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俊,金榕兵,周 文,溫建良,夏仁祥,唐 曉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核醫(yī)學科,重慶 400042)
?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18F-FDG PET/CT陽性1例報道
陶俊,金榕兵△,周文,溫建良,夏仁祥,唐曉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核醫(yī)學科,重慶 400042)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Fibrousdysplasia FD)在不同影像學檢查都有相應的特征性表現(xiàn),但在部分特殊情況下,2-氟-2-脫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在對其的診斷上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患者,女,48歲。發(fā)現(xiàn)左側肋骨包塊8個多月,無明顯不適,未行特殊治療,后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左側胸壁刺痛并逐漸加重2周,疼痛向腋窩及肩背部放射,休息或改變體位不能緩解。發(fā)病以來患者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體質量無明顯變化。X線片檢查提示左側第8肋骨前段膨大,邊緣光整,呈磨玻璃樣改變,考慮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圖1)。MRI檢查提示左側第8肋骨可見團塊狀等T1等T2信號影,大小約2.1 cm×4.6 cm×3.4 cm,增強掃描呈明顯強化,可見胸8椎體受侵,考慮骨纖維異常增殖癥,惡性腫瘤不除外(圖2)。2-氟-2-脫氧-D-葡萄糖(18F-FDG) PET/CT檢查提示:左側第8肋骨后段呈膨脹樣骨質破壞,邊緣不整并可見硬化,骨皮質變薄、中斷,腋段肋骨密度不均勻增高,呈絲瓜瓤狀改變,累及第8胸椎及其左側附件,脫氧葡萄糖(FDG)代謝呈結節(jié)狀、斑片狀及條狀增高,考慮骨纖維異常增殖癥,見圖3。后行穿刺活檢確診為骨纖維異常增殖癥。
圖1 左側第8肋骨病灶X線片檢查圖像
圖2 左側第8肋骨病灶MRI檢查橫斷位圖像
圖3 左側第8肋骨病灶18F-FDG PET/CT檢查圖像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以長骨、肋骨、顱面骨、骨盆為好發(fā)部位,其次為腓骨、肱骨、橈骨和尺骨等,可累及單一骨骼或多處骨骼。免疫組織化學研究證實,病變是因一個基因突變所致[1]。病變可分為3種類型,依次為單骨型、多骨型及多骨伴皮膚色素沉著、內分泌障礙的McCune-Albright 綜合征[2]。主要癥狀為局部腫物或變形,通常無疼痛癥狀,可有輕微的不適等癥狀,偶有病理性骨折,少數(shù)骨纖維異常增殖癥也可能惡變成肉瘤。
在顯微鏡下,增生的纖維組織替代原有正常的骨髓組織為其病損的基本改變,同時在纖維結締組織內有化生的骨組織,化生骨為其特征性表現(xiàn)。在部分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病變中,尤其是在股骨頸部病變,可含有大量的軟骨島。部分病變也常常顯示黏液樣變及類似于腦膜瘤表現(xiàn)的圓形沙粒體樣骨形成。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在X線特征性表現(xiàn)主要分為囊狀膨脹改變、磨玻璃樣改變、絲瓜瓤樣改變、蟲蝕狀改變及硬化改變。CT檢查對病灶內囊變、破壞、鈣化和骨化等結構更為精確敏感[3],但因病變增生活躍的纖維組織和骨樣組織比例不同及病變時期的變化可有不同表現(xiàn);MRI檢查中病灶在T1WI及T2WI上為等信號,但病灶合并出血、壞死時可出現(xiàn)不同信號;在18F-FDG PET/CT檢查中,因為纖維組織和骨樣組織活躍的增生狀態(tài)對能量需求高,故可表現(xiàn)為FDG高代謝。本例患者在CT中表現(xiàn)為骨皮質變薄、中斷,呈膨脹樣骨質破壞,可見硬化邊,F(xiàn)DG代謝明顯增高,符合骨纖維異常增殖癥表現(xiàn)。
一般情況下,18F-FDG PET/CT對于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的診斷并不難,但在部分特殊情況需引起注意,如骨轉移瘤、骨原發(fā)良惡性腫瘤等。骨轉移瘤與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病灶在PET/CT檢查中FDG代謝同樣可增高,但在CT上骨轉移瘤一般少有膨脹性改變及絲瓜瓤樣改變,而且在PET/CT上可檢出原發(fā)腫瘤病灶;原發(fā)性惡性骨腫瘤會因為腫瘤病灶增生狀態(tài)的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FDG代謝增高灶,但在CT上惡性骨腫瘤病灶較少出現(xiàn)硬化,并且具有自身CT影像特點及好發(fā)部位,如溶骨樣破壞、骨膜反應及軟組織腫塊的形成等;骨原發(fā)良性腫瘤,如骨囊腫或動脈瘤樣骨囊腫在CT上可出現(xiàn)與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相同改變,但其在PET顯像中較少出現(xiàn)FDG代謝增高。所以18F-FDG PET/CT對于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的診斷比單純平片、CT及MRI檢查具有更高的鑒別價值。
[1]Yetiser S.Monostotic craniofacial fibrous dysplasia [J].J Craniofac Surg,2006,17(1):62-67.
[2]張曉琪.骨纖維結構不良的研究及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12):254-255.
[3]孔祥泉.腫瘤影像與病理診斷[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684-685.
陶俊(1987-),住院醫(yī)師,本科,主要從事臨床核醫(yī)學研究。△
,E-mail:jinrb@189.cn。
·短篇及病例報道·10.3969/j.issn.1671-8348.2016.22.056
R445.6[文獻標識碼]C
1671-8348(2016)22-3166-02
2016-02-08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