帶入到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課堂體驗,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3.有利于學生回歸課堂主體位置
開放式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由教師一統(tǒng)江湖的局面,提倡在平等的基礎上,師生之間通過自主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式學習,真正踐行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幫助學生回歸課堂主體位置。
二、開放式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有效開展的策略
1.做到時間上的開放
教師不能把一節(jié)課的時間僅僅局限在課堂的45分,而需要拓寬時間的維度,實現(xiàn)課前、課上和課后時間的開放,讓學生帶著問題、收獲進課堂,帶著問題、收獲出課堂,學會自主學習。
課前時間的開放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提前進行知識的獲取與儲備,主要是關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比如,在進行《林黛玉進賈府》學習之前,提前三天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關于《紅樓夢》的相關知識,從曹雪芹生平到目前我國對紅樓夢的研究,這些知識將是他們進行課堂學習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能引發(fā)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上時間的開放意味著教師要讓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上每一分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同時還能依據(jù)具體情況,適當打破原有的教學計劃。
課后時間的開放是指教師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利用課余時間,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后生活。在學完《林黛玉進賈府》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翻閱紅樓夢,找出林黛玉與賈寶玉最后的結局,設想如果林黛玉沒有進賈府,每個人的命運會不會發(fā)生變化,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2.實現(xiàn)空間上的開放
空間的開放意味著教學的空間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教室空間,還包括教室以外的社會空間,比如,圖書館、工廠、商場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空間資源進行語文教學。開放性的教學空間,不僅能帶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還能鼓勵學生進行多向交流,培養(yǎng)其主動探索學習的能力。
3.堅持內容的開放
語文內容來自于生活,語文教學也不能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在教學中學生除了可以把政治、地理、生物等學科知識引入課堂,還需要把教學擴展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以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選擇與學生學習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課外資源,真正做到將社會生活注入高中語文課堂,激活課堂教學。比如,在學習沈從文的《邊城》一文之際,可以請學生通過網(wǎng)絡、圖書館等方式搜集現(xiàn)在的鳳凰古城的相關信息,還有相關的優(yōu)美文章。如果有學生去過鳳凰,還可以邀請學生和大家分享他們眼中的鳳凰古城,大家一起探討沈從文眼里的邊城和現(xiàn)在的邊城有什么區(qū)別。通過知識的搜集與分享討論過程,不僅能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4.做到教學過程的開放
課堂教學過程是瞬息萬變的,因此,開放式教學并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靈活地進行調整,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在進行老舍的《茶館》學習時,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表演舞臺劇的形式進行,調動學生的情緒,在角色演繹過程中去感受每一個人物的特點。而在學習《我國古代小說的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利用課余時間搜集相關資料,就我國古代小說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PPT制作比賽,必然會促使學生全方面搜集我國古代小說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還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5.實現(xiàn)評價的開放
開放式教學必然需要進行開放式評價。教師要以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的學習成果,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著重關注學生思維的表現(xiàn),及時給予評價。評價以積極的鼓勵為主,但是也不能盲目夸獎,要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進步的地方。比如對學生的習作進行點評,好是好在哪里,還有進步空間的話,進步方向在哪里,做到評價言之有物,如此才能讓學生信服,達到評價的目的。
開放式教學雖然已經(jīng)開始融入高中語文教學中,但是還有部分教師并沒有準確理解開放式教學的含義,教學還存在好多誤區(qū)。想要開放式教學真正走進語文課堂,還需要教師繼續(xù)探索,在實踐中不斷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宋京澳.高中語文開放型閱讀教學初探[J].現(xiàn)代營銷:學苑版,2012(3).
[2]梁國軍.為“開放式閱讀”喝彩[J].課程教學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