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森
多功能成分“差不多”的情態(tài)分析
□王森
“差不多”是一個情態(tài)標記詞,它的情態(tài)意義具有“范疇化”傾向,典型情態(tài)意義表示“說話人對所說內(nèi)容的肯定性推測”。文章考察“差不多”的句法分布,通過句類、語氣助詞與“差不多”的同現(xiàn)來驗證其情態(tài)意義。
情態(tài)意義范疇化心理圖示多功能性
“差不多”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用法獨特,構成成分中包含著否定語素“不”,卻隱含著一種“肯定性”的語義傾向,人們在認知上傾向于“肯定”。這與“差一點”相反,“差一點”的構成成分中不包含否定語素,卻隱含著一種“否定性”語義傾向。這種形式與意義相悖的情況引起了我們的關注。例如①:
(1)爸爸的頭發(fā)差不多全白了。
(2)李萍差點兒上了北大。
在例(1)中,說話人使用“差不多”作為副詞修飾程度副詞“全”,此時說話人傾向于認為爸爸的頭發(fā)已經(jīng)全部變白;在例(2)中,說話人使用“差點兒”,實際上在進行一種否定,“李萍”沒有去北大。
前人的研究集中在“差(一)點兒”上,本文則主要討論表示“肯定”語義傾向的“差不多”。我們首先對已有的研究做出綜述,然后嘗試從一個新的角度——認識論(Epistemicity)——對“差不多”做出描寫與解釋,并對“差不多”的情態(tài)特征進行定量分析。
早在1959年,朱德熙先生就在《中國語文》發(fā)表《說“差一點”》[1],認為“差點兒”相當于一個否定詞,并對“差一點VP”三種情況的否定性質進行了分析說明。王還(1990)[2]、呂叔湘(1980)[3]、沈家煊(1999)[4]也都對“差不多”和“差點兒”進行分析。劉宇紅、謝亞軍(2007)[5]在評介沈家煊(1999)的基礎上,嘗試運用認知語言學中的“格式塔”理論對“差不多”的語用意義進行分析。江藍生(2008)[6]從概念整合與構式疊加的角度解釋否定的不對稱,張慶文(2008)[7]從謂詞性成分的“封閉性”出發(fā),探討“差不多”和“差一點”的語義蘊含。袁毓林(2011)[8]認為,“差不多”和“差點兒”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著某種否定性意義,他從邏輯語義關系上對“差不多”和“差點兒”的語義進行推導。宗守云(2011)[9]從情態(tài)的角度做了試探性研究,認為“差不多”和“差點兒”都是情態(tài)詞,“差不多”是說話人對未知事實肯定傾向的估測,是“非寫實的”;“差點兒”是說話人對已知事實包含否定的感受。
至于“情態(tài)”的研究,我們認為應該是一種廣義的取向。“語氣(Modal)”“傳信(Evidential)”和“情態(tài)(Epistemic Modal)”是交叉的,構成了廣義的“認識論”(Epistemicity)范疇。Boye(2012)[10]認為,從一種跨語言的研究視角(50種語言)來看,“情態(tài)”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范疇,“情態(tài)”主要從兩個方面衡量:“信息的來源”(Evidence)和“確信的程度”(Degree of certainty)。他構建了自己的“認識論”體系,如表1:
表1:Boye(2012)“認識論”體系分類圖
Boye的情態(tài)系統(tǒng)分類,是按照意義標準進行的,這在跨語言的比較中得到了驗證。所以,本文的“情態(tài)分析”也會從廣義的“認識論”角度進行??傮w來說,“差不多”的研究是建立在“差不多”與“差(一)點兒”對比的基礎上,主要集中在兩者的形式與意義的相悖、衍推義與隱含義的區(qū)別、語義限制等方面,對“差不多”情態(tài)的關注是不夠的。對“差不多”做情態(tài)考察,還需要考慮其出現(xiàn)的句類、與語氣詞搭配的規(guī)律。
首先需要指出,“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是一種原型范疇,具有典型性;“差不多”的情態(tài)特點,與其出現(xiàn)的句類有直接關系,我們考察與“差不多”共現(xiàn)的“語氣詞”,對它們進行定量分析。更進一步,我們把“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放在跨語言的情態(tài)范疇之中進行考察,對“差不多”在情態(tài)系統(tǒng)中進行定位。
(一)“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
宗守云(2011)[9]把“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概括為“是說話人對未知事實肯定傾向的估測,是‘非寫實的’”。筆者部分贊同宗守云的概括。我們認為“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是一種“原型范疇”(Prototype),存在著“典型”情態(tài)意義以及“邊緣”情態(tài)意義。
從廣義的“認識論”(Epistemicity)來講,包括傳信范疇(Evidentiality)和情態(tài)范疇(Epistemic Modal),“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狹義的情態(tài)范疇上,表達一種“確定的程度”(Degree of Certainty),這從“差不多”的意義便可以推知,表達說話人對所說內(nèi)容的一種肯定性“推測”,這也體現(xiàn)了說話人不把所說的內(nèi)容絕對化,為自己或是聽話人留有余地,體現(xiàn)一種“委婉”的會話策略[8]。如:
(3)我說:“劉兄,你得成個家了,差不多了。挺個啥勁兒?依小弟之見,你對門那個寡婦還不錯。實話說罷,女人和女人,沒什么不同,一個味兒!”
(4)艷羨之情溢于言表,使人自然而然想到他是大師的同學,而大師的同學定也和大師差不多無疑。
(5)這之后,大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的墾荒隊差不多大獲全勝了。視野之內(nèi),所有的茅草和樹林全部被我們干掉了。
例(3)中,“差不多”單獨使用,強調說話者的一種肯定性傾向,與前面的情態(tài)標記詞“得”相互呼應;例(4)中,“差不多”與“無疑”連用,從形式上表明了其肯定性傾向;例(5)中,“差不多”表示說話者的一種肯定性推測,其實從下文可以看出,“所有的茅草和樹林全部被我們干掉了”,實際上已經(jīng)“大獲全勝”了,作者使用“差不多”是為了給話語內(nèi)容留有余地。
“差不多”不僅可以表示一種強勢的肯定性推測(Strong Support),也可以表示一種相對較弱的肯定性推測(Partial Support)。如:
(6)然后馬哲看看表,覺得時間差不多了,便對民警說:“瘋子在河邊?!?/p>
(7)藝術是怎么回事他不大吃得準,他想大概跟桂鳳唱的葛川腔的小調差不多,都是些背時的老套套。
(8)地獄什么樣?我不知道。大概這就差不多吧!我一低頭,便想起往日街頭上的景象,那些體面的鋪戶是多么華麗可愛。
例(6)中,“覺得”表示說話人的主觀推測,表示主觀立場,是一種相對較弱的推測;例(7)中,“想”“大概”都表示說話者不確定的態(tài)度;例(8)中,語氣助詞“吧”表示“弱傳信式推量”[11]。所以,“差不多”不僅可以表示強勢的肯定性推測,也可以表示一種較弱的推測,這是一種非典型的用法。
同時,“差不多”也可以表示一種“比擬”,意思是“(跟)……一樣”,如:
(9)我醒來就在那兒了,大家排著隊等著砍頭。什么也來不及說話就輪到我了。至于砍頭怎么砍,那就象剁排骨差不多,一手按著一手操刀。
(10)每天到了傍晚的時候,我爹打著飽嗝,那聲響和青蛙叫喚差不多,走出屋去,慢吞吞地朝村口的糞缸走去。
(11)是的,打算在中國活著得不要一點文化,完全反歸自然。老楚跟野人差不多!
例(9)~(11)中的“差不多”都可以表示一種“比擬”,可以與“跟……一樣”互換。我們認為,這是“差不多”表示肯定性推測用法的延伸,“差不多”本就表示“幾乎一樣”的意思,在語義的演變過程中,可以與表示“比擬”的句子實現(xiàn)互動,完成一種修辭上的演變。此時,“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可以概括為:說話者主觀上把說話內(nèi)容同說話對象進行等同,這也是一種相對較弱的推測。
另外,“差不多”也可以用于傳信范疇。傳信范疇(Evidentiality)一般是根據(jù)語義內(nèi)涵來定義的,是表示“信息的來源、證據(jù)和判斷”的語義范疇[10]?!安畈欢唷痹诒硎厩閼B(tài)意義的同時,也會傳達說話人的一種“判斷”,或是對信息來源的“推測”。如:
(12)他站起來時沒有看表,他只是覺得著差不多過去了一分鐘。他走到了院子里。那時候那條小狗已將山峰的腳底舔干凈了,它正在舔著山峰的太陽穴。
(13)綁票的事是常有的,差不多聽說過的都是要三千五千,至少也得幾百。這回,一要才要二十塊,那么,交上十五,再央告央告,大概也就可以。
例(12)中,出現(xiàn)了表示說話人立場的“覺得”,表示說話人對所說內(nèi)容的一種判斷;例(13)中,“聽說”是傳信范疇的一個典型標記,“差不多”表示對消息內(nèi)容的一種推測。這兩例都證明“差不多”可以用于傳信范疇,表達情態(tài)意義。
所以,通過分析可知,“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呈現(xiàn)明顯的原型范疇分布,“差不多”的原型意義是:說話人對所說內(nèi)容的一種肯定性推測。另外,在不同的話語環(huán)境中,“差不多”還可以表示一種弱性肯定推測,以及表示說話人對說話內(nèi)容的判斷和信息來源的推測。我們運用“情態(tài)量表(Epistemic Scale)”[10]對“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進行描寫,如表2:
如表2所示,“差不多”靠近量表的肯定一端,因為“差不多”表示一種肯定傾向的推測。但是“差不多”的肯定性傾向并非完全“肯定”,所以在量表中無法位于“極端”,只能表示一種“強力肯定”(strong support),并且在“完全肯定”(full support)和“部分肯定”(partial support)的中間地帶。我們認為,表示“比擬”意義與“傳信范疇”的“差不多”同樣適用于“情態(tài)量表”的分布。
(二)“差不多”的句類分布
句類可以根據(jù)句子的語氣來劃分,也可以根據(jù)句子所表達的內(nèi)容,或者說從說話人所要達到的目的來劃分。漢語的句類基本上可以分為四類: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句類之間存在功能的滲透[11]。
陳述句用來陳述一件事實;疑問句用于提出問題;祈使句表達一種“意志”(請求、命令、商量);感嘆句抒發(fā)一種強烈的感情。句類與情態(tài)緊密相連,陳述句與認識情態(tài)、道義情態(tài)、傳信都有直接關聯(lián),祈使句一般與“道義情態(tài)”相關,感嘆句表示一種強烈的情感語氣,疑問句表達了說話者的主觀懷疑與不確定。這些都表明句類系統(tǒng)是反映“情態(tài)”的形式標記。
通過對“差不多”出現(xiàn)的語料進行定量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差不多”一般出現(xiàn)在“陳述句”中,很少出現(xiàn)在感嘆句和疑問句中,不出現(xiàn)在祈使句中。如表3:
表3:“差不多”的句類分布
由上表可知,“差不多”的句類分布呈現(xiàn)明顯的趨向性,主要出現(xiàn)在陳述句中。這是因為“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與陳述句相符:表達說話人的一種推測和不確定的估計,不涉及“意志”與“強烈的感情”?!安畈欢唷庇糜谝蓡柧?,與“差不多”表示主觀推測相關。如:
(14)“那就不是電視機,電視機沒這么便宜的。電褥子還差不多?!薄拔疫B樣機都看了?!?/p>
(15)升華的感覺是不是和頭暈的感覺差不多?
(16)分手時她說,“留了胡子才是須眉男子,不然,不是和女人差不多了嗎?”
例(14)~(16)中,“差不多”表示說話人的一種推測,句尾用問號來征求聽話人的回答。例(14)中的推測是一種弱性推論,說話人對自己說話內(nèi)容肯定程度低;例(15)、例(16)都表示說話人一種積極的會話策略,用詢問來推進會話的繼續(xù),表示一種對說話人的詢問,希望從說話人的回答中得到信息。
但是也出現(xiàn)了“差不多”用于“感嘆句”的情況,表達說話人的一種強烈語氣。如:
(17)豈但沒有反抗,她反而大大地攤開,似乎說這還差不多!這樣正好!
(18)“沒關系!”瑞宣慘笑了一下:“你我大概差不多!”“真的?我還是只說我自己吧!八個孩子,一個老鬧病的老婆!”。
(19)我可是好意呀,老大爺!論年紀,你和我父親差不多!這總算說到家了吧?我怕你再挨打!
此時的“差不多”表示說話人的一種感嘆語氣,是對當下話語語境的一種強烈肯定,“差不多”表示一種肯定性的推測。
(三)“差不多”與語氣助詞同現(xiàn)
在情態(tài)表達中,必然會牽扯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Subjectivity),語氣助詞是表達情態(tài)的直接體現(xiàn)。語氣是一種語法范疇,它所表達的語法意義屬于情態(tài)[11]。語氣詞是情態(tài)的一種語法化形式,是漢語情態(tài)語氣系統(tǒng)的載體。
徐晶凝[11]從典型范疇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啊、嘛、吧、呢、著呢、罷了、嗎、不成、來著、唄”是語氣助詞的典型成員;“啦”是非典型成員;“了2、的”是邊緣成員。通過對“差不多”出現(xiàn)的語料進行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xiàn):語氣詞出現(xiàn)在句尾,在所有語料中出現(xiàn)共計106條,“差不多”與典型語氣助詞同現(xiàn)的句子共18句,具體分布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表4:“差不多”與語氣助詞共現(xiàn)頻率
從表中可以看出,“差不多”可以與典型的語氣助詞搭配,與“吧”的共現(xiàn)頻率最高,也與表示疑問和感嘆的“啊”“嗎”連用,與“嘛”的搭配僅出現(xiàn)一次。
1.“差不多”與“吧”共現(xiàn)
高增霞[12]認為,“吧”起“緩和句子語氣的作用,可以歸入傳信范疇,標志信息來源是說話人的主觀意志?!毙炀?1]認為,“吧”的情態(tài)意義是“弱傳信式推量和交由聽話人確認”。周士宏[13]認為,“吧”是信疑之間表示不確定的情態(tài)語氣詞,作為話語緩和成分,“吧”的主要功能是削弱句子的肯定性語氣。
“吧”起“緩和語氣”的語法意義是沒有疑問的,我們認為,“吧”還可以表示一種“弱傳信”,降低說話人的肯定語氣,這與“差不多”的非典型情態(tài)意義是互相吻合的。所以,“吧”可以與“差不多”共現(xiàn),一起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意志。“吧”可以看作“差不多”表較弱肯定性推測的一個形式標記。比如:
(20)地獄什么樣?我不知道。大概這就差不多吧!我一低頭,便想起往日街頭上的景象,那些體面的鋪戶是多么華麗可愛。
(21)“您這叫大夢拳?”孫國仁說,“大夢游差不多吧?”
(22)“你在哪兒跟她認識的?單位?”“嗯,差不多類似的場合吧?!?/p>
例(20)中,“吧”“差不多”“大概”同現(xiàn),都表示對所說的話持一種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例(21)中,實際是說話人“孫國仁”調侃的說法,“吧”是緩和語氣的作用;例(22)中,作為對問題的一個回答,說話者用含糊其辭的交際策略來避免對問題的直接回答。在“差不多”與“吧”同現(xiàn)的句子中,無一例外的,都表示一種相對較弱的推測語氣,是“差不多”和“吧”共同作用的結果。
2.“差不多”與其他語氣助詞共現(xiàn)
在語料中,我們發(fā)現(xiàn),“差不多”還可以與“呢、嗎、啊、嘛”共現(xiàn),作為語氣助詞,它們分別有不同的語法功能?!澳亍薄皢帷薄奥铩倍伎梢宰鳛橄鄬^弱的推測語氣助詞,“啊”用在感嘆句中,表示一種強勢肯定性推測。如:
(23)我還沒想起怎么回答,他可又說啦:“我叫牛又生?!蹦憔驼f,天使有多么靈!牛有生,牛又生,差不多嘛!他敢情是牛又生,牛大牧師,真正的美國人!
(24)一切都出乎我的預料,似乎又沒有。我現(xiàn)在不明白的是,您當時為什么不全講出來呢?您差不多知道一切?。∫苍S您故意讓我有這一次長途跋涉?是的,這樣親身感受一下真的對我有益。
(25)分手時她說,“留了胡子才是須眉男子,不然,不是和女人差不多了嗎?”
(26)“干嗎說那個,爸?”她突然問道。她正瞧著自己的腳。一雙鞋糟蹋了,差不多還是新的呢。
語氣助詞的語義中一般都包含說話人對語句內(nèi)容的信疑態(tài)度,所以,語氣助詞可以看作是傳信范疇的一個形式標記。這與我們之前對“差不多”情態(tài)意義范疇化的假設是一種驗證。“差不多”的非典型用法可以表示說話人的“信疑”態(tài)度,對所說內(nèi)容的一種判斷。
(四)小結
情態(tài)是一個跨語言的范疇。每一種語言的使用都需要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情態(tài)的跨語言研究已經(jīng)得到了驗證,有的語言語法化程度高,有專門的語法形態(tài)標記來表達情態(tài)意義;有的語言語法化程度低,則需要通過詞匯、句式等其他語言手段來傳達情態(tài)意義。比如,在傳信范疇的研究中,秘魯中部Quechua語的傳信范疇系統(tǒng)的三套語法形態(tài)標記:“-mi、-shi、-chi”,它們分別表達信息獲取的三種不同方式:直接獲?。╠irect)、間接獲?。╥ndirect)和推測獲?。╟onjecture)。(樂耀,2011)
Boye(2012)在跨語言語言材料證據(jù)的基礎上,總結出情態(tài)意義的“語義地圖”(Semantic map model)②,如下(圖1):
圖1:“認識論”的語義地圖(Semantic Maps of Epistemicity system )(Boye,2012)
Boye采取的是廣義的“情態(tài)”意義,他不同意前人對傳信范疇(Evidentiality)和認識范疇(Epistemic Modal)間關系的認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系統(tǒng),認為傳信范疇和認識范疇是相互獨立的,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廣義的“認識論”范疇(Epistemicity)的下位概念。基于此,他畫出了廣義的情態(tài)范疇的語義地圖(圖1)。
“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呈現(xiàn)一種“范疇化”的趨勢,“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也可以在語義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區(qū)域”(Domain),這也可以作為Boye情態(tài)語義地圖的一種語言驗證。根據(jù)我們對“差不多”情態(tài)語義的探討,“差不多”的語義地圖可以描述如下(圖2):
圖2:“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語義地圖
從圖2中可以看出,“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既可以表示“傳信范疇”,也可以表示“認識情態(tài)”。體現(xiàn)在語義地圖中如圖2所示?!安畈欢唷钡牡湫颓閼B(tài)意義表示:說話人對所說內(nèi)容的肯定性推測。也就是說,“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基本上傾向于靠近“情態(tài)量表”(表2)的肯定一端。所以,“差不多”的肯定性傾向是“高值”,不能表示“中立肯定”,邊緣意義可以用于“部分肯定”。體現(xiàn)在語義地圖中,如圖2所示。
本文在Boye(2012)“認識論”視角下,對漢語“差不多”進行了情態(tài)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差不多”的情態(tài)意義呈現(xiàn)“范疇化”傾向,典型情態(tài)意義表示“說話人對所說內(nèi)容的肯定性推測”,非典型情態(tài)意義可以表示相對較弱的肯定性推測,同時還可以對“傳信范疇”進行表征?!安畈欢唷币话愠霈F(xiàn)在陳述句中,很少出現(xiàn)在疑問句和感嘆句中,不出現(xiàn)在祈使句中,并且可以同語氣詞共現(xiàn)。通過對語料的整理,我們試圖對“差不多”的心理圖示進行描寫,并通過語料證明心理圖示的“心理現(xiàn)實性”。
另外,情態(tài)是跨語言的范疇,“差不多”可以與世界其他語言中相同范疇的標記詞進行類型學上的比較,這樣不僅有利于對情態(tài)標記詞“差不多”的深入研究,同時也具有了類型學上的意義。
注釋:
①我們搜集CCL語料庫中關于“差不多”語料共計714條,例句全部出自CCL語料庫,如無特殊情況,不再標注例句來源。
②語義地圖是指:語義地圖模型(Semantic Map Model)研究跨語言形式-功能關聯(lián)的差異與共性,研究語法形式的適用范圍和多功能語法形式的語義關聯(lián)。語義地圖模型以“多功能語法形式”(Polyfunctional Grams)為研究對象。
[1]朱德熙.說“差一點”[J].中國語文,1959,(9).
[2]王還.“差一點”和“差不多”[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1).
[3]呂叔湘主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980].
[4]沈家煊.不對稱和標記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5]劉宇紅,謝亞軍.也談“差不多”和“差點兒”[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6]江藍生.概念疊加與構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對稱的解釋[J].中國語文,2008,(6).
[7]張慶文.謂詞性成分的封閉性與“差不多”和“差一點”的語義闡釋[J].世界漢語教學,2009,(2).
[8]袁毓林.“差點兒”和“差不多”的意義同異之辨[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6).
[9]宗守云.“差不多”和“差點兒”差異的情態(tài)動因[J].對外漢語研究,2011,(1).
[10]Boye,Kasper.Epistemic Meaning:A Cross-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Study[M].Berlin:De Gruyter Mouton,2012.
[11]徐晶凝.現(xiàn)代漢語話語情態(tài)研究[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8.
[12]高增霞.語氣詞“吧”的意義再探[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1).
[13]周士宏.“吧”的意義、功能再議[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2).
(王森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