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武
我院前身是中專學校,每年都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去年評課總結時,我們一改領導唱“獨角戲”的做法,選擇部分授課、聽課教師在大會上交流發(fā)言。前幾位教師或對自己的公開課進行剖析,或對他人的課積極評價。對多媒體教學的價值,大都列舉出直觀、生動形象、大容量、快節(jié)奏等優(yōu)點,大加贊賞青年教師對多媒體的熟練運用。最后上臺的是一位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中文教師,他坦率聲明:自己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見,且只從語文學科來談。接著,他深情地談出了幾個回歸:回歸傳統(tǒng)、回歸書本、回歸自我、回歸本真。對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他坦言不敢茍同,在發(fā)言中幾乎予以否決。他從北大、清華的知名教授講到通過“百家講壇”走紅的紀連海、易中天、于丹,言辭鑿鑿地論證了教師的功底和魅力在嘴上,在思想上。當然,提出了教師必須博覽群書,有滿腹的書卷經(jīng)綸;同時要大膽實踐,積極反思。會場鴉雀無聲,待他講完,掌聲驟起,持久熱烈。
作為管理者,我認真聽了他的“另類”發(fā)言,感到其見解顯然有些過激和有失偏頗之處。但我欣賞他特立獨行、敢說敢為的性格,也感覺到他對此作了冷靜而深刻的思考,不由自主地給予了掌聲。會后我陷入了深思:為什么多媒體教學那么多顯而易見的優(yōu)點,這位教師卻唱起了反調(diào),且贏得了廣大教師的贊同和響應?
多媒體教學作為現(xiàn)代教師的必備能力,我們一直積極倡導,認真培訓,教師公開課都必須使用。然而,統(tǒng)一要求的背后,確實有些不和諧、不適應,學生在熱鬧中可能并沒有多大收益。課堂是動態(tài)多變,自然生成的,多媒體的系統(tǒng)預設,缺乏靈活。平時教學我們并沒有強制使用,既然常態(tài)教學不用,公開課為何一定要用?對學生而言,這樣做無疑是在表演、作秀。
一名老教師不會悖論到無端否認多媒體。他反對的是有害的形式主義教學,鄙夷的是丟棄核心活力的人的因素和生吞活剝的低級應用,思考的是如何還原教學的本真,讓課堂真正展示出教師的魅力和風采。
作為分管教學的領導,我們需正本清源,搞清楚教師“吃飯”的根本手段在哪里。學校經(jīng)過研究,廢止了公開課對多媒體的統(tǒng)一要求。這無疑是對這位老師的肯定、認同。
學校經(jīng)常召開學生座談會。在一次教師教學情況反饋會上,班級學生幾乎異口同聲指責某老師,說她過于嚴厲,經(jīng)常批評學生,不打預備鈴就開始上課,下課了還經(jīng)常拖堂學生也不能如廁,讓我們批評處理該教師。
有趣的是,別的教師不打上課鈴不會進入教室,下課鈴一響便迅速離開,不愿多留。還有如此教師?我腦中浮現(xiàn)出那位戴深度眼鏡的教師形象,她平時就喜歡較真,有時似乎不合時宜。但我想,這樣一位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自我追求完美的教師一定要寬容對待。要理解她的用心,保護她的自尊,維護她的聲譽。當然,也需要矯正不當,改變形象。
一天預備鈴聲一響,我徑直走進她的課堂。這位教師課上得確實很好,備課充分,講解清楚,條分縷析,深入淺出。學生訓練也安排得井井有條,不時巡視走動,提問開小差的學生,回答不好還不讓馬上入座。下課鈴響了,她依舊不急不忙繼續(xù)未完成的教學,遲遲不結束。等到她宣布下課時,我有意第一個沖出教室。
課后,我和她進行了交流。對她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水平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表達了我的欣賞和贊同。希望她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把握分寸,多給學生應有的寬容,避免激起不滿。最后我委婉地對她表示抱歉,說我早上水喝多了,下課時憋不住。她被我說了個滿臉通紅……一段時間后,這位教師面貌全改。詢問學生,大家異口同聲,再無不滿。
學校中總是有這樣的另類老師:他們或率意直為,敢說敢當,甚至愛挑刺,唱反調(diào);或新潮入時,強調(diào)解放,甚至荒誕反叛;或認真呆板,不善變通,顯得格格不入。但只要主流積極,本質不壞,確保教學,我們都應理解寬容,予以善待。如此,才算是尊重個性,體現(xiàn)民主,彰顯人文關懷。學校管理,也在大家的心情舒暢、求同存異中實現(xiàn)文化多元、和諧民主。
(作者單位:安徽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