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加強建筑構造課程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工程項目中運用建筑構造課程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針對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近年來教學實踐經驗進行結合分析,針對加強建筑構造課程實踐性教學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建筑構造課程;實踐性教學;工程項目
建筑構造課程主要對建筑物構成及各構成部分組合原理、相關構造方法進行研究的課程,建筑構造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實際建筑物使用功能、藝術造型以及技術經濟等方面需求,進行構造方案設計以滿足建筑構造需求,也是建筑設計的保障及技術依據。從目前建筑構造課程學習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相關單位意見反饋及結業(yè)畢業(yè)設計作品效果來看,部分學生存在設計能力不足的情況,不能將建筑設計意圖進行準確、完整表達,不能設計出優(yōu)秀的建筑作品。通過對以上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認為應對建筑構造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現詳細分析如下。
一、建筑構造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目前建筑構造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發(fā)現,在實施教學中理論教學所占比重較大,實踐課程的開展相對較少,導致建筑構造課程學習后學生知識掌握與建筑設計存在脫節(jié),實施課程教學的效果不理想,不能發(fā)揮其真正作用。通過對畢業(yè)生工作情況調查,多數學生工作后或工作幾年后在建筑構造設計方面仍缺乏設計能力,只能一味模仿或照抄其他設計或標準構造圖集。近年來我國注冊建筑師執(zhí)業(yè)考試中建筑構造技術作圖已經成為難以通過的科目之一,從側面表明了我國對建筑行業(yè)高水平人才的需求與建筑構造教學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因此應針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實施實踐性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其實際操作及應用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專業(yè)性人才。
二、實踐性教學改進措施
1.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建筑結構方面相關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建筑構造的方法得以豐富,但課本教材內容相對落后,不利于學生接受新技術、新知識,因此應針對此情況進行改進。不論建筑結構材料或技術如何發(fā)展,建筑構造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不會發(fā)生大的改變,在教學中應將多種建筑構造方法進行詳細講解,通過分析重點,將建筑構造基本原理及方法進行闡述,不僅使學生對建筑構造進行一定了解,還需明顯為何如此實施構造,有利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內容進行自由設計與創(chuàng)造。實施實踐性教學中不能只把課堂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內容,應結合相關企業(yè)或施工工地中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對教材中存在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可借助多媒體網絡平臺,將教學所用資料、課件、筆記等進行上傳,以便學生課下進行復習,通過互聯網進行授課、解惑,更符合現代化教學模式的需求。
2.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建筑構造課程屬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類型,在教學過程中應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實踐條件,通過實踐教學幫助學生將復雜、抽象化構造教學知識轉化為簡明、直觀的知識理論,便于學生信息接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建筑構造課程學習的興趣,通過建筑構造實習、施工實習及綜合訓練課程的設計,通過實踐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因現場教學安全性及施工進程等對實踐性教學造成一定限制,因此可根據院校實際情況設立模型展示室及構造實驗室等,通過展示構造做法中常見模型,讓學生更直觀地進行學習,也可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模型,加深其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學生可結合課堂理論知識利用課余時間對建筑結構相關知識進行調研,加強自身觀察、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專業(yè)能力。
3.加強建構課程與設計課程聯系
通過加強建構課程與設計課程間的聯系可對學生學習及設計進程進行掌控,可針對學生建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解決技術難題。如指導學生進行建筑方案設計,在設計基礎上進行樓梯設計等,使學生通過自身設計實踐更直觀的面對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利于設計進一步完善,也可增加學生成就感。通過實踐性教學的應用可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及設計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基礎上對建筑構建理論課程的實施起推動作用,效果較好。
三、革新教學手段加強實踐性教學
在實踐性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在教學內容中添加影像、圖文等大量信息,幫助學生直觀進行學習,特別是應用三維動畫,幫助學生對建構課程內容進行了解。教師可在課堂中播放施工工地實景拍攝視頻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更具立體性、直觀性、動態(tài)性的展示,把施工現場引入教學課堂中,對實踐課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因建筑構造課程中對工程實踐方面涉及的內容較多,學生未經實踐操作的情況下缺乏感性認知,為課堂教學增加難度,因此在教學中可加強課堂互動,借助互動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fā)。課后可為學生布置大設計相關題目,側重點明確為制圖效果及制圖表達,引導學生重視設計思路及表達,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學思結合。
四、結語
以往建筑構造課程教學主要以理論知識學習為教學重點,部分學生考核成績較優(yōu)秀,但在實際操作考核中成績較差,與目前建筑構造理論為建筑工程實踐提供服務的教育宗旨不符合。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重視實踐性教學,幫助并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創(chuàng)造設計能力的提高將專業(yè)知識進行轉化,為設計方案提供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建筑構造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職責十分重要,通過科學合理的選擇并運用教學方法向學生進行知識教授,幫助學生進行專業(yè)能力的提高。因此,院校方面應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加強實踐性教學在建筑構造課程中的應用,實現建筑構造與建筑設計相融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鞠培泉. 建筑設計基礎課程實踐性教學的思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14,03:121-124.
[2]陳秀云,劉華偉. 建筑構造課程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J]. 天中學刊,2014,05:137-138.
[3]王天鵬. 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 山西建筑,2014,31:258-259.
[4]顧玉萍. “建筑構造”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改革的暢想與實施[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0:35-36.
作者簡介:王娟(1978-1),女,民族:漢,籍貫:河南唐河,工作單位:中州大學,學歷:本科,專業(yè):建筑學。職稱級別:講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