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華英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边@句話告訴我們閱讀的本質屬性——個性化。個性化閱讀基本特征是探究性、體驗性、閱讀過程的調控性、閱讀結果的差異性。培養(yǎng)學生閱讀個性的方法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fā)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盡興地表達見解、表現(xiàn)自我、展示才華,讓學生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閃光。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閱讀個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79-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句話告訴我們閱讀的本質屬性——個性化。
一、個性化閱讀基本特征
1、探究性。讀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顯示之外,常常還有更深層的信息,這些隱含的潛在信息密碼需要讀者去發(fā)現(xiàn)、去破解。而學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認知經(jīng)驗的限制,在發(fā)現(xiàn)、破解過程中還會遇到許多的疑難和困惑,尤其是當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與學生的“閱讀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時,其疑難和困惑就更為突出,成為閱讀理解的障礙,必須對此來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
2、體驗性。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的閱讀,這種體驗主要表現(xiàn)在讀者與文本的交流上。閱讀活動是以對話為基礎的。讀者與文本交互作用,讀者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著文本和自我。在交流過程中,讀者與文本實現(xiàn)了相互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到的體驗。
3、閱讀過程的調控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閱讀是一種從書面符號中獲取意義的復雜的心理過程,要經(jīng)歷感知—理解—反應—綜合四個階段。這使得學生的閱讀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還會產生認識的膚淺、偏差甚至謬誤,需要在閱讀過程中,及時、不斷地加以監(jiān)控和調節(jié)。
4、閱讀結果的差異性。閱讀認知理論認為,閱讀主體對于文本中的言語,只有在他的信息貯存中能夠找到文本言語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塊以后,才能進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從而識別文本中的信息。由于閱讀主體大腦貯存的相似模塊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閱讀同一文本,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選擇與相似匹配,進而產生見仁見智的個性化理解。
二、語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個性化的幾種方法
1、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課堂上,我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堅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見解,發(fā)展求異思維。如:《淺水洼里的小魚》這篇課文的結尾,寫小男孩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最后的省略號就是一個難得的思維訓練的“契點”。因為這個省略號里面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包括小男孩后來扔魚的情形,也包括他的思想情感,這無疑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圍繞這個省略號,我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第一,小男孩撿了那么多魚,他累不累?他最后有沒有放棄呢?第二,假如你是小男孩,你心里會怎么想?第三,假如你是淺水洼里的小魚,你會怎么感激小男孩?
結果,孩子們的回答非常精彩。他們說,從這個省略號里能看出小男孩撿了很多很多的魚,他一定也很累,可能腰都酸了、手都疼了,但是他不會放棄的,因為小男孩很愛這些小魚,很在乎小魚的生命,他一定會挽救小魚的生命,決不放棄。被救的小魚兒一定會非常感激小男孩,它們會對小男孩說:“太感謝你了!我會永遠記著你的!”“謝謝你救了我的命,我又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海里生活了!”“我要告訴我的爸爸媽媽,是你救了我!”……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課堂變得活躍而靈動。之后,我又讓孩子們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課文,孩子們讀得繪聲繪色,體驗到了文中蘊含的深厚情感。在這一系列的思維碰撞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獲得了思想啟迪,求異、發(fā)散思維在逐漸升華。
2、激發(fā)學生與文本對話。為了激發(fā)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教師應選好教學的切入點。一個好的切入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熱情地投入到老師的教學中來,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與文本對話,準確、有創(chuàng)意地解讀文本。那么,怎樣找準教學切入點呢?一是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契機。如:學習《燕子專列》一課時,開課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怎么還有燕子乘坐的‘專列呢?”以此引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為了尋找答案,很快地投入到了文本之中。這樣,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激發(fā)了他們的思維火花,真正地實現(xiàn)以文本為依托,讓學生學會學習。
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潛力的生命個體?!岸紫聛怼弊呓鼘W生,走進他們的心靈,做他們的學習伙伴,這是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師生互補、平等對話的前提。教學中,我總是努力地、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倡導學生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會學習,允許學生出錯,鼓勵學生挑戰(zhàn)同伴、挑戰(zhàn)教師。孩子是最無畏的,但在課堂上有的學生似乎不太敢問,有的愛問卻不知道怎么問,甚至有根本就沒考慮要問什么的學生。針對這種現(xiàn)狀,教師的職責就在于積極營造輕松、民主的氛圍,善于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誘發(fā)學生質疑問難,鼓勵他們從“不敢問”到“勇于問”,并通過引導,教給質疑方法,讓學生做到“勇于”、“善于”質疑問難,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钡拇_,每個學生都是極富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詮釋也富有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努力營造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民主環(huán)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個人看法。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能夠真正“自由表達”時,才可能出現(xiàn)“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人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個性將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每位教師都應積極、耐心地俯下身來傾聽每個孩子的聲音,用一雙熱情、冷靜、智慧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珍視每一個富有個性的生命,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盡興地表達見解、表現(xiàn)自我、展示才華,讓個性化在閱讀教學中閃光!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7.
[2] 朱育波.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2,06.
[3] 沈旭林.閱讀之學生個性化行為[J].小學青年教師,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