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艷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296-02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科學觀念的改變,人們越來越重視科學教育。生物學作為新科技時代的熱點學科,其基礎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過重大變革來提高生物教學。目前的生物教學體現(xiàn)了基礎性,但忽略了對內容的更新以及對學生在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現(xiàn)在有些生物教學仍然是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生物界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決定了生物的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因此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yǎng)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xiàn)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fā)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1.有效備課
1.1有效備課要求教學目標明晰、具體、精確傳統(tǒng)備課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動詞描述的教學目標,學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標已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大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三維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需要準確了解。備課時應盡量用知道、說出這樣的動詞。
1.2有效備課要求對學生學情的把握,考慮學生的求知熱情學生并不只是一張白紙?,F(xiàn)代社會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積淀,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有效備課更要強調"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這些知識保持熱情"。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不限于知識水平,而在于求知熱情。
1.3有效備課要求對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開發(fā)"教材是眾多學者、專家心血的結晶,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反復洗練的。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但傳統(tǒng)備教材中,教師一般主要是分析本節(jié)內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難點,與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等。而有效備課應更強調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tài)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fā)"。即對教材內容重新選擇、組織和排序,也就是說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有效講授
2.1有效講授要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講授首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在傳統(tǒng)的講授中,教師一般不會將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而有效講授要求教師告訴學生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因為學生只有知道自己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2.2有效講授要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在傳統(tǒng)的講授中,教師只有講到重難點內容時,才會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課堂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多樣化可能會造成學生只關注形式的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所以有必要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時,進行中和結束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
2.3有效講授要求保持一定的節(jié)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jié)奏,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松,且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并形成相應的價值觀。例如: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故意稍作停頓,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或使學生有時間進行思考,但教師必須盡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長時間的停留,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
2.4有效講授要求控制教學過渡當教師在改變話題,活動時出現(xiàn)的教學過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極大地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應保證過渡有條理、簡潔,并且要預先準備好與過渡有關的材料。
3.有效游戲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其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初中生正處于由童年向青春期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都有一種"愛玩"的天性,從這個方面來說,在教學中適當融入一些游戲環(huán)節(jié)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的教學游戲仿佛就是一支提高學習興趣的"催化劑",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煥發(fā)活力,還能讓學生在"玩"中發(fā)散思維,收獲知識,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比如,在教學"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時,筆者就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的小游戲,讓學生分別扮演水、蛋白質、糖類、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這六大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然后,讓他們以相聲的形式,分別說說各自代表的營養(yǎng)物質對人體的作用。
于是,臺上的不同"營養(yǎng)物質"開始了激烈的競爭,滔滔不絕地吹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對人體的重要作用,而臺下的"聽眾"也聚精會神地聆聽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觀點,不時將額外的觀點給與支持的角色。這樣,學生在角色扮演的相聲中活靈活現(xiàn)的將知識展現(xiàn)出來,不僅讓學生生動地理解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明確了六大營養(yǎng)物質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進而增強其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4.有效實驗
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思維活躍,智力呈開放狀態(tài),這樣容易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生物實驗室,在實驗室上課,和學生一起觀察,一起實驗,一起討論,融為一體。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消除了膽怯和依賴心理,可以無拘無束地充分表現(xiàn)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情感,不怕出錯和失??;而教師則成為學生的指導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他們充分的幫助,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這樣學生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探索和思考,逐步形成一種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性格特征。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教學時間和空間。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僅靠課堂實驗教學是不夠的,還要盡可能地開展生物課外活動,讓學生對植物、動物、環(huán)境污染、人口問題等進行調查、研究,使他們有機會自己設計完成實驗。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去觀察現(xiàn)象,分析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主動獲得知識,進一步提高實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