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興 孫 瑩
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患者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
丁世興 孫 瑩
目的 探討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患者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遼寧電力中心醫(yī)院收治的118例腦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59例。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guī)治療,同時對照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臨床療效及動脈斑塊改善情況。結果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動脈斑塊面積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在腦血栓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聯(lián)合應用阿司匹林與他汀類藥物,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且能控制動脈斑塊,促使患者盡快康復?!娟P鍵詞】腦血栓;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動脈斑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腦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59例。試驗
組患者中,男36例,女23例;年齡60~77歲,平均(70.3±2.6)歲;病程2~8 h,平均(5.2±2.3)h。對照組患者中,男35例,女24例;年齡60~77歲,平均(70.7±2.3)歲;病程 2~8 h,平均(5.3± 2.1)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標準 ①均經(jīng)頭顱CT、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確診為腦血栓;②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自身免疫性疾?。虎谛姆渭膊?、血液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異常;③腦出血、急性腦梗死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疾病、惡性腫瘤;④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⑤治療依從性差,經(jīng)勸說無效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吸氧、降壓、強心、抗感染等,并給予相關營養(yǎng)神經(jīng)藥物。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號:150108),100 mg/次,1次/d;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阿托伐他?。ㄝx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50106)進行治療,口服,2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2周。1.5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臨床療效及動脈斑塊改善情況。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估,得分越高,提示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越重[4]。
1.6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治療后意識障礙、偏癱、頭痛等癥狀均消失,NIHSS評分較治療前減少90%以上,病殘程度為0級;顯效:患者治療后意識障礙、偏癱、頭痛等癥狀明顯改善,NIHSS評分較治療前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有效:患者治療后意識障礙、偏癱、頭痛等癥狀有所改善,NIHSS評分較治療前減少18%~45%;無效:患者治療后上述指標均無變化[5]??傆行剩?)=(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9 26±4 15.4±3.7試驗組 59 26±3 11.2±2.2 t值 0.000 11.254 P值 1.000 0.000
2.2 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3 動脈斑塊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動脈斑塊面積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 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動脈斑塊面積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動脈斑塊改善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動脈斑塊改善情況比較(±s)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mm) 動脈斑塊面積(cm2)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9 0.8±0.3 0.7±0.2 1.9±0.3 1.6±0.4試驗組 59 0.9±0.2 0.5±0.1 1.9±0.3 1.4±0.2 t值 0.521 9.584 0.000 9.651 P值 0.747 0.003 1.000 0.003
腦血栓是一種常見的因腦血管發(fā)生病變而引起的疾病[6]。該病形成初期,是由于血小板激活釋放了血栓素,血栓素進一步變成固體,附著于斑塊上,進而形成血栓[7]。有研究認為,在腦血栓形成過程中,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8]。一旦患者血管內形成粥樣硬化斑塊,會致使管腔變得狹窄,給血液正常循環(huán)機制帶來影響,血管內膜上黏附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從而形成腦血栓[9]。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臨床上治療腦血栓的關鍵是抗血小板及調脂治療[10]。
目前,臨床上多采用阿司匹林治療腦血栓。阿司匹林具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抑制血小板等作用,能通過抑制人體核因子,促使炎性介質及各種黏附分子表達降低,從而實現(xiàn)抗動脈粥樣硬化的目的[11]。近年來,臨床上相關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用于腦血栓治療的研究文獻較多[12]。他汀類藥物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還原酶抑制劑,能經(jīng)由對指紋面積及泡沫細胞的控制,對炎性細胞、泡沫細胞等相關蛋白酶的分泌產(chǎn)生一定抑制作用,從而改善腦血栓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此外,他汀類藥物還能對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進行抑制,從而對機體細胞內膽固醇的合成進行控制,促使機體血清中膽固醇含量降低,從而有效發(fā)揮調節(jié)血脂的作用,且能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延緩,有效提升臨床療效。而相較于單純應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在治療腦血栓中能獲得更為顯著的臨床療效,且能對腦血栓患者的動脈斑塊面積進行改善。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在腦血栓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提升其生命質量。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在腦血栓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聯(lián)合應用阿司匹林與他汀類藥物,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應用價值高。而且,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動脈斑塊面積均明顯小于對照組。表明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在治療腦血栓中效果顯著,不僅能提升臨床療效,還能有效縮小患者動脈斑塊面積,促使其盡快康復。
綜上所述,在腦血栓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聯(lián)合應用阿司匹林與他汀類藥物,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且能控制動脈斑塊,促使患者盡快康復。
[1] 張華雄.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作用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6,29(1):8-10.
[2] 鄧智勇.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3,10(25):87-87.
[3] 吳裕勇.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對老年腦血栓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5):41-42.
[4] 王月.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3,10(36):87-87.
[5] 王維華.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9):1173-1174.
[6] 吳璐.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腦血栓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3):53-54.
[7] 李曉玲.阿司匹林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頸動脈斑塊 51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5,24(22):87-87.
[8] 梁鋼,張艮娟,梁玉霞.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梗死的療效[J].當代醫(yī)學,2013,19(9):54-55.
[9]李艷軍,邵宏元.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轉化醫(yī)學電子雜志,2016,3(4):30-31.
[10] 周經(jīng)霞.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7):1192-1193.
[11] 劉明霞.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對治療老年腦血栓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84):79-80.
[12] 史潤霞,黃梅.腦血栓患者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對頸動脈斑塊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10(24):22-23.
R743.32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8.019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的嚴重腦血管疾病,腦血栓的病理基礎為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1]?,F(xiàn)階段,隨著飲食結構改變及生活節(jié)奏加快,腦血栓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并呈年輕化趨勢[2]。以往,臨床多采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但療效并不理想[3]。因此,尋找有效治療方法,提升腦血栓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其生命質量,至關重要。本研究就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患者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遼寧電力中心醫(yī)院,遼寧沈陽 1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