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雯
FUN |廊橋最浪|
躺在木板上,對著從瓦片夾縫中擠出的陽光放空。
在美人靠上來個葛優(yōu)癱,聽歌說笑侃大山。
透過窗花拍美景,隨便一擺弄都有大家出手的驕傲。
呼朋引伴來場紙牌大戰(zhàn),贏牌的“猖狂”也不會引他人側目。
橋下溪水碧綠,淌入水中任由溪魚親吻腳板,打上一場水漂。
在溪邊來場露天燒烤,清爽與美味兼具。
不怕蚊蟲不怕黑,露營大可嘗試一番。
NO |廊橋禁忌| 明火
紙牌大戰(zhàn)
仙宮橋
上仙宮橋,別有洞天,恍若進入老年俱樂部,三兩老人談天說地,更多的是聚于棋牌桌前玩四色牌(象棋牌),熱鬧非凡。如有閑情,大可裝杯由橋上守橋人提供的熱飲,搬上椅子,與老人玩上兩把,看著算戰(zhàn)績的算盤的撥動,定會讓你興奮異常。市井的喧鬧,讓這座古橋別樣生氣。
名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始建于明天順年間(1457-1464),重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1992年修繕
規(guī)模:橋長29.9米,寬4.64米,拱跨24.2米
位置:壽寧鰲陽城區(qū)內
交通:于縣城,步行即可
紅色之旅
鸞峰橋
1989年,時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曾于此橋上開會用餐。立于橋上,看利用懸崖鑿成的橋臺,看橋前溪石崢嶸,看穿透花式窗口的村落遠景,領略其險峻壯觀;又可來場紅色之旅,坐于當年習總書記端坐的木板之上。 橋內有木匠制作安裝記號“西后步柱”“西前步柱”等,更有清晰的毛主席語錄。
名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年代:始建于明代,清嘉慶五年重建,1964年修繕
規(guī)模:橋長47.6米,寬4.9米,拱跨37.2米,為全國現(xiàn)存單拱跨徑最大的木拱橋。
位置:壽寧下黨鄉(xiāng)下黨村南橋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約一個小時
漫步稻田
大寶橋
橋面弧度超過正常人的視線,故人在橋的一頭望不見橋的另一頭;橋頭上游路邊立有一指路碑——“橋上去坑底慶元、下去泰順、橋去壽寧縣”。 沿著橋的石階下來,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古道,兩旁是一片及腰稻穗。立于古道,清風拂面,看古橋如蜈蚣盤踞,看金黃色的麥浪跌宕起伏,風景獨好,大有天地間僅有我與古橋同在的傲然。
名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年代:始建于明代,現(xiàn)橋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
規(guī)模:橋長44.55米,寬4.92米,拱跨32.37米
位置:壽寧坑底鄉(xiāng)小東村水尾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70分鐘左右
西浦村
已有1100多年歷史,古村人文薈萃、有耕讀傳家的傳統(tǒng);沿溪古樹婆娑,散布著木拱廊橋、石板橋、碇步橋(琴橋)等十三座各式橋梁;幾座布滿青苔的進士宅第,用未加修飾的面貌,訴說著歷史;民居前那條清澈的鯉魚溪,肥碩的鯉魚群怡然自得,若是投食喂養(yǎng),則立馬引發(fā)大戰(zhàn),別是風趣。
位置:壽寧縣東北部閩浙邊界的犀溪鎮(zhèn)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約半個小時
與魚同戲
楊梅州橋
此橋是壽寧西北部及浙江慶元、景寧西南部通往泰順的古道,故橋上楹聯(lián)多處出現(xiàn)“壽泰”。 橋下怪石林立,溪水清澈,碧綠如玉,被譽為最美廊橋之一。于溪邊來場野外燒烤,正是美味與美景同享;若是不慎滑入水中,大可來場暢游,與溪魚同戲。
名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年代:始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現(xiàn)橋為1939年重建
規(guī)模:橋長39.91米,寬4.54米,拱跨33.8米。
位置:壽寧坑底鄉(xiāng)楊梅州村東北1公里處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約一個半小時
線路一:升平橋 → 仙宮橋 → 飛云橋→ 登云橋
沿縣城蟾溪,逛貫木拱橋群。升平橋在縣城東門右側,仙宮橋在其下游約兩百米處,可散步前行。飛云橋藏于后墩村內,三輪車可前往,現(xiàn)飛云橋主要成為祭祀場所;登云橋已遷建至新城山上,可以晚飯后沿著木棧道散步上去,來場夜訪廊橋。
線路二:大寶橋 → 楊梅州橋 → 西浦村
70分鐘可從縣城至大寶橋,而從大寶橋出發(fā),半個小時即可達到楊梅州橋,這兩個橋的景色極致,大可享受一番。午飯可以選擇西浦村,約45分鐘可到達,飯后體驗狀元故里的魅力。
線路三:鸞峰橋 → 楊溪頭橋
從縣城出發(fā),約莫1個小時到達下黨鄉(xiāng),看壽寧最壯觀的廊橋鸞峰橋。如果有時間,可繼續(xù)驅車前往壽寧最后一個村子楊溪頭村,看最“年輕”的一座古廊橋,建于1967年的楊溪頭橋。前往該村子的路不好走,需多加小心。
線路:早上可驅車前往后垅橋,看完橋,沿著古道漫步至后垅村,別有意境。午飯可于后垅村解決,品嘗當地的特色菜。飯后前往禾溪村,欣賞完三仙橋后,可信步古村,有鱗次櫛比的古民居,還有風景獨好的民國興建的小學。
信步古道
后垅橋
因橋略成蝦蛄形,被當地人稱為“蝦蛄橋”。 橋原為周寧通往屏南的古道,步于青草夾縫叢生的古道,恍若穿越時空,化身身負雜貨的商旅。踏入橋下溪流,溪水干凈涼爽,腳旁滿是親切來訪的魚兒,身后的村落安靜祥和,像是闖進了世外桃源。
名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始建年不詳,現(xiàn)橋為1964年重建,2005年動工重修。
規(guī)模:橋長34.47米,寬4.77米,拱跨30.24米
位置:周寧禮門鄉(xiāng)后龍村水尾500米處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約一個半小時車程
尋覓歷史
三仙橋
我國現(xiàn)存建造年代最古老的木拱廊橋,多次修繕,但橋拱架仍是明代。因橋中設有神龕,祀楊、柳、倪三仙姑,故而得名。橋屋內有7個藻井,藻井繪畫繪于1920年,有“文革”時石灰涂抹殘余。橋兩邊檐板處開窗戶,較大且可開可關,異于其他廊橋。透過窗口拍攝,古樸的村落與橋下湫溪落于鏡中,正是攝影師最愛的角度。指不定什么時候,能碰上說書先生在橋上開講。
名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年代: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現(xiàn)橋為民國6年(1917)重建
規(guī)模:橋長24.74米,寬5.35米,跨度18.35米
位置:周寧純池鎮(zhèn)禾溪村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約一個半小時車程
禾溪村
三仙橋所處的禾溪村,湫溪橫流古村間,鯉魚暢游,伴隨著廊橋、青磚黛瓦,儼然成畫。25號許家老宅,因主人受過大城市和西方文化的熏陶,于宅子窗雕上刻著“造世界福,抱世界觀”“與法為鄰”。禾溪國民小學建于民國32年,為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國民中心小學之一,至2005年,仍有小學生在此上課。現(xiàn)學校已成禾溪鄉(xiāng)村文博館,保留著民國時期的連體桌椅,陳列村民捐獻的生活生產用具。
位置:周寧純池鎮(zhèn)禾溪村,距離縣城34公里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約一個半小時車程。
來個“葛優(yōu)癱”
萬安橋
遙看萬安橋,形如長虹臥波,甚為壯觀。橋內原有祀觀音,后因擔心香火引起火災而撤除。橋屋內橋面鋪設木板,每根柱子上都貼著紅色楹聯(lián),一眼望去,漫長的橋屋氣派而喜慶。橋屋擋風板僅遮蓋至橋面板上一點,呈敞開式,視野開闊,兩邊設有美人靠,憑欄倚靠,閉眼休憩、吹風納涼、小談閑情,最為愜意。
名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年代:始建北宋元祐五年(1090),現(xiàn)橋為1954年屏南縣政府出資重建。
規(guī)模:全國最長的古代木拱橋,五墩六孔,跨度不一,最大拱跨有14.2米。橋長97.6米,寬4.2米。
位置:屏南長橋鎮(zhèn)長橋村東面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約一小時車程
憑欄乘風
千乘橋
橋邊有石坊、八角亭、林公廟、祥峰寺,又有碑記五通,因“文革”時期刷上毛主席語錄而得以保存,能體驗最完備的“鎖關”風水布局。橋墩與橋堍用塊石砌筑,墩船形,墩尖雕雞首像。千乘橋中間的九間擋風雨板全封閉,其余下部封閉上部敞開。憑欄休憩,風從擋風板底部貫穿而上,甚為涼爽。據說,此般途徑的風,順帶能將橋屋內部梁木的灰層蜘蛛網消滅殆盡。橋內一梁木上有個凹槽,是當年用于藏匿修橋剩余的錢。
名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年代:始建南宋理宗年間(1224-1264),現(xiàn)橋為嘉慶二十五年(1820)重建
規(guī)模:一墩二孔,橋長59.88米,寬4.74米,單孔跨度一為26.5米,一為27.98米
位置:屏南棠溪口村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約15分鐘車程
廈地
廈地素有屏南四大書鄉(xiāng)之一美稱,村里的鄭氏祠堂里掛滿功名匾、文魁、拔貢等匾額?,F(xiàn)村里多是老人,加上夯土老宅的斑駁,醞釀出的滄桑與歷史感,卻成了廈地獨特的美,成了攝影界的新寵。整理中的廈地,恢復了石頭路,修葺了老宅,開辦了民宿與茶室,走趟廈地,享受更多元的體驗。
位置:屏南屏城鄉(xiāng)東南部,距屏城鄉(xiāng)8公里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約15分鐘車程
北村
歷史上曾因種植與販賣靛青而興盛,至今仍保存當年村落的完整格局和精良宅第。北村良田遍野,漫步田間小路,有鳥語花香,有垂首麥穗。最宜在村里小憩一宿,穿梭小巷探訪精致老宅,品嘗純天然的農家菜,聽村民的直爽開講。
位置:屏南縣雙溪鎮(zhèn)
交通:從縣城出發(fā),約40分鐘
線路一:從縣城出發(fā),約15分鐘到達廈地,體會這個新興的攝影圣地的魅力。再驅車前往萬安橋,在這視野開闊的廊橋上來個放空心緒的葛優(yōu)癱。
線路二:早上可前往千盛橋,從縣城出發(fā)約15分鐘。而后一路北上,到達屏南的“北大門”——北村,看格局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品嘗被蟲子咬得“面目全非”的綠色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