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年九
什么是“主問題”?其實這個概念是相對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零散、流于表面以及不利于學生活動的提問而說的。主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領(lǐng)整個閱讀過程,從整體上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探究的熱情,這樣實現(xiàn)閱讀教學深度解讀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shè)計“主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簡單的氛圍中學習語文,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一、問在探究時,波瀾起伏
在閱讀教學中,當學生基本掌握了文本的內(nèi)容之后,就會對文本失去探究的興趣,這和學生的探究欲望得到了暫時的滿足有一定的關(guān)系。但是這沒有實現(xiàn)閱讀教學深入解讀的目標,這時就需要教師設(shè)計主問題,再次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獲得對整篇文本的深刻解讀。
例如,在教學《散步》這篇課文時,首先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就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整體把握了文本的內(nèi)容,學生對文本之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及時拋出主問題:“通過整體感知文本,大家感受到這篇文章寫得真的很美,那么,誰能具體說一說文本的美體現(xiàn)在哪?”這個問題一經(jīng)提出,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一下子被重新點燃,大家又重新進入文本深入探究。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交流,學生對文本有了自己的深刻解讀,于是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說文本“景美”,還有的說文本的語言表達美,還有的學生從文本反映的主題出發(fā)提到了文本中蘊含的“人性美和親情美”,這樣使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高潮。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學習不能保持一如始終的激情,這樣就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而這時教師利用“主問題”引導教學,就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這樣課堂教學就自然而然進入深化階段,課堂的波瀾起伏帶來了教學的一個又一個高潮。
二、問在重難點,突破瓶頸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以及難點內(nèi)容要重點引導,那么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主問題的設(shè)計可以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主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方向更加集中和明確,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文本的深層解讀,突破閱讀教學的瓶頸,收獲知識。
小說《孔乙己》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很重要的一篇文章,對文本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大家興趣濃厚,這個人物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既可悲又可憐,而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引導學生評價孔乙己。根據(jù)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設(shè)計本節(jié)課的主問題“在你眼中,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用一句話總結(jié)概括?!眴栴}提出后,學生迅速進入文本尋找答案,組織語言,因為“一句話概括”的要求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因此課堂上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熱情高漲。有的學生從外貌上進行概括,說“孔乙己是一個身材高大但是臉色青白,唯一一個穿長衫卻站著喝酒的人”;有的學生從性格方面入手,說“孔乙己是一個迂腐又善良、精神和肉體上都經(jīng)受著巨大折磨的人”;還有的學生抓住了文本的主題,說“孔乙己是一個在笑聲中出場、退場的可憐又可悲的人”,等等。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對這篇文本有了整體性的把握,讓學生很好地抓住了小說的主題。
“主問題”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讓學生的智慧碰撞出激情的火花,幫助學生獲得深刻的感悟,這樣的教學效果是教師的串講比不了的,因此,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給予重視,讓自己的課堂精彩無限。
三、問在關(guān)鍵處,畫龍點睛
一篇文章中滲透的知識點很多,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我們能將文本的重點內(nèi)容落到實處就可以了。因此,教師在設(shè)計主問題時,要抓住文本教學的關(guān)鍵之處,讓學生在自己感觸深刻指出談一談,這樣的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視點足夠集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也是初中教材中的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通過初步感知文本,對于文本中的情節(jié)以及蘊含的情感學生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對本文的題目有自己的看法:“表現(xiàn)父愛的角度那么多,為什么作者單單選擇父親的背影來寫,并且還以‘背影作為文章的題目?如果是我的話,也許我就會以‘父愛如山一類的為題,這樣讓讀者對文本的主旨也有直接的把握?!边@個問題的提出讓教師意識到這是引導學生體會文本深意的好機會,于是教師設(shè)計了這樣的主問題:“你還能為這篇文章擬出怎樣的題目?將你的題目和文本題目進行對比,看一看誰的好?!边@樣的對比,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背影”這個題目的含義和所起到的線索作用,深深體會到題目設(shè)置的巧妙之處。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改變了以前逐段逐句、多講多問的傳統(tǒng)做法,而是抓住文本中學生心得體會最深的地方來探究,這樣讓學生的興趣更加持久,在教師的點撥下解開文本的關(guān)鍵點,也更容易獲得深刻的感悟。
主問題的提出牽動了整個課堂的教學,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以“主問題”激活學生的學習激情,引導學生不斷探索,體會學習帶來的成功感,在簡單教學中體會語文的魅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開明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