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建輝
信息素養(yǎng)是現代人的重要素養(yǎng)之一,它涉及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信息素養(yǎng)不等于信息技術的素養(yǎng),它的范圍要大得多。信息素養(yǎng)較高的人往往具有五個特質:一是熱愛生活,有獲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夠主動從生活實踐中不斷查找、探究新信息;二是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常識,能夠較為自如地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辨別和分析,正確地評估;三是可靈活地支配信息,較好地掌握選擇信息、拒絕信息的技能,具有信息安全意識;四是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并樂意與他人分享;五是無論面對何種情境,能夠充滿自信地運用各類信息解決問題,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對照以上五個方面,我們發(fā)現當前中職學生在信息素養(yǎng)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中職學生信息素養(yǎng)存在的主要問題
20世紀90年代,國家統(tǒng)計局國際統(tǒng)計信息中心曾發(fā)布了世界主要國家信息能力總水平排序,美國的信息能力總指數是71.76,日本為69.97,澳大利亞為65.59,我國只有6.17。近20年來,我國公民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大幅提高,總體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中等程度。但我國信息素養(yǎng)偏低的群體基數大,嚴重影響了我國信息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中職學生作為新生的產業(yè)工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在走出學校大門之前就擁有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是他們立足社會、成功創(chuàng)業(yè)的重要條件。在我國中職學校中,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全面鋪開。大多數中職學校比較重視信息技術教育,逐步實現了教學手段多樣化和教學過程個體化,如多媒體教學、網上答疑、電子作業(yè)、網上考試等,把面向全班的師生問答式交流轉變成教師與每位學生的交互式交流。中職學校校園網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通過網絡學習獲取有用信息,已成學生上網的主要選擇,學生可以方便快捷地通過電腦、手機與世界各地的人進行信息交流、網上聊天、電子郵件發(fā)送、下載軟件等,網上購物、網上生存等也漸漸走進學生的生活。但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fā)現目前中職學生信息素養(yǎng)還存在一些問題。
1.信息意識淡薄。中職學生沒有把信息素養(yǎng)與個人成長、成才緊密聯系起來,多數學生主要用的是互聯網的娛樂、資訊功能,而非學習功能。調查顯示,我校99 %的學生都接觸過網絡,但大部分學生只懂得用QQ聊天,30 %的學生不會正確地發(fā)電子郵件,46 %的學生不會下載應用程序,57%的學生沒有網上購物的經歷,90%的學生在沒有證實信息來源的情況下跟帖或發(fā)帖,21%的學生用過“BBS”公告板,95%的學生沒有或不經常訪問教育網站。可見,相當多的中職學生缺乏根據需要主動檢索信息、分析加工信息、正確判斷和分享信息的意識。
2.信息能力較差。一是應用能力較差。中職學生從網絡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通常是從百度等搜索引擎網站或者QQ等聊天軟件來獲得信息。許多學生缺乏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缺乏信息檢索等高效獲取信息所必需的知識技能。二是辨別能力較差。信息是雙刃劍,沒有一定的辨別能力,我們將茫然失措。網絡信息真假難辨,導致學生出現從眾心理、封閉心理、宣泄心理、抑郁心理和焦慮心理等,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3.信息檢索效率低。中職學生由于起點較低,往往不懂檢索語言,無法適應網上英語環(huán)境的要求,無法簡捷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識。學生缺乏起碼的檢索策略和能力,尤其檢索技能落后,許多學生對圖書館計算機信息檢索技能的掌握不夠深入,只好以手工代替,從而大大降低了檢索效率。
原因分析
1.對信息素養(yǎng)重視不夠。信息技術只是信息素養(yǎng)的組成部分,無法取代信息素養(yǎng)。一些學校完成了校園網絡建設,實施了e-Education方案,但教學依然是傳統(tǒng)模式,信息技術只是輔助、點綴,仍然停留在工具層面。一些學校即使比較重視信息素養(yǎng),但也側重在基本應用層面,讓學生會一些電腦基本操作就滿足了,忽視對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教育。
2.教師信息素養(yǎng)有待加強。目前,中職學校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總體偏低,缺乏對學生的激勵、示范作用。教師比較缺乏信息意識,不能主動接觸新事物、新信息。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教研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不強,信息應用比較膚淺,不能自如地使用網絡或不能恰當地使用網絡工具,不善于利用多媒體展示教學內容,更難做到教學信息處理的智能化、數字化。
3.環(huán)境不佳,氛圍不濃。首先是家庭環(huán)境。中職學生的家庭往往經濟條件不太好,家長素質普遍不高,信息素養(yǎng)就更不用說了。有的家長即時會用手機和電腦,也往往只是玩游戲、聊天、看電影,對孩子起到的是負面示范。據調查,我校有20%的單親家庭學生,他們中大部分曾經是留守孩子,長期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這些老年人就更談不上信息素養(yǎng)了。有的家長出于對孩子的補償,給孩子買了電腦和手機,卻放任孩子玩,導致學生沉迷于游戲、聊天。其次是社會氛圍。一些不良商家和網站只追求經濟效益,無視相關法規(guī),喪失了社會責任感,導致網上充斥了虛假、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給青少年成長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提高中職生信息素養(yǎng)的策略和方法
1.立足整體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包括三個層面:文化層面( 知識方面)、信息意識( 意識方面)、信息技能( 技術方面)。我們要以傳授信息知識、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培養(yǎng)信息意識為目標,整體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具體工作中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學習信息知識、信息理論與掌握信息技能的關系。要特別重視基礎信息知識、基本信息理論的系統(tǒng)學習,力爭在一定理論指導下使用信息技能,完成一定操作行為。二是處理好信息操作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關系,在解決問題中增強信息意識。計算機和軟件只是工具,解決問題才是目標,我們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圍繞目標使用工具,才能提高工具的使用效率,減少無效勞動,從而提高中職學生的信息意識。三是處理好完成任務與提高信息素養(yǎng)的關系。要采取主題教學(任務驅動)的方法實現信息科學知識的學習,不能只看到任務的完成,還要看是否驅動了知識的學習,是否提高了信息素養(yǎng),是否增強了信息意識。
2.抓好課程整合,扎實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信息意識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綜合性、多方面的過程,不是單單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就能實現的。我們必須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各學科教學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獲取學習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fā)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在資料檢索、情境設置、直觀教學等方面的獨特功能,充分開展學科整合和交叉教學。讓學生在較快提高學習成績和個人素養(yǎng)過程中,愛上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素養(yǎng)。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術拓展了人們交流的渠道,但也減少了大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學生成長需要言傳身教,甚至是耳提面命,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不能因為信息技術的介入而忽略了與學生的直接對話和溝通,影響了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情感的形成。
3.狠抓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提高信息技能。技能要在應用中才能生成、熟練和提高。我校主要通過以下兩種途徑提高學生信息技能。一是在教學任務中增加信息技術的應用。例如進行《基礎會計》教學時,讓學生上網瀏覽有關會計的發(fā)展歷史及小故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手工記賬時,讓學生上網瀏覽Excel教程,學習將整套賬本以Excel展示出來。二是經常舉辦各種信息技能比賽。我校常年舉辦三維建模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比賽、現代物流網絡管理年賽、電子商務管理與創(chuàng)新年賽、數控加工技術年賽、計算機網絡應用年賽、動畫片制作邀請賽等,并與職業(yè)技能證書認證相結合。我們還積極支持學生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信息技術應用和創(chuàng)新競賽,并多次獲得大獎,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提高信息技能,增強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熱情。
4.積極營造氛圍,努力培養(yǎng)學生信息意識。近年來,隨著現代學校管理改革的快速推進,信息技術也成了我校管理的有效工具。比如學生開學的報到注冊,成績、課表等都是由信息系統(tǒng)安排的。我校還建設了學生選課系統(tǒng)和圖書館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為學生提供了使用信息技術的場所。同時,社會家庭中的信息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我們通過家長會積極向家長宣傳信息技術和信息意識,推薦家長取錢用銀行ATM機,購物用商店POS系統(tǒng)結賬,理財用手機銀行等,為全體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氛圍。我們還在嘗試指導單親家庭通過網絡聊天、電子郵件加強對孩子的聯系,彌補家庭的缺陷。
信息素養(yǎng)是信息社會中每一個成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我們要立足整體、著眼未來,全面提高中職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全面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合格公民。
(作者單位:廣西百色市民族衛(wèi)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