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永春
【摘 要】 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現在的教學模式更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也越來越受重視?,F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成了不可阻擋的趨勢,可以形成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體學生主體作用的新型教育結構。但是現在中學中仍存在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教師對其理解不深等問題。本文就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展開論述。
【關鍵詞】 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教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8-0-01
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改變,也為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熱點問題,并對教學過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要使信息技術和初中數學教學更好地整合,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需要更大的改善。下面將談談自己的見解。
1 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概述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相整合,是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并將它們應用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相結合,依賴于一定的理論基礎,有確切的目標和原則,有常見的課型,有他們的優(yōu)越性,同樣也存在自己的不足。這就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
1.1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相關知識
在我看來,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就是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等與教學理念、教學策略等有機地融為一體,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意識。它是在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建構學習理論上形成的。它的目標是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方式、新的學習環(huán)境、新的學生學習方式。它的原則是二者相結合、適應學生多樣化發(fā)展需求、著重發(fā)揮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信息技術與多種活動方式綜合運用。
1.2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優(yōu)越性
信息技術和初中數學教學整合有許多優(yōu)點,教師要學會有效地利用這些優(yōu)點,使課堂更高效。第一,信息技術變“學數學”為“做數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發(fā)現能力,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第二,動態(tài)圖像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促進知識的獲取和保持。第三,利用信息技術可極大提高學生與教師的效率。信息技術將成果展示給學生,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富有成就感。第四,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有利于教學信息的組織與管理。多媒體技術會將各種教學資料形成有機整體。第五,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1.3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常見課型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可以形成新的課堂類型。一,認知數學概念課。如講“軸對稱”概念時,可用幾何畫板畫出花蝴蝶,當蝴蝶剛飛上屏幕時,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興趣。二,數學實驗課。幾何畫板可以為“數學實驗”提供理想環(huán)境,讓學生從“聽數學”成為“做數學”。三,進行數學練習和反饋。這都可以促進教師的自我反省和學生自我學習效率的提高。四,網絡型課。它可以讓學生利用資源自主學習探究并解決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4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建議
主要問題:一,信息技術應用面窄,優(yōu)質資源浪費嚴重。二,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的質量不高,形式化嚴重。三,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不高,信息素養(yǎng)有待提高。四,教學軟件與學校硬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解決建議:一,讓老師真正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從內心接納它。二,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數學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三,讓大家參與研究,大面積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四,通過教學案例反思,真正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五,加強軟件資源建設,形成教學資源室、數學實驗室。
2 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案例
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有新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媒體設計。在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中,會出現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效果,會形成不一樣的教學理念,會產生別樣的教學成果。下面將介紹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案例的相關情況。
2.1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認知目標,掌握極差、方差與標準差的含義,理解極差、方差、標準差反映的數據特點的差異。能力目標,能利用極差、方差、標準差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能將信息技術知識整合在課程中,輔助課程問題的解決能力。情感目標,使學生深入了解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感受數學探究的樂趣;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培養(yǎng)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2.2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重點:極差、方差、標準差的定義及其反映的數據特點差異。教學難點:對于實際問題,如何選用適當的統(tǒng)計圖進行分析。
教學對象分析:一,在數學知識方面。學生們之前已經學了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的相關知識,具備了分析圖表的能力。但是又無法對數據的離散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需要學習新的統(tǒng)計量加以分析。二,在計算機知識方面。學生有了之前計算機知識的鋪墊,已經熟練了計算機的操作,但是仍需提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三,在個體發(fā)展方面。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教師不時地整合滲透,可以起到提高他們的整體意識、信息素養(yǎng)、學習素質,強化數學建模思想的作用。
2.3教學策略、教學媒體設計與分析
在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中,需要引入新的教學策略,需要對教學媒體更好的設計。需要對他們不斷分析,不斷進步、提高。一,導入新課的教學策略。利用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設計新的引入方式。要呈現出組織者建立有意義的學習心向,用設問的方式引起學生興趣。二,教師展示課件問題。教師要設置問題情境,用問題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問題的設計,同樣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三,學習方差、標準差的教學策略。設置問題情境,持續(xù)設問、引導,將信息技術整合在問題的求解中,將設問及極差引入建構之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極差、方差、標準差的不同。三,練習的教學策略。極差知識較為簡單,在學完后,可以適當設計練習,整合、加強信息技術和數學的知識,強調實際應用能力。
3 總結
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整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耐心、細心、堅持不懈,要學會極大地利用它的優(yōu)越性,克服它的難題,找出好的解決辦法,使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走向更美好的遠方。我們要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將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于實際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從中收益,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與此同時,也會使課堂氛圍高漲,使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黃東瑜.例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J].考試周刊,2015,(76):55-55.
[2]李廣德.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J].考試周刊,2015,(21):85-85.
[3]陳以志.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5,(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