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路(大連民族大學,遼寧 大連 116600)
淺論朝鮮族民謠的審美特征
王路路
(大連民族大學,遼寧 大連 116600)
朝鮮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鮮族音樂具有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本文結合朝鮮族民謠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音樂形式以及其表現(xiàn)出的審美觀點,為更深入的研究朝鮮族音樂文化提供理論指導。
朝鮮族民謠;風格特點;審美意識
我國境內的朝鮮族一共有二百多萬人,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其余散居在內地的一些城市。朝鮮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謠作為朝鮮族特點的音樂在朝鮮族民眾的生活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朝鮮族稱民歌為“民謠”。“民謠”根據(jù)朝鮮民族傳統(tǒng)習慣按最初產生的地區(qū)加以劃分可以分為南道民謠(忠清道的南部和全羅南北道)、京畿道民謠(中部民謠)和西道民謠(平安道、黃海道)。朝鮮傳統(tǒng)音樂更注重旋律進行音階。朝鮮族的民謠生動深刻地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的生活、勞動、愛情、自然環(huán)境、風俗人情及人民的心理素質,是朝鮮族人民生活的一面鏡子。
在朝鮮半島的南部是三韓的故地,保留了很多的傳統(tǒng)文化和音樂。南道民謠的風格特征大多穩(wěn)重、含蓄、內斂,產生在這一地區(qū)的民謠,稱為南道民謠。代表曲目有《紡車打鈴》、《農夫歌》等。
音樂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人民在勞作中逐漸形成了有獨特特點的勞動歌曲。《紡車打鈴》也是勞動謠的代表曲目。所謂“勞動謠”就是指在進行生產勞動時演唱的歌謠,如《捕魚歌》、《農夫歌》等都屬于勞動謠。相較于南道民謠中《農夫歌》這種配合勞動動作的歌謠,《紡車打鈴》這種不配合生產勞動的的民謠旋律更具抒情性,大都不采用整齊劃一的節(jié)奏,基本內容大多是描述個人的處境,表露內心的情緒,寄托對未來的憧憬等?!都徿嚧蜮彙返囊粽{風格類型屬于六字伊調,歌調加進了變宮音,成為六聲羽調式,以mi、la、si 音為調式的骨干音。旋律以mi音為中心作上、下四度跳進以表達內心壓抑的深沉感情,充分反映了當?shù)爻r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和音樂審美特點。
朝鮮半島中部這一地區(qū)的民謠被稱之為“京畿道民謠”,目前是我朝鮮族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民謠音樂。該地區(qū)的民謠風格抒情、優(yōu)美、明快,代表曲目有《阿里郎》、《道拉基》等。
密陽阿里郎
密陽阿里郎也叫本調阿里郎,屬于中部京畿道的民謠,音調屬“京調”。由于其旋法主要是以調式骨干音之間上四度跳進與圍繞骨干音的二度、三度平穩(wěn)進行相結合,而這種特定的旋律進行,稱之為“京調”。
“京調”常用五聲音階的徽、商、宮、羽等調式,曲調明快流暢而奔放、善于表現(xiàn)熱情樂觀輕松等情緒和心理,加上松緊靈活搭配的節(jié)奏,與其他阿里郎相比,旋律簡易,曲調風格明快,容易學唱,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阿里郎。
“阿里郎”是“我離郎”之意,歌謠內容表現(xiàn)了婦女對所愛的人的懇切期望,對負心人的怨恨,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從其曲調的風格特點也充分反應了當?shù)爻r族人民的生活狀況和獨特的音樂審美風格。
朝鮮半島的北部是古代高句麗建都的地方,從目前出土的高句麗壁畫中看來,高句麗人民具有尚武精神,跳舞時總是帶著劍、矛或鼓。
朝鮮北部的民謠與高句麗人尚武的精神密切相關,具有豪邁、奔放、高昂的的風格,充分體現(xiàn)了當?shù)氐膶徝捞攸c。北部民謠一般稱為“西道民謠”,代表作品有《愁心歌》、《念佛》、《樸淵瀑布》和《陽山道》等。
《陽山道》又屬抒情性民謠,從歌詞內容上看,是一首贊美大自然贊美春天景色,表達美好心情與明朗活力情緒的歌遙,旋律性強,旋律音階主要以直接或者間接的四、五度音程結構為主,兼用二、三度音程,加上顫音的點綴。抒情謠不像勞動謠一樣受演唱場合和地域限制,它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許多側面,內容上看以愛情題材和贊美自然風光為主。
這類抒情謠情緒歡快奔放而浪漫,結構精煉嚴謹,旋律優(yōu)美,抒情、明快流暢,常常邊歌邊舞,被朝鮮族人民廣為傳唱。
朝鮮族民謠以清新、流暢、婉轉、輕快、明朗的旋律和豐富多彩的節(jié)奏聞名于世,民謠的旋律線大多融合了樂器、舞蹈的韻律特點;從旋律和舞蹈中表現(xiàn)出優(yōu)美典雅,剛柔相濟的特點。充分表現(xiàn)了朝鮮族柔中帶剛、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體現(xiàn)了朝鮮族的審美特征和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未來的向往。
然而,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語言、審美角度和審美尺度不同,因此民謠的風格也就不同。朝鮮民族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地域性,這種地域、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地方語言或方言上的差異,即使是同一首歌曲的旋律表現(xiàn)出的風格也各不相同。
南道民謠的風格特征大多穩(wěn)重、含蓄、內斂;京畿道民謠風格抒情、優(yōu)美、明快;西道民謠的風格豪邁、奔放、高昂。那么,相應的審美特點也是各不相同的。
總的來說,一個民族的審美標準與其地域、習俗、性格特點等因素息息相關,審美的評價標準也因地因人而異。通過傳唱朝鮮族民謠,發(fā)揚朝鮮族傳統(tǒng)音樂,希望提高人們感受美、認識美的能力,幫助人們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從而推動美的創(chuàng)造,促進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的發(fā)展,使我們的生活更美,環(huán)境更美,心靈更美。
[1]劉瑤.朝鮮族民謠的傳承與發(fā)展[J].時代文學, 2012(6):237.
[2]胡倩.淺析朝鮮族民謠音樂[J].社會·藝術,2012(12).
[3]杜亞雄.中國各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概述[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4]金花子.淺談朝鮮族民族聲樂的特點[J].人民音樂,1984(10):36.
王路路(1987.8—)女,漢族,吉林省梅河口市人,助教,大連民族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中心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