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巾慈
如果不抄襲,最好賣的服裝通常是最難設計的。
近日,一則消息震驚了業(yè)界。據(jù)外媒報道稱,奢侈品老大Chanel近日首次承認抄襲,為其剛剛在羅馬發(fā)布的早秋系列使用了針織設計師Mati Ventrillon的設計圖案而進行了公開道歉。一直被當下品牌奉為圭臬的Chanel,怎會步入如此尷尬境地?
事實上,距離四大時裝周結束還不足2個月的時間,各大品牌的早秋系列Lookbook就已經開始發(fā)布。然而,在這個最短的設計周期里,設計師要交付出既漂亮又能夠讓消費者買賬的產品果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為最具商業(yè)價值的服裝系列,早秋產品既不能像時裝秀上的服裝那樣過多考慮超前性與創(chuàng)意,也不能因注重實穿性而設計平庸。與此同時,它在總結上一季春夏系列風格的同時,還要對下一季秋冬系列有所鋪墊。倘若設計師想要在早秋設計中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的話,還需要考慮這個有著最長銷售期的服裝系列,它時尚度是否能夠與其在終端店鋪的“生存期”相匹配?
伴隨而來的,還有設計師的抱怨。
前不久剛剛離職Lanvin的設計師Alber Elbaz就曾公然表示過,設計系列的加倍,已經讓他沒有時間去旅行或是到畫廊尋找靈感了。
Dior前設計總監(jiān)Raf Simons離職的原因之一也是壓力過大,除了品牌每年兩季的成衣系列和高定系列外,早秋、早春的設計系列也必不可少。
英國劇作家王爾德曾經這樣定義時尚:“時尚不過是一種丑陋的形式,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因此我們必須每六個月就要變化一次?!?/p>
可是現(xiàn)在,時尚的速度已經縮短到六個星期,甚至更短的時間。而且有多少設計季或時裝秀就要有多少新品上架的周期。
早秋系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設計季之一。通常情況下,一個品牌平均要展示6—8組產品的背后,卻很可能是設計師要提供16組以上(近百款)的設計。不同于機器流水作業(yè),即使才華橫溢如畢加索般的大師都不可能一直源源不斷地產出,那么眼下的設計師們又如何能做到呢?
做不到,時裝業(yè)里小聰明式的借鑒與抄襲行為也就不足為奇。
就連Chanel這樣的大牌都加入了這一行列,更何況那些以“快”為生的如H&M、ZARA等時尚品牌了。而如何在最緊蹙的時間做出最好的設計,也成為當下所有設計師正在經歷的嚴峻挑戰(zhàn)。
其實,情況也在有所好轉。在此次2016早秋系列發(fā)布中,不少品牌也探尋到了一些快速應對的思路。
以Alexander Wang為例,這個曾被記者稱為“瘋狂設計者”的華裔設計師在卸下Balenciaga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一職后,此次為其個人品牌的早秋系列帶來了一個新概念—顛覆價格對服裝檔次的區(qū)分。在他的設計系列中,所有單品的設計風格與調性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你能夠看到那些即便標價四位數(shù)的外套產品,與售賣價格僅為幾十美元的產品放在一起也毫不唐突。
其實,這一趨勢也可從近年來一些品牌逐漸將旗下產品收歸一體并將價位調整至同一水平中,看出一些端倪。而好處是,這股單一的潮流對設計師來說更好駕馭。
曾被意大利設計師Robert Cavalli控訴“抄襲一切”的美國設計師Michael Kors這一季也找到了新的設計思路—將早秋系列變成了極端的組合。他用男孩子氣的廓形淡化了所用色彩本身的甜膩感,比如那條突出膝蓋部位的粉色長褲、背后鏤空的羊絨套頭毛衣等款式。
盡管這一系列有著并不安分的對比元素,但飄散開來的色彩卻是被色彩機構Pantone評為2016年度色彩的粉紅色,也展現(xiàn)出品牌對潮流迎合的態(tài)度。
Coach則是在本季早秋系列中,最敢于創(chuàng)新的品牌之一。
創(chuàng)意總監(jiān)Stuart Vevers在這一季設計中繼續(xù)擴展Coach的時尚語匯——新奇、繽紛和青年文化成為關鍵詞。那些像泰迪熊一樣的人造皮草大衣、印花布補丁短夾克,以及裂紋皮革剪羊毛背心等有趣又個性的時髦單品,也展現(xiàn)出品牌幽默的新內涵。
其實,時裝的生命力正在于它總是能夠與時俱進,設計更是如此。而在當下高壓的設計環(huán)境下,設計師能否找到一種新的“生存方式”的關鍵,還在于是否敢于打破常規(guī)的設計視角,以及顛覆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