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涂佩佩
黔東南酸食
文/ 涂佩佩
QIANDONGNANSUANSHI
◎黔東南苗族家常菜 喬啟明 攝
從鎮(zhèn)遠(yuǎn)、施秉、黃平、臺江、凱里、雷山、麻江,一路走來,沿途所到縣市,無一不嗜酸。聽得最多的一句話:“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
在黔東南,平平淡淡的家宴,紅、白喜事時的酒會,你都能發(fā)現(xiàn),酸湯魚、腌魚、腌肉、酸湯雞、酸湯豬腳、三合一酸湯、四合一酸湯……你想到的、沒想到的酸食,幾乎無處不有。
前幾天去臺江縣臺盤鄉(xiāng)一個叫陽芳的苗寨過苗年。吊腳樓的堂屋里,燒著炭火,架好鍋灶,女主人楊阿妹往滾開的酸湯鍋里下一條條小魚,之后,她領(lǐng)著我去參觀她家的儲藏室。聽她一一介紹著那些器皿,我仿佛走進(jìn)了一個生活器具博物館。大致數(shù)了數(shù),光腌泡酸食的壇壇罐罐,她家就有十幾個之多。她說,在本地,酸水壇、醋水壇、腌菜壇、腌魚壇、腌肉壇,每家每戶都是少不得的。
常聽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習(xí)慣上,人們都愛把“酸”排在第一位。黔東南人如此嗜酸,是否也暗示了黔東南人對生活的透徹領(lǐng)悟?
楊阿妹告訴我,在苗族人家,光煮火鍋用的酸湯,常見的就有兩種。一種叫“毛米酸”,是當(dāng)?shù)厝擞妹字l(fā)酵,加上天然植物,再用高湯匯制而成;另一種,則是用本地西紅柿制成。據(jù)說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種工藝。而做酸湯魚的酸湯,一般用米湯、淘米水加無葉蔬菜發(fā)酵而成。楊阿妹說,酸湯火鍋中放入清水江野生魚,佐以辣椒,酸辣香嫩,吃起來似乎能感覺到魚在嘴里游動。這般境界,似乎也只有常年居住在清水江畔的苗家人才能感受。
人稱“除油鹽無貴味”。據(jù)說因為高山阻隔,過去黔東南人的生活相當(dāng)艱苦和封閉,當(dāng)?shù)厝丙},人們就在酸上做起了文章。沿從江、榕江、黎平行走,聽苗家大媽、侗家姑娘不時念叨著的“正月腌肉、三月腌菜,八月腌魚”和“壇不下,菜不爛”等關(guān)于酸食的俗語,我明白了酸食習(xí)俗在黔東南盛行的真正緣由。
苗家人常說:“最好的藥是米飯,最好的菜是酸湯。”事實本身也是如此。人無須常吃高級營養(yǎng)品,只要吃飯,身體一定好,抗病能力也就加強(qiáng)了。對于胃口不好的現(xiàn)代人來說,酸湯魚堪稱開胃神湯,不僅提神健胃,據(jù)說黔東南酸湯中加入的中草藥還能溫補(bǔ)美容。1986年10月,黔東南州苗族老人李發(fā)品在加拿大奪得了世界老人長跑錦標(biāo)賽75—79歲組冠軍。記者采訪時,這位銀絲飄飄的老人說:“不習(xí)慣出國后沒有家鄉(xiāng)的酸湯菜吃。要不然,我的成績還要好些哩!”
◎用來做酸的西紅柿
◎酸湯加工車間
◎庫房里堆放的酸湯壇子
以酸為主題的葷菜,如今在外頭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是酸湯魚。不論是貴陽還是其他地區(qū)的街頭,不難找出打著“凱里酸湯魚火鍋”招牌的店堂??梢宰钫诘乃釡~,我以為還是只有在凱里。
在凱里吃酸湯魚,我去得最多的是“快活林亮歡寨”。當(dāng)?shù)厥饕痪湓?,“到黔東南不吃亮歡寨酸湯魚,不看鼓樓、風(fēng)雨橋、銅鼓舞,就不算到過黔東南?!?/p>
“快活林酸湯魚”能吸引南來北往的賓客,除了有店門口服務(wù)員身兼演員之職的民族風(fēng)情歌舞表演外,更主要的,我想還是酸湯魚獨(dú)特的民族風(fēng)味取勝。
聽說快活林亮歡寨的酸湯,就屬于臺江楊阿妹給我介紹的“米酸”。1987年,吳篤琴女士將這一民間特色佳肴推向市場,發(fā)展到今天,他們已經(jīng)擁有了30余種自創(chuàng)特色菜品。據(jù)吳女士介紹,她家的酸湯魚,除了放入當(dāng)?shù)靥禺a(chǎn)的魚香菜、木姜子等香料外,所選魚也從不馬虎,均為無污染、非飼料喂養(yǎng)的清水江野生活魚。
端坐桌前,看著鍋里乳白色的魚塊隨著翻滾泛紅的酸湯舞動,聞著鮮香撲鼻的酸味,立馬口水溢出,產(chǎn)生吃的沖動。如果你是回頭客,有些經(jīng)驗的你此時必定已按捺不住,先舀了碗湯,邊對著碗慢慢吹氣,邊一小口、一小口地品著,有些燙嘴的酸湯,其酸絕不挫牙澀口,酸醇清香,撮一口,早已令人欲罷不能。
魚肉也很細(xì)嫩。服務(wù)員向食客們介紹,魚,湯沸即食,肉鮮嫩異常,如果湯沸而不食,再入口肉便松綿了。聽這么一說,趕緊夾了魚塊,蘸一下由燒青椒、腐乳、芫荽、香蔥等調(diào)制的蘸水,送往嘴里,細(xì)嚼一口,酸、辣、鮮、香,美味無法形容,只感覺舌頭有些打結(jié)了。
愛酒的朋友,建議你再要一兩斤他們自釀的米酒。酒不貴,每斤在十多二十元左右。常見的有兩種,貴的那種味道稍甜,價格便宜的那種清香味更濃,酒味稍大一些。據(jù)喝酒的朋友說,兩種米酒各有特色,都很好下口。
店堂還配送蔬菜,黃豆芽、白菜、凍菌、野菜、洋芋片等。鮮嫩的時令蔬菜,往熬了些時辰的酸湯、魚汁里面涮一涮,酸爽魚鮮,在濃濃的湯汁中與辣綜合,我認(rèn)為這就是美味的極致。品盡鍋里的五顏六色,其酸出特色、辣出風(fēng)格,頓覺自己此時已完全進(jìn)入角色,有一種淋漓盡致的境界。越吃,越爽滑順喉;越細(xì)品,其酸味越有味兒。
周末的午后,一個人在家呆坐著,突然對亮歡寨的酸湯思念起來。念著,想著,嘴巴便忍不住吧嗒起來,心里原來牽掛得很,便趕緊出了門,從營盤坡打的去。
入得店堂,在大廳里坐下,點上一斤角角魚。早已過吃飯時間,食客不多,所以菜很快就上桌。來一碗湯,再夾一口魚,末了,往鍋里添些嫩嫩的蔬菜葉子,一個人細(xì)細(xì)回味著。湯,酸中帶辣,過癮;魚,肉質(zhì)嫩滑,鮮美。吃著,竟感覺湯、魚還有我,似乎徹徹底底被這個既濃又淡的酸味浸染了一番。喝干店家特制的土瓦罐罐里的最后一滴苦丁茶,抹了嘴,請服務(wù)員過來買單,連來時的的士費(fèi),乖乖,這頓美味僅花不到一百元。
過足了癮,心滿意足地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臉幸福,一路燦爛。
還有一種樸素的酸食美味,只有在鄉(xiāng)村或者路邊那些不起眼的小館子里才可能吃得到。這種美味,其實就是用西紅柿、豇豆、蓮花白、青辣椒等常見蔬菜熬制的素酸湯。
這湯,光從相貌來看,其色泛黃,加上又是個大雜燴,初看上去,叫人有些不敢恭維。
第一次與它相遇,是在麻江縣谷硐鎮(zhèn)一農(nóng)戶家。女主人把裝有這種菜湯的一個大缽端上桌時,我皺起眉頭,表情疑惑。陪同去采訪的一位宣傳干事看出我一臉窘樣,用一種有些“逼迫人”的架勢,讓我一定要好好嘗嘗。說著話,他硬是強(qiáng)行夾了一大把蓮花白放在我的碗里。
抹不下這位同行的情面,眉頭緊鎖著,我輕輕拈起一小片,微微用舌頭舔了舔,還沒等完全送進(jìn)嘴里,只感覺舌頭蠢蠢欲動了。按照女主人的提示,我趕緊又喝了一口湯。此刻,只感覺口水似乎要淌了出來。
沒想到,對美味我也會一嘗就鐘情。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我愛上了這道其貌不揚(yáng)的民間菜湯,一種樸素的酸湯。
◎“老凱俚”自制的酸湯底料
◎帶著濃郁民族風(fēng)的店堂裝飾
◎食客盈門
愛吃菜,也愛喝湯。菜的味道,酸酸的;酸湯里面,又包含有蔬菜的清甜。問了好多人,這個湯叫什么名字,說法不一。有叫它酸湯的,也有叫它素菜湯的,我個人以為叫素酸湯更合適。這個我至今還不知道名字的美湯呀,我是越來越喜歡,感覺它就像苗寨里那些長得靈秀的少女,只有“阿妹”“幺妹”等一些用來喊的小名,學(xué)名少被人喊叫,慢慢的,就連她自己都幾乎忘了自己的名。沒了學(xué)名,并不影響她的美麗。素酸湯也是如此。
一次路過施秉縣,在路邊用餐。還沒坐定,我就向飯店老板要求上這道素菜酸湯。老板像是遇到知音,忙完了廚房他就專門坐到我身邊,給我講這個湯如何如何的美妙。原來,這家小餐館有一個很不起眼的招牌小湯,那就是這模樣長得丑丑的素酸湯。面對我這個知音,老板越說越展勁,像是在做廣告推銷產(chǎn)品,但聽起來卻又句句在理:“炎熱的夏季,不思飯食時,喝一碗這種素菜酸湯,開開胃,吃飯就香了;旅途勞頓時,喝一碗這種素菜酸湯,馬上就能心爽神怡,體力恢復(fù);病痛感冒,食欲不振,也可以喝一碗這種素菜酸湯或腌湯,頓時精神就回來了……”
老板說,在他們苗族地區(qū),這種素菜酸湯之所以普遍,原因很簡單。他總結(jié)說,這湯,不僅有開胃、爽口、解渴、提神之效,還有抗疾病之功。末了,老板還得意地說,它可是我們苗家人公認(rèn)的“減肥啤酒”呢。
原來,這湯更絕的是,讓你在增加飯量、過足咀嚼癮的同時不用擔(dān)心會猛長脂肪。
有朋友專程從貴陽趕來凱里看我,到凱里時已過了晚上十點半,他還沒吃飯,我只好在路邊夜市請他吃炒飯,當(dāng)時老板給我們免費(fèi)贈送了一份酸湯。
朋友也是第一次和酸湯相遇。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共享,我趕忙努力地向他介紹這個在黔東南地區(qū)盛行的素酸湯的妙處。沒等我把話說完,這位仁兄一口氣連喝了三大碗。本想再向老板討要,他卻又覺得不好意思開口,就故意在旁邊夸湯如何如何可口,老板娘明白他的意思,又送來一碗,還給我們介紹著這湯的做法。朋友聽完,一直點頭稱是。
“嗯,我感覺它和曾經(jīng)非常流行的‘魔鬼瘦身湯’有點像?!苯又终f,真是好東西呀,開胃健脾,清熱解渴,還能減肥,“這是迄今為止我喝過的,最值得向都市人推廣的一種好湯。”抹了抹嘴,朋友起身時說了這么一句話。
也許,不久貴陽街頭就會開出這么一家特色減肥素酸湯店。如果那樣,那一定是我這位朋友的創(chuàng)意。
◎紅酸湯魚
◎白酸湯魚 吳如雄 攝
◎酸湯魚
責(zé)任編輯 陸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