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玉芬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要求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不再只要求教師單純地講解傳授課本知識,還要求教師對相關知識能夠進行有效拓展。這本該是一件好事情,拓展課堂知識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但如果過度或無度拓展,只會浪費課堂時間,且知識量過大,學生無法全部吸收,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是必要的,但應有度,方能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度拓展;策略
一、有度拓展和突破難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進行的有度拓展, 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和理解教材內(nèi)容,當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與教學難點間存在差距時,教師應為突破難點適當?shù)剡M行拓展。比如,《廬山的云霧》里面有這樣的描寫:“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 ,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边@樣形態(tài)的云霧,到底是什么樣的云霧呢?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想象這樣的場景有一定的難度。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搜集一些類似圖片,在課堂上向?qū)W生展示,這樣的拓展不僅可以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所描述內(nèi)容的理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展開想象,增加對課文的理解。
二、有度拓展和充實內(nèi)容
文字是表達信息的符號,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內(nèi)容和意義。有時,作者因為特殊的需要而使用含蓄表達甚或留下空白供人想象。如果作者對課文內(nèi)容留有想象空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闊視野,深刻地感悟文本,這有助于理解課文。比如,《虎門銷煙》這篇課文介紹了銷毀鴉片的意義。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通過觀看紀錄片,了解祖國過去的那段歷史,了解虎門銷煙的意義,了解當時中國社會的國情和百姓的現(xiàn)狀。這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還能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另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吸食毒品對個人和國家社會的危害,長大后做一個遠離、拒絕毒品的人。
三、有度拓展和品味語言
小學語文課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去品味關鍵詞,品味語言的魅力。比如,在學習《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時,通過與學生討論其中的遣詞造句,著意體會俄羅斯老人斯杰潘對天鵝的愛。教學結束后,可以請學生寫一寫: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只天鵝,在當時那種狀況下,我是怎么想的?我對斯杰潘老師說了哪些話?又是與同伴如何交談的?為了能更好地寫出當時天鵝的心情,學生要再次細讀課文,去把握俄羅斯老人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還要去了解天鵝的一些基本特點。學生通過查閱知識,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深入理解大自然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得課堂內(nèi)外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四、有度拓展和發(fā)展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指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對課內(nèi)教材進行有度拓展,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在教學中形成合力,既能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能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大自然中去尋找一些小昆蟲,然后再注意觀察捕捉到的昆蟲的特點,將其用文字表達出來,寫成自擬題目的小作文。這樣的拓展教學能夠使學生融入大自然中,并去親自動手實踐,鍛煉語文表達能力;還能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
五、有度拓展和人文熏陶
小學語文課程人文內(nèi)涵很豐富,教師的人文意識要強,不僅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人文知識,還要注意對其進行有效拓展,與課外知識進行有效結合。比如,《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篇美文,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看到大自然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到處都充滿著生機。教師可以由此引出保護環(huán)境這一話題。我們的不良行為雖然有時候看上去很不起眼,可是對大自然的傷害卻很大,如果每個人都這樣,那春天還會來嗎?美麗的大自然還會存在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可以告訴他們,文字里描述的美好世界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和自覺行動。
參考文獻:
[1]邱 琳.信息時代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J].赤子(上中旬),2015, (22).
[2]柳英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的拓展兒童視野化發(fā)展[J].中華少年, 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