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
RICU COPD患者機械通氣時間的相關因素分析
方源
目的 探討呼吸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機械通氣時間相關因素。方法 呼吸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均進行機械通氣,依照機械通氣時間分為A組、B組和C組,A組機械通氣時間<7d,B組機械通氣時間7~14d,C組機械通氣時間>14d,分析影響機械通氣時間相關因素。結果 7例患者死亡,53例患者脫機。三組患者插管前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存在腦血管意外病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插管前昏迷、呼吸機相關炎癥、發(fā)熱、血壓下降、消化道出血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血清白蛋白水平、插管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插管后呼吸道出血、前白蛋白水平是機械通氣時間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 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入住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消化道出血是機械通氣時間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治療需要注意技術糾正,縮短機械通氣時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機械通氣時間 影響因素 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影響人們健康重要疾病之一,發(fā)病率和病死率較高,多數患者在治療中需要入住呼吸重癥監(jiān)護室(RICU),>10%患者機械通氣較長,導致撤機失敗,預后不良,如何安全撤機是臨床研究難點問題之一。本文探討COPD患者機械通氣時間相關因素。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本院RICU COPD患者60例,均行機械通氣,符合COPD診斷標準,存在機械通氣指標,肺功能試驗診斷無氣流受阻。根據患者病史﹑X線以及呼吸機流量-容積曲線診斷為COPD。本項目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男39例,女21例;年齡56~87歲,平均年齡(68.5±8.2)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4.6±1.7)年。入院APACHE II評分(18.53±4.59)分,F(xiàn)EVC占余積百分比(34±15)%,F(xiàn)EV1/FVC為(55±10),12例患者有合并癥,52例患者有吸煙史,平均動脈壓(63±25)mmHg,氧合指數(190±72)mmHg,pH(7.20±0.15),二氧化碳分壓(75±30)mmHg,ICU治療時間(15.4±2.8)d。依照機械通氣時間分為A組24例﹑B組23例﹑C組13例。A組機械通氣時間<7d,B組機械通氣時間7~14d,C組機械通氣時間>14d。
1.2方法 患者經對癥治療后行機械通氣,鼻導管吸氧(速度2L/min),使用容量性輔助控制通氣,能夠自主呼吸后改為支持通氣模式,逐漸降低SMV﹑PSV支持水平,逐漸降低PSV,患者耐受4h可拔管。主要設備為美國偉康生產VISIONbiLEVELvet通氣機。搜集患者資料,基線特征包括患者年齡﹑性別﹑合并癥﹑長期氧療﹑合并癥及住ICU次數等,記錄入住RICU病房時特征,包括簡況II評分,身體質量指數﹑氧和指數,全身激素水平等。入院RICU特征包括機械通氣時間﹑敗血癥﹑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以及是否昏迷等。合并癥包括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颊哐獕旱陀?0/60mHg為血壓低,微生物學診斷氣管內吸引物培養(yǎng)>105cfu,臨床出現(xiàn)肺部浸潤影,痰菌改變,有無病菌分離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軟件,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患者死亡與脫機資料比較 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患者死亡或脫機資料比較
2.2患者臨床特征比較 三組患者插管前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存在腦血管意外病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插管前昏迷﹑呼吸機相關炎癥﹑發(fā)熱﹑血壓下降﹑消化道出血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臨床特征比較[n(%)]
作者單位:546100 廣西來賓市人民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
2.3 COPD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多因素分析 將上述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年齡﹑血清白蛋白水平﹑插管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插管后呼吸道出血﹑前白蛋白水平是機械通氣時間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COPD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多因素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慢性氣道不可逆受限為主要特征,發(fā)病與吸煙相關,臨床研究顯示,我國COPD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加重期患者常出現(xiàn)呼吸衰竭,需要進行搶救,機械通氣是治療此類患者的一個手段。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少患者上機后難以脫機,機械通氣明顯延長,不僅增加住院時間,且增加感染幾率,分析COPD患者機械通氣時間相關因素對患者診治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本資料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時間與病死率存在關系,機械通氣時間>14d患者病死率顯著高于機械通氣時間<7d患者。研究認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機械通氣時間延長獨立危險因素之一。COPD患者胃腸道細胞缺氧,引起嘔吐及呼吸障礙,誘發(fā)呼吸道出血。在本資料中,機械通氣時間>7d患者呼吸機相關肺炎﹑呼吸道出血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機械通氣時間<7d患者,(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道出血是機械通氣時間獨立危險因素,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一致。COPD患者存在肺部功能異常情況,多合并支氣管擴張,常反復住院,使用抗生素治療,較多患者屬于耐藥菌株易感人群,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在治療中比較困難,因此延長機械通氣時間。
以往報道中認為機械通氣時間與患者APACHEII評分存在相關性,與其他撤離指標相比,更能作為獨立危險因素,也有研究指出從機械通氣第7天開始,就可以依照APACHEII評分對患者進行分類,但是對COPD而言未做出系統(tǒng)的研究。血清白蛋白是維持人體生理功能重要物質,參與到血液膠體滲透﹑抗血小板聚凝等活動中,常作為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本資料中顯示,機械通氣時間>7d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顯著低于機械通氣<7d患者,多因素分析中,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是機械通氣時間獨立危險因素,在治療中較多研究都認為COPD患者存在營養(yǎng)不良問題,營養(yǎng)不良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相關,>60%急性呼吸衰竭COPD患者存在營養(yǎng)不良問題,營養(yǎng)不良更易使患者呼吸肌受累,損壞通氣驅動功能,限制肺通氣功能,增加脫機難度,導致機械通氣時間延長。提示機械通氣初期,需要注意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變化,及時糾正低蛋白血癥,給予營養(yǎng)支持,避免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
關于年齡對機械通氣時間的影響,不同研究結論有一定差異,本資料中可以看出年齡同樣是機械通氣時間延長獨立危險因素,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系統(tǒng)機能逐漸下降,增加感染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病情治療,而且老年患者肺部儲備功能下降,因此延長機械通氣時間。
總之,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消化道出血是機械通氣時間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治療需要注意技術糾正,縮短機械通氣時間。
1陸朝強,謝軍席,韋建勇,等.重癥監(jiān)護病房COPD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分析.臨床肺科雜志,2013,18(6):1046~1047.
2何傳周.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與有創(chuàng)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中的應用.安徽醫(yī)學,2013,34(9):1319~1320.
3查君敬,黃利娟,王立娟,等.APACHEII評分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機械通氣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研究.安徽醫(yī)學,2014,(2):178~179,180.
4余春華,李宏云,付群,等.BiPAP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520~3521.
5崔志新,陳偉杰,李澤倫,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嚴重呼吸衰竭機械通氣脫機過程中的應用.河北醫(yī)學,2013,19(6):852~855.
6盧仲謙,鄧義軍.右美托咪定與嗎啡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機械通氣時對呼吸力學影響的比較.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3,34(12):1075~1078.
7高珣,肖青勉,朱保月,等.俯臥位機械通氣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合的影響.廣東醫(yī)學,2015,(2):287~289.
8黃響玲,鐘祥柱,陶飛,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機械通氣撤機指標的臨床探討.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