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耿斌
摘 要: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將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作為并列的數學課程目標明確提出,反映了時代對數學教育新的要求。數學課堂教育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活動中積累直接經驗,學會知識,掌握技能,形成思想,獲得情感體驗,進而提高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 數學 基本活動經驗 意義 途徑 重點
《數學課程標準》把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想、數學活動都冠以“基本”,稱作“四基”。基本數學活動經驗意指在數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的操作、考查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所積淀下來的認識,它是一種過程性知識,包括感性知識、情緒體驗、應用意識三種成分。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形成積累與教師為學生數學學習而設定的教學活動及學生個人在活動中的經歷體會有關。數學活動不同于一般的活動,它不僅指動手實踐、操作體驗等,還要求學生所經歷的數學活動一定要有“數學味”,即有真正明確的數學內涵與目的,能夠體現(xiàn)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征,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這就要求數學課堂教學要遵循數學的思維,自然而真實地展開,不能只要結論而忽視思維過程,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即嚴密的邏輯推理思維及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合情推理思維。
一、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意義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交互作用,學習者主動地接觸有關的信息,并利用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和觀念解釋這些信息,再以自己的經驗和觀點構建知識,從而獲得對客觀世界的理解。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是新課標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重視學習過程性目標的重要體現(xiàn),它既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并因材施教的必然經歷,又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方面,是學生情感價值觀形成的必然過程。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經歷富有個性特點的認知過程,可以體驗獲取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體會數學學習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從而形成反思質疑、實事求是、改正錯誤、堅持真理的處事態(tài)度。
二、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途徑
數學活動經驗既有實踐的經驗、思維的經驗,又有學生情感的經驗,也就是數學的“過程性”學習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數學經驗?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僅以初中生數學學習為例):
1.從生活經驗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生活經驗轉化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經驗。如正負數相加的問題(計算-10+2),我們可以讓學生觀察溫度計:零攝氏度以下為負,感受負數的意義;零攝氏度以上為正,感受正數的意義。通過對溫度下降上升的直觀認識讓學生領悟負數加法運算的意義。同時,我們可以由生活中向不同方向行走的經驗,讓學生領悟負數加法運算的意義。方向定位:原點向東為正,原點向西為負。-10+2則表示先向西走10米,再向東走2米,學生很容易理解此時應在原點以西8米,應表示為-8,進而理解帶有負數的加法運算法則。因此,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作為問題情境教學載體,讓抽象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形象化,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從已有生活經驗中獲得數學基本知識,更好地積累數學學習經驗。
2.從綜合實踐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綜合實踐課是以問題為載體,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的,以學生實踐應用為追求的課外活動課程。旨在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通過經歷動腦、動手、動口的獨立思考、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的活動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并從中學會如何從多角度全面思考問題、學會對知識的梳理整合,感悟不同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加深對知識的綜合理解運用,積累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的經驗,在實踐中收獲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從而得到綜合發(fā)展。
三、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重點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數學學習、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數學思維習慣,進一步凸顯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使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及體驗,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同時,新課標理念下學生數學課堂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才能順利完成,教師的專業(yè)引領要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即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1.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數學活動要有數學味,要體現(xiàn)出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尤其是要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要特別注意學生合情推理能力的經驗積累。拋開學生思維的數學活動是沒有意義的。缺乏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為了動而活動的數學課堂是乏味的,是流于形式,看起來熱熱鬧鬧很花哨,但學生從中有無所思所想,很難收獲學習經驗,那樣的數學課堂是無味的,更談不上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2.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學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獲取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做”出來的,數學活動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有學生獨立的思考、猜想探究、反思質疑,也要有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富有個性特點的情感與價值觀的體驗,是學生數學再創(chuàng)造,從“頭”想問題、做問題的全過程,是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取過程。
3.知識、技能、思想經驗相輔相成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同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過程是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形成發(fā)展的過程,更是數學思想方法展示應用的過程,而要想很好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領悟數學的思想方法,就必須讓學生不斷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它們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而又相互制約的??梢姅祵W課程標準的“四基”目標必須都重視,共同發(fā)展,那樣才能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復,凌曉牧.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初中數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7.
[2]王光明,范文貴.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數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張青.初中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積累的調查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5.
[4]郭玉峰.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