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納米3D打印。這種基于選擇性固化液體物質的3D打印技術是雙光子聚合技術,通過實用“飛秒脈沖激光”選擇性逐層固化感光性樹脂,分辨率達到0.0001毫米,打印出來的東西比細菌還小。
2.碳纖維3D打印。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的新型材料。利用碳纖維打印出來的成品具有高強度、高質量的特點,可以抵抗許多惡劣的環(huán)境。
3.多射流熔融技術(MJF)。MJF 3D打印機將能夠控制對象部件的密度、強度、摩擦系數(shù)、紋理,甚至包括部件的電學和熱性能。 而且MJF技術的打印噴頭施放材料的分辨率可以從600dpi直到2400dpi,也就是42微米到11微米范圍。
4. 熱熔玻璃縫紉機。這種技術將會讓打印出來的玻璃以螺旋狀的形式存在,然后再進行“編織”,構成更為復雜的模型。此外,這項技術還存在著改善光導纖維的制程與降低成本等各種優(yōu)點。
5.智能增材制造技術。這種系統(tǒng)能夠通過減少錯誤和提高生產(chǎn)效率來降低成本和縮短制造時間。主要是為了解決當前金屬制造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6.生物細胞打印。近日,美國3D打印企業(yè)——Organovo宣布正式成立商業(yè)部,專注于提供3D打印人類肝臟細胞。當然,這只是Organovo宏偉目標的一小步,和眾多奮戰(zhàn)在該領域的研究人員一樣,他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3D打印實現(xiàn)器官移植。
(摘編自中國3D打印網(wǎng)2016-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