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秀敏
一、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全球漢語需求劇增,漢語國際推廣工作蒸蒸日上,2004年第一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此后,越來越多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以多樣化的合作方式在世界各地成立,漢語國際教師的培養(yǎng)和輸出也逐步制度化專門化。但隨著海外漢語教學的快速發(fā)展和漢語學習人數的劇增,海外漢語教師的供需矛盾仍舊日益突出,加強國際漢語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推動和發(fā)展國際漢語教學,必須要培養(yǎng)和建設一支具有高水平高質量的專業(yè)國際漢語教師隊伍。為了促進國際漢語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yǎng)專業(yè)性、高質量的國際漢語師資隊伍,國家制定發(fā)布一系列的標準和規(guī)范性文件。1990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發(fā)布了《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定辦法》,分別從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對國際漢語教師提出了相應的標準和要求;20014年國家教育部發(fā)布了《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認定辦法》,從專業(yè)技能和知識水平方面對國際漢語教師進行登記認定;2005年國家漢辦發(fā)布了《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等級標準及考試大綱》,分別從專業(yè)知識、教師素養(yǎng)、教學理論、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分別對國際漢語教師進行了要求和界定;2007年,國家漢辦發(fā)布了《國際漢語教師標準》,這一標準對國際漢語教師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了全面詳盡的描述?!秶H漢語教師標準》總體分為五個模塊:語言基本知識與技能、文化與交際、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教學方法以及教師綜合素質,共計十項標準,即漢語知識與技能、外語知識與技能、中國文化、中外文化比較與跨文化交際、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漢語教學法、測試與評估、漢語教學課程、大綱、教學與輔助材料、現代教育技術及運用以及教師綜合素質?!稑藴省废到y全面地描述了當下以及未來國際漢語教學活動中對漢語教師的要求和培養(yǎng)目標,是統領國際漢語教學發(fā)展、培養(yǎng)優(yōu)秀國際漢語教師的綱領性文件和要求。
對照《標準》,結合對南美洲國際漢語教師隊伍現狀的統計分析,我們發(fā)現南美洲各國國際漢語教師師資隊伍發(fā)展現狀大致略同,呈現出的問題也基本一致,主要表現在現有教師的來歷和背景各不相同,知識水平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總體偏弱等等方面。本文旨在結合我國國際漢語教師的要求標準,以哥倫比亞為例對南美洲國際漢語教師現狀作以分析,指出目前南美洲國際漢語教師在知識結構、教學行為、教學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建議。
二、國際漢語教師隊伍發(fā)展現狀及問題
中國與南美洲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遠,兩國之間的人文差異巨大,但由于中國經濟的逐步發(fā)展繁榮和“漢語熱”的不斷升溫,南美洲也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孔子學院、課堂和其他漢語教學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應時而生。截至目前,格倫比亞共建有三所孔子學院、四所孔子課堂;墨西哥五所孔子課堂;秘魯四所孔子學院;智利兩所孔院、六所課堂;巴西十所孔院、兩所課堂;阿根廷兩所孔院;哥斯達黎加一所孔院;玻利維亞一所孔院;厄瓜多爾一所孔院、一所課堂;委內瑞拉一所孔院。漢語在南美的土地上可謂遍地開花。中國語言和文化傳播在南美洲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漢語需求太失旺盛,但較之旺盛的需求,漢語教師隊伍的發(fā)展和建設則凸顯出了欠缺之處,對照國家漢辦的《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南美的漢語教師隊伍在知識、技能和素養(yǎng)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國際漢語教師師資不足且專業(yè)化水平不高
南美洲距離中國地理位置遙遠,其使用的語言西班牙語與漢語的語音、語法差距巨大,這些因素無疑都給漢語教師和學生帶來了較之其他地區(qū)更大的困難和障礙。目前,南美洲漢語教師隊伍的主要力量是由國家漢辦派遣的公派教師和志愿者,部分孔院和課堂有當地本土教師,但其數量較之公派教師則顯得微乎其微。公派教師中西班牙語專業(yè)教師占據了一定的比例,本土教師中部分是有中國留學經驗的漢語專業(yè)人士,同時也存在部分中資企業(yè)家屬等。由此可見,南美漢語教師隊伍的整體專業(yè)水平不高,相當部分的教師并非專業(yè)出身,也沒有接受過專業(yè)培訓,對于《國際漢語教師標準》要求的國際漢語教師必須掌握的漢語知識、中華文化知識和外語教學知識等要求無法滿足?!稑藴省芬蠼處煈莆栈镜恼Z言學、語法學知識,掌握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知識以及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基本理論、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主要的外語教學法流派的理念和方法等等。南美洲漢語教師隊伍在這些知識方面的欠缺必然會直接影響到漢語教學的質量,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則無法保障漢語教學的長足可持續(xù)發(fā)展,如此惡性循環(huán)。
2.國際漢語教師基本技能運用程度較低
《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對國際漢語教師應掌握的基本技能提出具體要求,總個體來說可概括為對漢語解釋能力的要求、教學組織和實施能力的要求以及教學評估能力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的南美漢語教師能做到靈活恰當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氛圍良好。但仍由于受教師自身專業(yè)背景的影響,對漢語結構規(guī)則和表達規(guī)律的闡釋,對常見偏誤的分析和糾正以及對漢語結構和使用規(guī)則的總結傳授方面顯示出了很大的欠缺,加之由于部分教師不了解當地人的學習習慣和特點,教學安排不夠合理,課堂表現松散,直接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成就感的養(yǎng)成。
教師對教學評估方面的能力沒有得到發(fā)揮和落實,尤其是在教學活動之中和之后教師的自我教學評估活動尤為重要,適時進行準確和客觀的自我評估可以有效促進漢語教學的效果。
3.國際漢語教師基本素養(yǎng)有待提升
國際漢語教學不同于國內面向母語為漢語的學生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外語能力等等。鑒于南美洲學生英語水平不高,因此對教師的西班牙語水平要求較高。目前,南美公派教師大致均為西語或者中文兩個專業(yè),中文專業(yè)教師掌握西語的總體比例較低,且西語水平并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流的質量和效率。
三、提高漢語教師師資隊伍水平的建議
結合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標準》要求和南美洲漢語教師師資隊伍現狀,為了更好地促進漢語和中國文化在南美的傳播和發(fā)展,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1.加強國際漢語教師專業(yè)培訓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鼓勵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高效的漢語學習活動,要求教師首先提高個人專業(yè)水平,因此加強國際漢語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實為重事,應在目前開展的培訓活動基礎上盡量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孔院和課堂應鼓勵教師通過各種渠道進修。
2.調整培訓結構
培訓應基于需求,在培訓之前可進行調研咨詢,使培訓活動更具針對性,調整培訓形式和內容比例,針對本土教師可增加專家示范的培訓內容,針對專業(yè)教師則可以融入更多的新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培訓。
3.建立國際漢語教師聯盟
國際漢語教學是一個大的體系,無論本土教師還是公派教師應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和學習,由此來帶進和推動整體漢語教學活動和效果,建議成立南美教師聯盟,為教師的交流溝通搭建合理和便利的平臺。
4.加強公派教師職業(yè)體系建設
南美漢語教師整體流動性大,并不利于教學活動和研究項目的開展和延續(xù)。因此,加強公派教師職業(yè)體系的建設,減少教師流動的頻率,可以一定程度上促進和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和系列的教學和管理項目的研究和開展。
參考文獻
[1]崔希亮.試論對外漢語教師的知識和能力[J].漢語教學,2007
[2]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標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周江洲.論漢語教師志愿者綜合能力[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
[4]黃方方,孫清忠.拉美西語國家漢語教育的現狀、問題及策略[J].環(huán)球瞭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