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
家校聯(lián)系的方式除了家訪,還可以通過電話、網(wǎng)絡(luò)等。做了10多年高中班主任,我還是喜歡以寫“家書”的方式和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溝通。
2010年秋,我擔任高一(6)班的班主任。和學生相處了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女生小蔣十分喜歡唱歌,不過她唱歌不太注意場合??迫卫蠋焷碚椅?,讓我管管小蔣。小蔣倒是注意到了自己的問題,可興致來了又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為了發(fā)揮她的藝術(shù)特長,同時改掉不分場合唱歌的毛病,我決定讓她擔任班里的文娛委員。碰巧學校即將舉辦元旦晚會,我讓她策劃編排節(jié)目,組織同學參加晚會。在元旦晚會上,我們班表演的兩個節(jié)目都獲得了一等獎,小蔣更是憑借一副好嗓子,榮獲了“校園十大歌手”的稱號。
幾天后,我給小蔣的父母寫了一封信,首先肯定了小蔣在歌唱方面的天賦和努力,以及在學校獲得的榮譽,同時提醒她平時唱歌要注意分清場合。小蔣的父母在回信里說,這是一封報喜的信,他們一家人看完信后都很高興,尤其是小蔣,現(xiàn)在變得自信了,還說以后會管住自己的嘴,絕對不在上課時間唱歌。在“家書”的影響下,小蔣努力練習唱歌,對學習也越來越用心,并且能夠處理好唱歌與學習之間的關(guān)系。我又及時將她的良好表現(xiàn)以“家書”的方式告知其父母。在一封封“家書”往來中,小蔣的進步十分明顯,高考時還考取了一所本科藝術(shù)院校。工作之后的小蔣,每逢節(jié)假日都會打電話給我,時常提到高中時我寫給她父母的那些信,還說那是一段美好的記憶。
每隔兩個星期,我都會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分別給他們的父母寫“家書”,周末時讓學生帶回家,家長們也盡可能地給我回復(fù),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
2012年秋季學期,小倪轉(zhuǎn)學來我們班。剛開始,小倪天天按時來校、出操,與他之前所在學校的表現(xiàn)反差很大。為了及時鼓勵他,我給他的父母寫了封“家書”,請他帶回家。他從我手中接過“家書”時小聲地問道:“老師,我是不是犯錯誤了?這是要給家長的通知書嗎?”我笑著對他說:“你沒有犯錯誤,信封里面裝的也不是通知書,是一封信,記得給父母看喲!”幾天后,小倪的父母給我回信了,信上說過去小倪從來沒有得到過老師的表揚,當他知道老師表揚他之后,十分開心,還主動幫忙做家務(wù)呢。
小倪的轉(zhuǎn)變給我極大的動力,給他的“家書”也越來越頻繁。對于他的點滴進步,我都會通過“家書”的方式告知其父母,并在信中滲透教育孩子的理念。
有一回,小倪無故缺課,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請他來到辦公室,拿出他父母寫給我的信,其中一封信里寫道:“程老師辛苦了,小倪現(xiàn)在重新樹立了學習的自信,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請您一定嚴格要求他……”讀完信后,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老師,你放心,我以后不會隨便曠課了?!?/p>
以信為媒,以誠為友。寫“家書”是我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家校合力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多年的實踐使我深刻地體會到,寫“家書”比起直接的表揚或批評收到的效果都要好。
(責編〓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