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原諒大冰導員兒做一次標題黨,其實這是準備“辰私塾”第二次分享課——校園活動講話稿撰寫專題時的靈感。分享給所有熱愛寫作、志于寫作的同學們。
同學們在組織舉辦比賽、儀式、會議等各類校園活動時,常常需要為嘉賓老師代擬講話稿,這是令大家比較頭疼的一件事情。一來不清楚寫什么,二來不知道怎
么寫,為了完成任務只好東拼西湊,結果就出現(xiàn)一個悖論,即大家很討厭閱讀“假大空”式的文章,但自己筆下卻很無奈寫出了“假大空”式的文章。
為了幫大家提升文稿撰寫能力,我將八年來起草大大小小百余篇講話稿的經驗凝練成為一句“秘籍”,即本文題目,分享于此:
“小”,即小切口破題。除布置工作的講話稿外,其他類型的文稿都切忌用宏大的語言開頭,一來你難以駕馭,二來聽眾也很容易感到乏味。一篇文稿,假如前30秒就讓聽眾失去好奇與興趣,那是極其失敗的。講一個小故事、用一個小案例、引一個小語句、憶一個小場景,這些都是小切口的技巧。以小見大。小,才能主題明確,小,才能拉近距離。
“三”,即三段式設計?!拔抑恢v三點”,這好像是個笑話,其實不然?!叭笔且粋€奇妙的數(shù)字——三角形最為穩(wěn)固,三人行必有我?guī)?,事不過三,等等。在漢語邏輯中,“三”體現(xiàn)的是嚴謹和完整。一般來說,講話稿應由鋪墊導入、分析陳述、希望要求這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構成。在每一個具體環(huán)節(jié),也可采取三段并列式、三條遞進式等,使主講人意圖充分表達。當然,也不可為了追求“三點”而用“三點”。文稿在巧不在板。
“性”,即性質特征。分析陳述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功能是以主講人的視角為當次活動或事情定位、定性、定基調。比如,邀請學院院長參加辯論賽,講話稿里就要從一名院長的高度對辯論賽下一個“定義”。當然,此定義絕非字面定義,那是主持詞的功能。這里是帶有高度和深度的評價。
“感”,即感情意識。希望要求環(huán)節(jié)是講話稿的重點,是最體現(xiàn)起草者水平和主講人精神的部分。假如是思想狀態(tài)上的要求,一般可從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等方面入手。也可不直接體現(xiàn)“感”,換以幾種“情”、幾種“意識”、幾種“理念”、幾種“思維”,只要充分體現(xiàn)邏輯性和實效性即可。
“不”,即限定要求。希望要求環(huán)節(jié)也可采取否定式語言,界定思想行為上的邊界。最生動的一個例子莫過于“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了。校園活動不必講過于嚴肅的話語,可采取舉例子的方式,以輕松幽默的語言使聽眾明確“邊界”。
“是”,即升華本質。希望要求環(huán)節(jié)還要從事情的本質、內涵入手,不能單為了追求語言上的吸引力而過于淺俗,泛泛引用幾句“白富美”之類流行語更是毫無技術含量。比如,在某助學金頒獎儀式上,院長的講話稿在提出“合理規(guī)劃獎金”這層意思時,使用了“勵志基金”這一概念,把獎金與同學們成長的關系進行了“深挖”,這就抓住了“是”。
“夢”,即激發(fā)共鳴。講話稿的結語同樣具有關鍵作用,畫龍點晴、引人回味等。因此,結語段需要有展望、有鼓勵,力求打動人心。一般來說,將話語落在同學們的“成長夢”是比較自然的,也可純粹表達當下的心愿。只要聽眾發(fā)自內心地認同講話稿的結語觀點,不由自主地愿意鼓掌回應,這篇文稿就算是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