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欣
072450 河北省 望都縣醫(yī)院兒科
?
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聯(lián)合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研究
王玉欣
072450河北省 望都縣醫(yī)院兒科
目的探討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聯(lián)合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方法對照組患兒單純采用氨酚黃那敏顆粒進行治療,研究組患兒在此基礎上,增加一項藥物(利巴韋林氣霧劑)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效果。結(jié)果研究組患兒的流涕、咳嗽、鼻塞的時間等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對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聯(lián)合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效果顯著,在醫(yī)學界中要大力推廣使用。
氨酚黃那敏顆粒;利巴韋林氣霧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近年來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到醫(yī)院就診的患兒人數(shù)呈現(xiàn)出攀升趨勢,兒童患上該疾病后,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咳嗽、流涕以及腹瀉等癥狀,若是不及時治療,病情延誤將會發(fā)展腎炎等疾病,危及患兒的健康。目前,臨床理想的治療方法是氨酚黃那敏顆粒聯(lián)合利巴韋林氣霧劑。本研究對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治療情況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將其分為兩組(研究組、對照組),每組有100例患兒。研究組患兒年齡最大的有5歲,最小的7個月,平均(3.21±1.59)歲;病程2小時-35小時,平均(20.25±10.74)小時;對照組患兒年齡最大的有6歲,最小的有8個月,平均(3.54±1.73)歲;病程2小時-34小時,平均(20.07±10.51)小時。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發(fā)熱等現(xiàn)象。兩組患兒在年齡、病程等方面P>0.05,無顯著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與研究組患兒采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治療,對照組患兒采用氨酚黃那敏一種藥物治療,即選擇1袋氨酚黃那敏顆粒,口服,每日服用三次,連續(xù)服用7天。在此基礎上 ,研究組患兒加用有成都平原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利巴韋林氣霧劑進行治療,即選擇05mg劑量的氣霧劑,第一次使用小時給予患兒噴4次,分別噴患兒的鼻部與口部,第二小時到患兒睡前,每小時噴1次,患兒入睡之后停止。以該方式用藥持續(xù)兩天,兩天后每天用藥4次,總共用藥3天[1]。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就是在患兒服用藥物3天,臨床癥狀幾乎消失,患兒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狀態(tài);有效指的是在患兒服用藥物之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臨床癥狀,需要繼續(xù)治療;無效指的是服用藥物之后,臨床癥狀并沒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數(shù)+有效數(shù))/總?cè)藬?shù)。
研究組患者在臨床癥狀改善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有30例顯效、55例有效、15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5.00%;研究組組有73例顯效,22例有效,5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0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兒童是該疾病的高發(fā)人群,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氨酚黃那敏顆粒聯(lián)合利巴韋林氣霧劑進行治療。主要原因是,利巴韋林氣霧劑可有效一直病毒蛋白的合成與傳播,避免病毒在體內(nèi)復制擴散,使用時直接噴在患兒的口部與鼻部這兩部位,吸收快,可以在短時間里控制患兒的病情,臨床效果比較理想[2]。而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治療,采用口服的方式,口服直接吸收,該藥物之所以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得到使用,原因在于此藥物有人工黃牛、乙酰氨基酚以及,馬來酸氯苯那敏成分,具有減少疼痛、抑制感染造成的流涕等癥狀,并且具有解熱消毒的效果。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臨床效果更佳。
本研究對2014年5月~2015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治療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兒的流涕、咳嗽、鼻塞的時間等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對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聯(lián)合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
[1]王黎東.小兒上呼吸道感染150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7(24):900.
[2]史政.注射用炎琥寧注射液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150例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13(17):184.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66
2095—9559(2016)04—2390—01
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