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慶
(浙江省慈溪赫威斯育才高級中學 315300) 趙沛榮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中學 315104)
“基因表達”是高中生物學教材中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認識基因與性狀關系的橋梁。本文通過對浙科版高中生物學教材《遺傳與進化》第四章第二節(jié)“遺傳信息的表達——RNA和蛋白質的合成”中若干“基因表達”表述的探析,旨在解決部分疑惑,從而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當RNA聚合酶與DNA分子的某一啟動部位相結合時,包括一個或者幾個基因的DNA片段的雙螺旋解開,以其中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游離的核苷酸堿基與DNA模板鏈上的堿基配對,并通過磷酸二酯鍵聚合成與該片段DNA相對應的RNA分子?!被虻谋磉_是以基因為單位的,為什么轉錄時RNA聚合酶與啟動部位結合后可能導致幾個基因解開雙螺旋?可聯(lián)系如下習題進行分析。
例:圖示為細胞內DNA分子上頭尾銜接的3個基因組成的結構基因群。同時且共同轉錄成一個mRNA,核糖體沿mRNA移動,直至合成完mRNA所編碼的全部多肽。該過程( A )
A.在原核細胞內①過程還未結束即可進行②過程
B.一個mRNA分子上結合多個核糖體合成的多條肽鏈都相同
C.決定①②過程開始和終止的結構存在于RNA分子上
D.①和②進行的堿基配對方式完全一致
例題中3個基因群組成的結構基因群可以稱之為“多順反子”,常見于原核生物,某些真核生物也存在。多順反子轉錄產生的一個mRNA分子可編碼多種多肽鏈,這些多肽鏈對應的DNA片段則位于同一轉錄單位內,享用同一起點和終點。由此可見,教材中所指的“一個或者幾個基因的DNA片段的雙螺旋解開”與DNA分子中“單順反子”和“多順反子”現(xiàn)象有關。而當幾個基因組成多順反子時,RNA聚合酶即可解開幾個基因的雙螺旋。
“具體地講,核糖體認讀mRNA上決定氨基酸種類的密碼(遺傳密碼,每一個遺傳密碼是由3個相鄰核苷酸排列而成的三聯(lián)體,決定一種氨基酸),選擇相應的氨基酸,由對應的tRNA轉運,加到延伸中的肽鏈上。”從教材表述可知,是核糖體認讀密碼,那么核糖體是如何認讀的呢?
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從核糖體的結構講起。核糖體是由大小兩個亞基組成的結構,其成分為rRNA和蛋白質。以原核生物的核糖體為例,其由50S大亞基和30S小亞基組成。在翻譯時,30S小亞基首先與mRNA模板相結合,30S小亞基具有專一性識別和選擇mRNA起始位點的性質,其中起始因子能協(xié)助30S亞基完成這一功能,待完成識別后再被釋放,并與50S大亞基結合。
研究發(fā)現(xiàn),30S亞基通過其16SrRNA的3′端與mRNA起始密碼5′端的堿基配對結合。幾乎所有的原核mRNA上都有一個5′-AGGAGGU-3′序列,這個富嘌呤區(qū)與30S亞基上16SrRNA3′端富嘧啶區(qū)序列5′-GAUCACCUCCUUA-3′相互補。這兩個互補序列的配對使起始密碼子AUG能與起始tRNA的反密碼子結合。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的起始機制與原核生物基本相同[1]。
由此可見,起始密碼的認讀與核糖體有著重要關系。相關資料還指出,小亞基負責對序列特異的識別過程,如起始部分的識別、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相互作用等。
“人們認識到,除少數(shù)密碼子外,生物界的遺傳密碼是統(tǒng)一的。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主要有20種。”從教材表述可知,遺傳密碼的統(tǒng)一性存在例外性。那么究竟例外在哪里?
自1966年通用密碼表確定以來,曾被認為適用于所有生物。但1979年Barrel等首次發(fā)現(xiàn)在人的線粒體中,通用密碼子AUA(異亮氨酸)和UGA(終止密碼)分別編碼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在植物的線粒體中,也發(fā)現(xiàn)CGG除了可編碼精氨酸(通用密碼)外,還可編碼色氨酸[2]。此外,還發(fā)現(xiàn)某些遺傳密碼會對應一些特殊的氨基酸。如教材中指出的蛋白質中還可能存在其他的氨基酸。例如,在古細菌和某些真核生物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第21種和第22種氨基酸:硒半胱氨酸(UGA,第21種),在產甲烷菌的甲胺甲基轉移酶中發(fā)現(xiàn)吡咯賴氨酸(UAG,第22種)[3]。
由此可見,64種遺傳密碼與20種常見氨基酸的對應關系并非固定不變,在不同的生物中可能存在例外。而且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也并不止2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