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穎 姜 東
(錦州醫(yī)科大學,錦州121000)
?
·教學園地·
翻轉課堂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①
單穎姜東
(錦州醫(yī)科大學,錦州121000)
①本文為遼寧省教育廳本科教改一般項目(366)和遼寧醫(yī)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No.YA2013045)。
醫(yī)學免疫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醫(yī)學課程,既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臨床應用學科[1],其理論和技術已滲透并融入醫(yī)學各個學科及領域,因此學好免疫學對于醫(yī)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免疫學理論抽象、難懂,知識前后交叉,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困難,不易系統(tǒng)全面的掌握,所以被認為是最難學的課程之一。而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常常使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緒甚至放棄的想法,那么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是免疫學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一種新的教學形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學習形式[2]。
翻轉課堂是2007年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高中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創(chuàng)始人薩爾曼·可汗于2011年創(chuàng)建可汗學院,并將這一教學模式向全球推廣。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生在家觀看可汗學院的教學視頻,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業(yè),遇到問題時向教師和學生請教。這與傳統(tǒng)的“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yè)”的方式正好相反[3],我們稱之為“翻轉課堂”。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傳統(tǒng)教學過程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課后通過習題、輔導資料等來完成。在翻轉課堂上,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總體上學者們提出的翻轉課堂模式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課前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學習新知識;課內學生通過參加教師組織的課堂活動實現(xiàn)知識內化〔4〕。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免疫學學科的特點首先是理論知識抽象、不易理解,如補體系統(tǒng)、細胞因子、MHC、抗原提呈細胞與抗原的加工及提呈等很多章節(jié)內容很難理解。其次免疫學是連接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紐帶和橋梁,與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學科聯(lián)系緊密,在學習有些知識之前,有必要把相關基礎知識進行復習,但課堂上由于時間有限,而沒有更多時間進行復習及相關知識講解,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翻轉課堂可以解決這一突出矛盾,它先學而后教,這種反轉使學生課前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自主復習及進一步學習,遇到的疑難問題在上課時與同學及老師進行討論解決,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1翻轉課堂教學資源的構建構建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將教學計劃、教學日歷、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教案、視頻、測試題等資源上傳到平臺,以班級為單位建立QQ群或微信群,作為翻轉課堂學習的網絡交流平臺,由任課教師和主要班干部擔任群管理員。
3.2課前學習學生登錄自己的賬號,按照教學計劃,每次上課前借助教學平臺提供的教案、課件、圖片、視頻等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并完成相應測試題。學生先觀看微視頻,后進行測驗,不能顛倒,也不能跳躍,未完成這兩個過程,當天的平時成績評為零分,可避免“偷懶”行為。測試題按先后順序完成,每做一題,機器及時評判,提示是否做下一題或重做。學生想要進入下一階段學習必須對所學內容達到一定的正確率,否則系統(tǒng)不能通過。為了訓練學生自己分析錯誤并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機器評判不采用直接提供答案的反饋方法,在第一、第二次練習時系統(tǒng)只告訴學生錯誤,第三次嘗試仍然不對時才會顯示正確答案。在此學習過程中,可通過QQ群或微信群與同伴進行協(xié)作學習,遇到疑難問題,可通過聊天工具尋求老師和同學幫助,沒能得到解決的疑難問題發(fā)布到群論壇上,在上課前一天由教師收集整理疑難問題,并予以解答。
表1 學生測試成績與成績分布比例Tab.1 Students′ test scores and proportion of grades
3.3課堂學習根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理論,結合醫(yī)學免疫學學科特點,將課堂教學的流程設置為:難重點分析—交流討論—總結串講。①難重點分析:重點分析與難點解答是課上教師經常采用的形式,它主要用來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形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完成重點知識的強化;②交流討論:結合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或做測試題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互動討論,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③總結串講:教師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簡要的總結串講,以點帶面,幫助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免疫學知識。
3.4課程評價課程評價不僅要重視期末考試情況,更要關注平時的學習情況。平時成績可以通過課前學習記錄、完成測試題情況、課堂研討表現(xiàn)等進行評定。期末成績可以通過網絡考試平臺提供的隨機組卷測驗來評定。
4.1實驗方法選取我校2013級臨床專業(yè)2個班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1個為實驗班(32人),另一個為對照班(32人),2個班學生男、女比例和成績相當。選擇醫(yī)學免疫學中補體系統(tǒng)這一比較陌生章節(jié)作為測試內容,實驗班采用“課前傳授+課中內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課堂傳授+課后內化”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理論測試(30道單選題,2分/道;10道多選題,4分/道)。
4.2測試成績對比如表1所示,實驗班平均成績80.6分,對照班平均成績77.3分;實驗班(對照班)學生在5個成績段的分布比例分別為15.63%(6.25%),31.25%(18.75%),25%(31.25%),21.87%(31.25%),6.25%(12.5%)。實驗班平均成績與對照班比較沒有明顯差異,這可能與測試內容較少有關,但是90~100分和80~90分之間,實驗班學生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班,說明實驗班的教學效果更好,使得學生成績更優(yōu)秀。
5.1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傳統(tǒng)的免疫學教學模式主要是課堂教學,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講解教學所規(guī)定的內容,課堂上教學內容多,信息量大,課件播放快,學生忙于記筆記,沒有時間思考,學習效率低,課堂教學比較死板僵硬,缺乏活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喪失學習的興趣。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可以進行系統(tǒng)學習,完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于重點、難點、疑點的部分可以反復播放,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消化、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5.2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課堂不僅是單純的教與學,更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聯(lián)系。而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課,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課后師生交流則更少,影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導致問題堆積,從而降低學習的積極性。翻轉課堂使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演化為構建者,課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師生之間的交流時間,教師有充分的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教學質量。
5.3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傳統(tǒng)課堂最大的局限就是時空限制。而大學生有自己豐富的生活,假如某學生參加各級別比賽、培訓、活動等,便無法按時上課。免疫學內容枯燥難懂,僅靠學生自學書本難以掌握,另外各章節(jié)內容聯(lián)系緊密,缺勤的部分勢必造成知識的脫節(jié),而影響后續(xù)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有一些學生由于身體特殊原因不能按時天天上課,這也耽誤了一些課程的學習。翻轉課堂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時空局限,可以讓他們課前或業(yè)余時間自主學習,從而有利于大學醫(yī)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翻轉課堂作為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模式之一,是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和合理優(yōu)化條件下教學模式的重要突破。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學錄制視頻的質量、學生交流的指導、學習時間的安排、課堂活動的組織等,都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5]。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等院校教學中尚處于探索階段,一切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驗證。
[1]張紅軍,宋寶輝,鞠寶鈴,等. 以內容為主導的多元化免疫學教學模式探討[J]. 基礎醫(yī)學教育,2015,17(5):376-377.
[2]錢紅,黃民江,劉理靜. 微課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診斷學教學中的初步探索[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2):1674-1675,1680.
[3]楊偉杰. 翻轉課堂:轉變與挑戰(zhàn)[J]. 教學與管理,2013,30(10):93-95.
[4]張新明,何文濤. 支持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系統(tǒng)模型探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8):21-25.
[5]趙俊云,楊向竹,郭健. 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醫(yī)學生物學課程改革初探[J]. 基礎醫(yī)學教育,2016,18(2):93-95.
[收稿2015-12-08修回2016-01-11]
(編輯許四平)
10.3969/j.issn.1000-484X.2016.08.031
G642.0文獻標志碼A
1000-484X(2016)08-1222-03
單穎(1973年-),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免疫學教學科研工作,E-mail:18225189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