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萌 胡魯平 吳 磊(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山東 滕州 277500)
語塊教學法在高職英語閱讀中的應(yīng)用
白永萌胡魯平吳磊
(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山東滕州277500)
從語言理論的最新發(fā)展——語塊理論角度,探討語塊對英語的閱讀作用,揭示這一理論對于幫助高職學生提高閱讀理解水平的可行性,主要采用對比實驗法,對比控制班和實驗班的閱讀成績。結(jié)果表明:在采用語塊教學法后,實驗班閱讀成績遠遠高于控制班。語塊教學法有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閱讀能力,對閱讀教學有積極作用,這為高職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新思路。
語塊教學法高職英語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是語言應(yīng)用的重要方式。在高職院校中,英語閱讀教學依然是教學的重點,高職英語閱讀的重要性不容小覷。然而,高職學生的英語閱讀暴露出很多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存在著閱讀速度慢、難以把握單詞在語境中的意思等諸多問題,這急需改進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來解決這些問題。
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語言學者紛紛展開了語塊在二語習得和教學中的實證研究,很多研究的結(jié)果表明語塊在語言教學和學習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而語塊理論和英語閱讀教學,尤其是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比較少。因此,探索語塊教學法對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研究以下問題:(1)高職學生英語閱讀的現(xiàn)狀如何?(2)語塊教學是否對受試者的英語閱讀成績有積極影響?
W ray認為,“語塊是一串預(yù)制的連貫或不連貫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它整體存儲在記憶中,使用時直接提取,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
3.1實驗對象
本研究以棗莊某職業(yè)學院2014級會計電算化1班和2班兩個平行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設(shè)定會計電算化1班(以下簡稱14會一)為實驗班,14會計電算化2班(以下簡稱14會二)為控制班。14會一班45人,14會二班42人,隨機選取14會一班男生11人,女生29人;14會二班男生14人,女生26人。這些學生于2014年九月份入學,通過三年系統(tǒng)的高中英語學習,掌握了一定的英語知識,有利于本研究試驗的實施。
表1 受試者的基本情況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包括:
(1)問卷調(diào)查法:主要用來調(diào)查學生的閱讀狀況、閱讀策略的使用狀況及實驗后期學生對語塊教學法的態(tài)度。
(2)訪談法:通過與部分學生進行交談,了解學生對閱讀教學的態(tài)度及對語塊教學法的建議。
(3)實驗法:選取實驗班和控制班,對比采用語塊教學法的實驗班和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控制班的閱讀成績,從而分析語塊教學法能否幫助提高高職學生的閱讀水平。
3.3實驗程序
在研究實驗前期,筆者設(shè)計了調(diào)查問卷,探究學生目前的閱讀態(tài)度、采用的閱讀策略及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在研究實驗后期,筆者根據(jù)調(diào)查問卷,進一步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及對語塊閱讀教學的態(tài)度。本實驗的研究工具還包括閱讀測試題2套,分別用以開展實驗的前測和后測。
根據(jù)實驗設(shè)計,筆者同時擔任兩個班級的英語老師,兩個班級使用相同的教材,每班每周各有四節(jié)英語課,課程進度基本相同??紤]到實驗的效度和信度,筆者隨機選取了14會1班為實驗班,14會2班為控制班。在實驗班,筆者采用語塊教學法進行教學。在控制班,筆者采用基于語法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涉及針對語塊的訓練。
3.4實驗班教學步驟
筆者把實驗班的教學進度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首先,在學期第1周,老師對實驗班的學生講解語塊的基本知識。這個階段的教學不僅僅局限于介紹語塊的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逐漸使學生對單個單詞的關(guān)注轉(zhuǎn)變?yōu)閷^大語塊的關(guān)注。
其次,第二階段的教學持續(xù)2周。此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dǎo)學生把語塊理論應(yīng)用于課文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一些閱讀材料作為教學示例,展示如何去辨別、分類語塊,并借助語塊把握閱讀材料的結(jié)構(gòu)。此階段所選用的文章體裁可以廣泛一些。教師要指導(dǎo)學生辨別具有話語策略功能的語塊,比如表示時間順序的有afterthat,afterawhile,inthe beginning,inthefirstplace;表示空間順序的有inthemiddle of,infrontof。
最后,第三階段持續(xù)14周,筆者要求學生有意識地把語塊教學法應(yīng)用于自己的閱讀實踐中,指導(dǎo)自己的閱讀。在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導(dǎo)入環(huán)節(jié),筆者介紹一些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去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或者指導(dǎo)學生復(fù)習之前學過的語塊。第二步,筆者指導(dǎo)學生把握閱讀材料的語篇結(jié)構(gòu)和一些話題性語塊。學生通過這些標示語的引導(dǎo),從而把握作者的思路。第三步是對語篇的整體把握。筆者指導(dǎo)學生通過關(guān)注語篇中的語塊,尤其是那些宏觀語篇標示語,理解每個句子。最后一步是鞏固練習。筆者通過設(shè)計一些課后閱讀活動來幫助學生們鞏固課文中語塊的學習,比如完形填空、詞語搭配和復(fù)述課文等都是比較理想的語塊練習類型。
整個實驗中,實驗班按照以上三個階段進行訓練,提高學生分析課文的能力。
3.5控制班教學步驟
在控制班,筆者依然采用基于語法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針對閱讀材料中的生詞、短語及復(fù)雜的句子進行講授,通過翻譯文章來了解文章大意。首先,筆者介紹與此閱讀材料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要求學生們直接閱讀文章,然后完成閱讀練習題。筆者通常會先核對練習題的答案,然后講授閱讀材料中的生詞和短語,解釋一些知識點和復(fù)雜的句型。最后,在教師指導(dǎo)下,學生翻譯篇章的意思。通過與很多同行交流,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大多數(shù)職業(yè)學校還是普遍流行的。
3.6實驗結(jié)果
3.6.1前測成績
筆者在2014年9月下旬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前測,目的是測試兩個班是否具有可比性。筆者通過仔細研究高職高專英語能力測試考試歷年真題,從中選取了兩套閱讀理解題作為測試題。
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基礎(chǔ)描述統(tǒng)計量分析結(jié)果如下表:
表2 描述統(tǒng)計量:實驗班和控制班前測成績組統(tǒng)計量
表3 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班和控制班前測成績獨立樣本檢驗
結(jié)果表明,實驗班前測成績的平均值是24.70,控制班前測成績的平均值是24.80,兩個班級學生的閱讀水平相當,可以進行教學實驗。
筆者對兩個班的前測成績進一步做了獨立樣本T檢驗。根據(jù)表3,我們可以看到,p=0.900,因為p>0.05,所以兩個班級的前測成績沒有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這說明可以在這兩個班級進行教學實驗。
3.6.2后測成績
筆者在實驗班采用語塊教學法進行閱讀教學。在控制班,筆者實施基于語法的傳統(tǒng)教學法,不涉及針對語塊的訓練。教學實驗所用的教材均為《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教學實驗結(jié)束后,筆者為了驗證語塊教學法是否對受試者的英語閱讀成績有積極影響,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后測。兩次測試所用的統(tǒng)計軟件為spss19.0,采用的是獨立樣本T檢驗。
表4 描述統(tǒng)計量:實驗班和控制班后測成績組統(tǒng)計量
表5 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班和控制班后測成績獨立樣本檢驗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實驗班(14會1班)的后測成績平均值是28.20,控制班(14會2班)的后測成績平均值是25.50,實驗班的平均值比控制班的平均值高出2.70分。這與前測中兩個班的平均值比較,實驗班的均值比控制班的均值增加幅度較大。由前測的0.10變成2.70,說明實驗班的閱讀成績比控制班的閱讀成績提高的速度快。
根據(jù)表格5獨立樣本T檢驗,我們可以看到,t=3.023,p= 0.003。因為p<0.05,說明兩個班的后測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些說明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語塊教學,實驗班的閱讀測試成績明顯高于控制班的成績。語塊教學法在實驗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經(jīng)過5個月的學習,筆者在學期末對兩個班進行了后測。學期初的前測成績數(shù)據(jù)反映出實驗班和控制班的描述統(tǒng)計結(jié)果接近。實驗班前測的平均值是24.70,控制班前測的平均值是24.80,兩個班的平均值僅相差0.10,其中控制班的成績略好于實驗班。兩個班的平均值都在24-25分之間,說明這兩個班的閱讀成績一般,中等水平的學生占大多數(shù),閱讀成績有提高的空間。根據(jù)兩個班前測成績的獨立樣本T檢驗,證明兩個班級的前測成績沒有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這說明可以在這兩個班級進行教學實驗。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我們看到,實驗班的后測成績平均值是28.20,控制班的后測成績平均值是25.50,實驗班的平均值比控制班的平均值高出2.70分。與前測中兩個班的平均值比較,實驗班的均值比控制班的均值增加幅度較大。通過縱向比較兩個班的閱讀成績,我們發(fā)現(xiàn),控制班前測的平均值24.80,后測的平均值是25.50,前后相差0.70,這說明控制班的閱讀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幅度不大。實驗班前測的平均值24.70,后測的平均值是28.20,后測成績比前測成績高出3.50,這說明實驗班的閱讀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
后測成績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進一步說明兩個班的閱讀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班的閱讀成績明顯高于控制班的閱讀成績,語塊教學法對實驗班的英語閱讀教學有積極的作用。
在實驗班實施了語塊教學法之后,該班學生普遍樹立了語塊意識。學生逐步意識到語塊在閱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接受語塊教學法。通過對比兩個班的閱讀成績,我們可以看到,實驗班的閱讀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平均分明顯高于控制班的閱讀成績平均分。同時,從實驗班的兩次成績頻數(shù)分布圖上可以看到高分的學生人數(shù)有所增加,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說明實驗班的閱讀成績有很大進步。這些也充分證明,語塊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成績。
[1]Anderson,N.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Issuesand Strategies[M].Bosston,MA:Heinle&Heinle,1999.
[2]Beeker,J.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 Mass:Boltand Newman,1975.
[3]Biber,D.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99.
[4]Jesperson,O.Livinggramma[A].InD.D.Bornstein(ed.),Readings in the History of Grammar[C].Cambridge,MA:Winthrop Publishers,1976:82-93.
[5]Pawley,A.&F.Syder.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A].In J. Richards&R.Schmidt.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 New York:Longman,1983:191-226.
[6]Wray,A.Formulaic sequ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Principle and Practice[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463-489.
[7]常晨光.公式性語言的功能[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7-10.
[8]陳美虹.語塊理論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D].寧波大學,2011.
[9]廉潔.詞匯短語對第二語言的習得作用[J].外語界,2001(2):29-33.
[10]楊玉晨.英語詞匯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1999(3):24-26.
[11]趙玉民,侯蕊.語塊教學:改革英語口語教學的新途徑[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08(1):126-128.
[12]周正鐘.語塊教學法新探——理論、實證與教學延伸[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
課題名稱: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課題編號:15SC307。
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課題名稱:山東省春季高考對中職英語教學的影響,課題編號:15SC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