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健,李相民,代進進
(海軍航空工程學(xué)院,山東 煙臺 264001)
基于速度障礙的無人機避免機動障礙物問題*
魏健,李相民,代進進
(海軍航空工程學(xué)院,山東煙臺264001)
針對無人機避免機動障礙物的問題,應(yīng)用速度障礙法,在充分考慮障礙物可達范圍和無人機最大機動能力的基礎(chǔ)上,將問題空間轉(zhuǎn)換到了速度空間,然后以速度障礙的邊界條件替代速度障礙的整體范圍約束,這樣得到了速度障礙的簡單表達形式。最后結(jié)合最優(yōu)控制,在速度空間解決了無人機避免障礙物的問題,并直接求解出了合適的速度輸出。仿真結(jié)果表明方法切實可行。
無人機,速度障礙法,避碰,機動障礙物
將避免碰撞簡化為代價函數(shù),通過控制代價函數(shù)的值域范圍來達到避免碰撞的目的,但是對于避碰過程的描述不夠詳細;Liddy Tomnie[6]等人提出利用矢量場導(dǎo)航系統(tǒng)為無人機規(guī)劃避障方案,綜合了目標航向以及障礙物方向,進而得出適合的路徑,但對于障礙物的運動情況考慮得并不完全;王艷[7]等利用勢場表示環(huán)境信息,將目標點和障礙物分別用引力場和斥力場包圍,目標路徑即為最小化勢能的方向,但是不能很好地解決環(huán)境中的突發(fā)狀況;朱齊丹[8]等人采用速度變化空間分析方法,綜合了障礙物碰撞時間和碰撞距離等因素,較好地實現(xiàn)了避碰的目的。當前對避免與障礙物碰撞問題的研究,重點集中在與靜止障礙物的避碰上,有關(guān)與機動障
隨著無人機編隊(Unmanned AerialVehicle Team,UAV Team)越來越頻繁地應(yīng)用于執(zhí)行任務(wù),碰到的問題也隨之逐漸增多。對于多無人機系統(tǒng)來說,避碰(Collision Avoidance)問題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1]。這個問題可以表述為如何在有障礙物(Obstacle)的環(huán)境中,為無人機規(guī)劃一條能夠安全無碰撞地繞過所有障礙物的路徑[2]。障礙物通常指無人機在飛行環(huán)境中需要回避的物體,它們可能是移動的也可能是靜止的[3]。處理無人機與移動障礙物的避碰是十分重要的,且比較困難的問題[4]。針對這類問題,國內(nèi)外都開展了一定的研究:Yunjun Xu[5]礙物,尤其是對運動方式較為隨機的機動障礙物的避碰問題研究較少。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考慮了無人機與機動障礙物的避碰問題。在充分預(yù)測機動障礙物可達范圍的基礎(chǔ)上,綜合無人機目標點和其運動性能等因素,為無人機求解了合適的速度輸出。
1.1問題描述
現(xiàn)實情況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機動障礙物,它們的存在,可能導(dǎo)致還沒來得及為無人機規(guī)劃安全的路徑,就已經(jīng)被障礙物包圍,從而發(fā)生不可避免的碰撞。與此同時,這樣的障礙物之間大多數(shù)有潛在的聯(lián)系,致使怎樣解決這種不可避免的碰撞狀態(tài)變成了難題??偟膩碚f,如何保證在盡量長的時間內(nèi)不與這類障礙物發(fā)生碰撞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2問題分析
在解決這個問題前,需要做出一定的假設(shè),以保證求解的安全狀態(tài)能夠應(yīng)對最糟糕的情景。一是無人機能夠獲得足夠大空間范圍信息的能力,確保能及時發(fā)現(xiàn)所有的障礙物,并獲取其運動參數(shù);二是L’Esperance[9]等人證明了如果環(huán)境中有大量的障礙物存在,那么碰撞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假定運動空間是無限大的區(qū)域;三是無人機比障礙物有更快的速度?;谶@些假設(shè),才能得到分步運動規(guī)劃器(PartialMotion Planner)求解長時間內(nèi)避碰問題的必要條件。
本文采用基于速度空間的模型,將物理空間中的障礙物可達范圍,轉(zhuǎn)換到速度空間,由此得到無人機在速度空間的可行解。特別地,考慮了障礙物在將來一定時間內(nèi)所有可能到達的范圍,并將其映射到了速度空間,進而解得能保證無人機安全的速度輸出。
2.1可達范圍的計算
Cockayne和Hall早已證明,以一定速度和有限曲率運動的粒子,其所有可能到達的范圍可以用曲線表示出來。假設(shè)障礙物P以速度v,航向角θ=0(y軸正向為θ=0,順時針為正,逆時針為負)最大角速度ω,最小轉(zhuǎn)彎半徑ρ=v/ω運動。那么這個障礙物在一定時間t內(nèi)的可達范圍可以用曲線表示[10]:
假設(shè)無人機和障礙物都以一定半徑的圓包圍,且無人機半徑為r1,障礙物半徑為r2。為計算方便,考慮將障礙物膨化為更大半徑的圓形,而將無人機簡化為一個質(zhì)點,同時將可達范圍進一步擴大r=r1+r2的距離,以充分保持適當?shù)陌踩嚯x。此外,由于式(1)~式(4)所確定的原始障礙物可達范圍通常是凹集,不便于問題的求解,因而加入一條新的線段,使之成為一個閉合的凸集。記新加入的線段為S5,其定義為連接圖形最低點的一條直線段,同時經(jīng)擴展后的式(1)~式(4)記為S1~S4,即為物理空間障礙范圍:
圖1 可達范圍示意圖
如果將擴展前的可達范圍記為CR,擴展后的可達范圍記為SCR。那么圖1(a)即為原始障礙物可達范圍的情況,圖1(b)即為用安全半徑擴展了的可達范圍。從中可以看出,用安全半徑擴展后的區(qū)域很好地包含了原始區(qū)域,同時,對于原始區(qū)域的擴展很有限,證明了這種擴展的合理可行性。
2.2速度障礙
速度障礙的概念是由Fiorini[11]提出的,假設(shè)物理空間中,在 時刻存在空間范圍X,則在速度空間存在相應(yīng)的一個集合V與之對應(yīng)。如果無人機從t=0時刻開始,以V中的某一具體速度運動,那么在 時刻,無人機的位置一定處在X中,這樣V(t)就是一個瞬時速度障礙,記為SVR(t)。
對于存在一定時間的障礙物,其速度障礙在速度空間是一個二維的圖形。如果障礙物是以某個確定的速度運動,F(xiàn)iorini[11]證明其速度障礙是一個削去了頂端的錐形,記為VOS,并且時間的終點決定了截面出現(xiàn)的位置:
圖2 VOS示意圖
圖2所示即為典型的速度障礙的形態(tài),其中點M和它的外向法向量n?會在下文中提到。通過以上描述,可以知道VOS是在不了解障礙物的具體運動路徑情況下得到的,也就是對障礙物的運動路徑并不需要精確地預(yù)測,同時VOS還包含了障礙物所有可能的運動方式,很全面地概括了障礙物的可達范圍。
速度障礙的計算是在物理空間可達范圍的基礎(chǔ)上得來的:
其中,Qi即為速度障礙范圍的分段表達式。
2.3速度障礙的邊界求解
最終的速度求解不需要速度障礙范圍內(nèi)每一點的具體值,僅需要知道速度障礙范圍的邊界即可。因此,本文關(guān)心的重點是如何能夠快速解得速度障礙范圍的邊界。
在討論速度障礙范圍的邊界求解之前,先介紹一下SCR的邊界。實際上SCR的邊界是由S1~S5組合而成的,并且在S1~S4這些曲線上,每一點的外向法向量是可以確定的,前面提到的圖2中的點M即為一個邊界點:
對于S5來說,本身是一條平行于x軸的直線段,因此,它的外向法向量為:
定義速度障礙的邊界為BVOS,可以得知速度障礙范圍邊界BVOS上任意一點的外向法向量與SCR上的點是一致的,M為速度障礙范圍邊界上一點,則:
由Q1~Q5可以解得預(yù)測時間段內(nèi)起始和終點速度障礙的范圍,且記其邊界分別為Ct0,Ctf。中間時間段的速度障礙范圍邊界點是由連接兩個臨近時刻速度障礙的切線點組成的。
前文已經(jīng)講到,任何一個時刻邊界點的外向法向量是可以得到的,根據(jù)切線原理,要知道邊界上每一個切線點,只需要求得所有滿足正交定理的點即可:
式中表達的即為求解速度障礙邊界的約束條件。在預(yù)測時間范圍內(nèi)求解所有滿足式(15)的邊界點,并綜合端點邊界條件,最終就得到了確定時間范圍內(nèi)速度障礙范圍的邊界情況。
圖3 速度障礙說明
圖3所表示的就是速度空間中的一個速度障礙,圖中描述了位置相對無人機位于(8,-8)的障礙物,以航向角θ=0,速度v=1m/s,最大角速度ω=π/5 rad/s,預(yù)測時間 =2 s內(nèi)速度障礙的范圍,可以看出形狀基本符合圖2中的描述。
2.4速度解
通過前面的描述可以知道,如果能夠通過傳感器獲得了機動障礙物的運動參數(shù),以及無人機自身的運動參數(shù),就可以速度障礙法,將無人機當前面臨的碰撞威脅態(tài)勢全部表示出來。同時結(jié)合諸如啟發(fā)式搜索、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法等優(yōu)化算法,可以得到滿足不同優(yōu)化條件的速度解。
本文以文獻[5]所應(yīng)用的方法為優(yōu)化基礎(chǔ),以最小代價函數(shù)為優(yōu)化方法,將無人機飛行路徑信息、速度輸出和障礙物機動情況同時納入到代價函數(shù)中,并設(shè)定要求為速度輸出解與目標點的誤差最小,即在保證無人機安全的情況下,以最大的可能去接近目標點,這里對代價函數(shù)的形式不再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在仿真實驗中,著重驗證了速度障礙法能否順利解得速度障礙范圍的邊界和能否依據(jù)最小代價函數(shù)解得合適的速度解。限定仿真在較小的空間范圍內(nèi)進行,設(shè)定無人機的最大機動速度為vUAV=2.5m/s,半徑rUAV=0.5m,機動障礙物速度vobstacle=1m/s,半徑robstacle=0.5m,最大轉(zhuǎn)彎半徑 wobstacle=π/5 rad/s,預(yù)測時間 =2 s。仿真過程中無人機的目標點是隨機的。
圖4 t=0 s時刻分布情況
圖4中主要表示t=0 s時刻物理空間的分布情況,無人機的目標點位置為(2.1,2),圓圈中線段的指向即物體當前時刻的運動方向,為了給無人機設(shè)置較多次數(shù)的碰撞威脅,將仿真實驗限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即虛線范圍為限制運動的空間范圍,并且設(shè)置障礙物一旦越出這一范圍便會被強制折回,同時機動障礙物在虛線內(nèi)的運動情況是隨機的。
圖5 t=0 s預(yù)測態(tài)勢
圖5即為相應(yīng)的速度空間態(tài)勢,從圖5中可以看出,在預(yù)測時間 內(nèi),目標點在速度障礙范圍內(nèi),是不可取的速度解。同時,實際速度解為最大機動能力內(nèi)最靠近目標點的輸出,同時在所有速度障礙范圍之外。
以仿真過程中另一時刻的無人機和機動障礙物的分布情況進行觀察:
圖6 t=6 s時刻分布情況
圖7 t=6 s預(yù)測態(tài)勢
圖6和圖7分別表示t=6 s時無人機的分布情況和預(yù)測態(tài)勢情況,可以看出影響無人機最終速度求解的原因,主要是在無人機最大機動能力范圍內(nèi)的速度障礙的分布情況。
通過仿真實驗,本文驗證了速度障礙法處理無人機避免機動障礙物的可行性,從仿真結(jié)果來看,達到了保證無人機飛行路徑安全,并控制無人機以較小的代價接近目標點的要求。下一步工作,需要考慮更多影響無人機避碰的因素,以使最終求解的速度能滿足更多的任務(wù)需求。
[1]楊甜甜,蘇治寶,劉進,等.多移動機器人避障編隊控制[J].計算機仿真,2011,28(9):215-218.
[2]嚴浙平,王愛兵,湛鑫.動態(tài)傳遞優(yōu)先權(quán)的多AUV避碰規(guī)劃方法[J].中國造船,2008,49(1):66-71.
[3]ANTONIOS T,BRIAN W,MADHAVAN S.Cooperative path planning ofunmanned aerialvehicles[M].JohnWiley &Sons Ltd,2011:132-135.
[4]ALBERW,JONATHAN P.How guaranteed infinite horizon avoidance of unpredictable,dynamically constrained obsta-cles[J].Auton Robot,2012(32):227-242.
[5]XU Y J,XINM,WANG JN.Unmanned aerial vhicle formation flight via a hierarchical cooperative control approach [C]//AIAAGuidance,Navigation,and ControlConference,2011:500-507.
[6]LIDDY T,LU TF.Harvey david dynamic obstacle avoidance for ackerman vehicle:a vector field approach[C]//8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Informatics in ControlAutomation and Robot,2011:93-98.
[7]王艷,金晶,黃晨.多移動機器人編隊算法研究與實驗驗證[J].電氣電子教學(xué)學(xué)報,2011,33(5):46-50.
[8]朱齊丹,仲訓(xùn)昱,張智.基于速度變化空間的移動機器人動態(tài)避碰規(guī)劃[J].機器人,2009,31(6):539-547.
[9]L’ESPERANCE B,KAZEMI M,GUPTA K.Analyzing safety for mobile robots in partially known dynamic indoor environment[C]//Robotics:Science and System Conference,2011:365-373.
[10]COCHAYNEE J,HALLGW C.Planemotion ofa particle subject to curvature constraints[C]//SIAM Journalon Control,1975:106-114.
[11]FIORINIP,SHILLER Z.Motion planning in dynamic enviornments using velocity obstacl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ofRoboticsReaserch,1998,17(7):760.
Research on Avoiding Collisionsw ith Dynam icalObstacles for UAV Based on Velocity Obstacle
WEIJian,LIXiang-min,DAIJin-jin
(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Yantai264001,China)
In order to avoid collisions with the dynamical obstacles for UAV,the method of velocity obstacle is applied,taking the max dynamic of obstacles and UAV both into account. Converting the problem into velocity space,and taking the boundary condition to instead the constraint of the velocity obstacle,the simply model of themethod is gotten.Running with optimal control,the proper velocity in the velocity space directly is found out.Finally,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method of velocity obstacle is valid.
UAV,velocity obstacle,collision avoidance,dynamic obstacle
V279
A
1002-0640(2016)08-0084-04
2015-06-05
2015-07-27
航空科學(xué)基金資助項目(20135184008)
魏?。?990-),男,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方向:現(xiàn)代武器控制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