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芳
摘 要:眾所周知,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和重要體現(xiàn),繼承并發(fā)揚優(yōu)良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應盡之責,關于高中文言文的教育教學策略的探討再次引起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新課標要求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需要突破傳統(tǒng)授課方式而轉(zhuǎn)向?qū)W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文字作為一種社交工具,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新課標;教學策略;文言文
一、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
1.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高中階段的學生學好文言文,不僅有利于掌握古代漢語的基礎知識,而且能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國優(yōu)秀文化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高中階段的文言文學習主要就是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繼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有位偉人曾說過,“民族的語言就是民族的精神”。文言文不同于白話文的地方就在于,它通過更抽象的方式表現(xiàn)了美。
2.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主觀的綜合素養(yǎng),它的核心是語文能力。語文不僅是一個集交際能力與學習能力于一體的基礎母語學科。它更是認識人類文化尤其是本民族文化的通道。新課標改革下的語文教學囊括了學生整體能力鍛煉的基礎,致力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國家優(yōu)秀接班人。
3.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而是融合在生活中,伴隨孩子成長的持久性教育。在高中文言文中,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還有“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都體現(xiàn)了古人的愛國憂患意識。從古到今,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都顯得尤為重要。
二、當今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文言文學習興趣缺乏
我國自實行新課標改革以來,收獲甚多,在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理念上有了很大進步,但在高考壓力下,高中語文教育教學因應試教育影響難有起色。而高中文言文的學習難度也較大,這導致了高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致不高,再加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大都使用白話文,文言文本來就晦澀難懂,這加深了高中的學生學習文言文時的苦惱。
2.教學方法單一
很多學校注重高考升學率,以至于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過于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過程中完全按照教學大綱授課,向?qū)W生灌輸生硬的知識,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也造成了高中文言文教育教學方法的單一。
三、文言文教學策略的研究
1.指導學生認讀文字,積累詞匯
新課標提倡,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就要學習文言文。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生僻的字和詞,這會阻礙學生的學習。這時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字典把自己不懂的字進行歸納總結,弄清楚文言文中最常用的實詞和虛詞以及各種句式,從而逐漸積累詞匯量。
2.提倡誦讀,體會文字內(nèi)涵
俗話說:“書讀百變,其義自見?!?文言文學習亦是如此?!罢b讀”自古以來都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罢b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最佳途徑,在“誦讀”過程中,要注重對關鍵詞和經(jīng)典名句的理解和背誦?!罢b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韻味,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
3.激起學生與作者的共鳴
對于學生來說,文言文因為年代久遠,可能會讓學生產(chǎn)生距離感,學生因此可能就缺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了讓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可以在一節(jié)課開頭時,先引出作者的生平事跡以及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對該文章有最基本的了解,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中,促使他們?nèi)グl(fā)掘文章中營造出的美感,同時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審美情趣,產(chǎn)生新的審美追求,從而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文言文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它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在新課標教學體系下,老師仍然需要抓住其精髓部分,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改變以前老舊的教學方式,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參考文獻:
[1]程永超.淺談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學困境[J].基礎教育研究,2001,(1).
[2]劉永康.語文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