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一元
【美】《時代》2016年8月1日
越來越多的恐怖襲擊顯現(xiàn)出以下特征:襲擊者往往有犯罪前科,以“伊斯蘭國”的名義發(fā)動恐襲,但實際上他們與該組織并無隸屬關系。是什么促使這些沒有宗教信仰的犯罪分子扛起效忠“伊斯蘭國”的旗幟呢?
一些新皈依伊斯蘭教的人認為,自殺性暴力行為是“救贖”式的,能彌補過去犯下的罪行,保護宗教團體。盡管大多數(shù)穆斯林并不認為制造恐襲是保衛(wèi)伊斯蘭教的方式,但仍有不少年輕人會受到“伊斯蘭國”的蠱惑,走上自殺式襲擊的不歸路。同時,暴力行為的背后還隱藏著個人的世俗動機,如厭惡同事、憎惡同性戀等。這些暴力行為實施者披著宗教外衣,希望造成更廣泛的影響,而其本身并不是“伊斯蘭國”的真正追隨者。但無論襲擊者的真正動機如何,“伊斯蘭國”都表示歡迎,因為此類襲擊行為客觀上幫助“伊斯蘭國”向全球“圣戰(zhàn)”分子證明了該組織的影響力,從而有利于“伊斯蘭國”招募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