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勇
孔曉峰是個散淡的人。在這樣一個鼓噪的消費時代里做個真正散淡的人其實不容易。不少畫畫人自號散淡實際滿眼欲望,到處伸手。然而,孔曉峰的散淡是與生俱來,個性使然,命中注定的。尤其作為范曾的弟子,把靜處一室作為常態(tài),養(yǎng)蘭花,聽梵音,看云品茗,沖淡狷介,倘不是天性使然反倒奇怪。
孔曉峰山東曲阜人,孔門后裔。求學于天津南開,就職于南京師范,兩座學府都是百年老校,地氣沉厚,人杰輩出??讜苑鍖W于北而居于南,接兩頭地氣,成一家之體。
孔老夫子說“繪事后素”。后人各種解釋令人眼花。我以為《考工記》的注解最實在貼切:“‘繪畫之事后素功。謂先以粉地為質,而后施五采,猶人有美質,然後可加文飾?!边@句話的道理很簡單,直白一點說,就是人的格調決定畫的格調??讜苑鍎僭凇叭擞忻蕾|”,這好比繪畫之先以“素”為質,其實這個“素”是最為要緊最為難得的條件。這“美質”使得孔曉峰有種不乏古格的氣質,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fā)醇厚,有這“美質”為底,孔曉峰在藝術品質上便能做到出手不俗,隨遇而安。
在孔曉峰的畫室里,我們聊得最多的就是黃賓虹。我的結論是,陸儼少學得,黃賓虹學不得。陸儼少好比“姑蘇慕容復”,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且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而黃賓虹好比喬峰,是醇厚的底料與綜合的內力相加的代表。學陸儼少,一旦技藝純熟,多能獨當一面,跑跑江湖;而學黃賓虹者多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東施效顰,貽笑大方。
黃賓虹在撰寫于1934年的《畫法要旨》中把畫家厘定為“文人”“名家”和“大家”3個層次,認為惟有“道尚貫通,學貴根柢,用長舍短,集其大成,如大家畫者,識見既高,品詣尤至,闡明筆墨之奧,創(chuàng)造章法之真,兼文人、名家之畫而有之,故能參贊造化,推陳出新,力矯時流,救其偏毗,學古而不泥占”。黃賓虹所指出的3條道路對于今天的畫家均屬不易。比如第一條道路就是要求做個地道的傳統(tǒng)文人,在繪畫中將詩文修養(yǎng)中積累的感性,通過筆墨加以呈現(xiàn)。第二條道路,則是指做一個技藝全面,又能師法造化,專精體物的職業(yè)畫家,這個過程需要更多的理性,是一個需要下工夫磨練的“漸修”過程。而第三條道路,則需要更多的知性,亦即通由“技進乎道”的“漸修”過程,并最終以“虛空粉碎”的“頓悟”機緣作保障,達到“一超直入如來地”的化境。
黃賓虹具備成就“大家畫”的底料,這是今天的畫家所不可能具備的地脈。一個時代過去了,一種生活方式一去不返,一代人頹廢的貴族氣質已然消失遁跡。我們今天只能在翻閱黃賓虹畫冊時感嘆那種遙不可及的沉厚之美,卻將永遠找不到順流而上的路徑。
孔曉峰從未放棄對黃賓虹的迷戀,我這里說的主要是黃賓虹的花鳥。黃氏的山水,不少失之重復堆砌,而花鳥確是樣樣令人驚奇,筆筆使人嘆喟??讜苑宓拿詰?,主要在于對黃賓虹之畫的內美的流連,他并未一味去撫摩臨習。讀畫甚于臨畫,因為讀畫追摹的是心跡,臨畫習得的是皮相和面貌。
孔曉峰繪畫并不糾結于一招一式的得失,大多都是隨性而作的筆墨行板,不急不躁中對點滴機緣皆懷感恩之心;他畫山水也不去苦心孤詣地尋章摘句,而是面對造化之功嘖嘖稱奇之際,隨手揮散,將錯就錯,不為成畫,只為心游。在當今之世,如孔曉峰之不以功利目的作畫者,實在已不多見。我見多將畫廢之爛紙,收拾收拾整理成一幅稍許像樣作品,繼續(xù)賣錢者;而如是畫廢大片紙張,而能寶之藏之,隨時展之觀之,會心一笑者,唯孔曉峰一人。
孔曉峰養(yǎng)了一屋君子蘭,枝葉疏秀,頻送暗香。蘭花最能反饋養(yǎng)蘭人的氣場??讜苑迕咳諏μm耳語,養(yǎng)蘭如養(yǎng)情人,那些蘭花并非名貴品種,但卻都養(yǎng)出了文氣高貴的氣質。
孔曉峰愛妻也為畫中同道,人素如蘭,而其筆墨大氣有“女中丈夫”之慨,漫漫藝途,有此佳人相伴,此孔曉峰又一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