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英卿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寫字課,切實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字技能,使寫字成為一種智力活動。
一、在寫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是“智慧的倉庫”。良好的記憶力,是保證學生識字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的基礎,也是寫好字的必備條件之一。
1.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要在識字的同時學寫字,一面識字一面書寫,在寫字練習中鞏固識字,達到識字與寫字同時提高的目的。因此,要把字形與字義的教學與寫字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比如,寫“辛”字的時候,先要求學生分析這個字的字形。有的學生說“辛”是由“立”和“十”兩個字合成的。有的學生說:“一個人立著工作了十個小時,當然很辛苦了。”這樣字形、字義與寫字教學統(tǒng)一,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寫字的興趣,而且便于記憶。
2.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記憶能力。在寫字教學中,運用比較法,增強學生對書寫規(guī)律的認識。例如:練寫“橫”這個筆畫,先指導學生觀察橫畫的形態(tài)特點,學習用筆方法,再出示幾種學生常寫的病筆,與規(guī)范的橫畫進行對比,并分析“病因”。這樣通過比較,學生既能從正面理解書寫規(guī)律,又能從反面吸取教訓,從面加深印象,培養(yǎng)比較記憶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記憶能力。把漢字按構(gòu)字規(guī)律一串串地歸類,或者按偏旁部首歸類,學生分類訓練書寫,可以提高效率,省時省力。以雙立人為例,書寫時起撇較短,下撇起筆取上撇中點的下部,且略長于上撇,兩撇角度不可坦,豎較短,位置偏右,而單立人寫法也一樣。因此,可以把雙立人與單立人的字歸為一類,集中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記憶能力。
二、在寫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笔聦嵣?,并不是只有科學研究才需要觀察,一個人要發(fā)展自己的智力,必須把觀察的大門敞開,讓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斷地進入大腦,寫字過程也是如此。
1.觀察筆畫。漢字的基本筆畫有八種,就是點、橫、豎、撇、捺、挑、折、鉤。筆畫有長有短,且具有一定的角度。如果掌握這些筆畫的長度與角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平衡感,就可以稱之為“好看的字”。這就需要學生依靠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并決定最具平衡感的長度、角度、曲度等寫字。
2.觀察偏旁的結(jié)構(gòu)。要使合體字獲得適當?shù)钠椒€(wěn),就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字的偏旁客讓,向背分明,使字寫得漂亮。
3.觀察字的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坝麜阮A想字形布置”,小學生的空間知覺較差,田字格和米字格等各種框格所劃分的區(qū)域,有助于更新他們的空間觀念,更好地安排間架結(jié)構(gòu)。
一般可使用田字格,訓練學生觀察字形結(jié)構(gòu)的能力,幫助他們掌握各個部件的位置和各個筆畫的起止、配合。這種觀察,實際上是對小學生進行筆畫定位訓練,指導他們掌握字的各部分的空間位置。例如:指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上的范字“汲”,可以抓住兩個要點:“三點水的三點如何排列;橫折折撇的彎勢多大?!边@樣用格子練字,眼看心摹手追,心里有了準樣子,手上就有了數(shù),離開格子也能寫好字。
三、在寫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1.在寫字過程中欣賞美、想象美。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其中象形、指事多為合體字。前者是一種直觀、形象、簡潔的美,如日、月、水、火等;后者是對稱與不對稱的美,如河、岸、早、劍等。它們的間架結(jié)構(gòu)有上下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全包圍結(jié)構(gòu)等。
寫字時還要注意布局合理:左窄右寬、上小下大或下小上大等。一些字作為偏旁時還要注意筆畫的變化,如“媽”字中的“女”字的橫與獨體字“女”中的橫的比較和變化。這些結(jié)構(gòu)到筆畫的變化都是為了讓漢字看上去整體性強,布局合理,美觀大方,就像中國的園林講究曲徑通幽,遮掩錯落一致的美。讓學生從寫字中領悟漢字造字的美,感受端莊的美,欣賞組合變化的美。這種寫字過程中欣賞美的教育可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學生,逐步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另外,學生在書寫時,應特別注意上面總結(jié)出來的要領,把字寫規(guī)范、寫美觀。同時學生在書寫時,老師再配以優(yōu)美的民族音樂,使學生在古韻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在觀察、比較、展評中欣賞美,形成獨到的審美能力。在寫字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觀察、比較、展評的方式,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欣賞美、鑒賞美,形成能力。觀察和比較,可以使學生學會鑒賞,分析出好和壞,鍛煉欣賞、鑒賞能力;展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明確什么樣是美的、是好的,心中有標準和尺度,繼續(xù)寫下去、練下去;展評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進步。這些看似簡單,但只要堅持下去,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會在不經(jīng)意中形成。
3.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喚醒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這種審美意識存在與學生的思維中。如在學習“燕”字時,一位老師先讓學生想想燕子的外形,再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覺得這個“燕”字每一部分像什么,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燕子便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這個復雜的字就被學生輕易記住了。德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萊辛說:“凡是在我們藝術(shù)作品里發(fā)現(xiàn)為美的東西,并不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去發(fā)現(xiàn)其為美的?!薄白掷锴ぬ斓貙挕?,在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美的能力,改變他們機械識字的方法,就能使他們樂學、好學。教學必須走向?qū)徝阑?,審美首先從人的識美能力培養(yǎng)起,讓學生從識字、寫字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從而使他們在啟蒙教育的階段,受到美的教育。
總之,在寫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把字寫得對,而且要把字寫得好,并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