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娟妮劉筱伍偉明尹婷吳志榮李文華
【摘要】目的:探討外用單味動物藥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的機制。方法:將50只大鼠分為急性創(chuàng)面組、模型組、貝復濟組、美洲大蠊提取液組,用RT-PCR實驗方法,觀察大鼠皮膚修復組織VEGFmRNA的表達。結(jié)果:VEGFmRNA的表達在第5、7、11天,急性愈合創(chuàng)面組VEGFmRNA的表達量顯著高于美洲大蠊提取液組、貝復濟組及模型組(P<001);在第5、7、11天,美洲大蠊提取液組、貝復濟組VEGFmRNA的表達量顯著高于模型組(P<001);在第5、11天,美洲大蠊提取液組與貝復濟組VEGFmRNA的表達量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第7天,肉芽組織生長期,美洲大蠊提取液組與貝復濟組VEGFmRNA的表達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jié)論:美洲大蠊提取液通過提高VEGFmRNA的表達來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
【關鍵詞】美洲大蠊提取液;慢性難愈合創(chuàng)面;RT-PCR(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式反應);基因表達
【中圖分類號】R285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9-0064-03
慢性難愈合創(chuàng)面是指創(chuàng)面在各種內(nèi)外因素作用下不能通過正常的愈合進程達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從而進入一種病理性炎癥反應狀態(tài),最終導致經(jīng)久難愈。藥理研究證明美洲大蠊提取物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促進血管增生,加速壞死組織脫落,迅速修復各類潰瘍及創(chuàng)傷創(chuàng)面;抗感染、消除炎性水腫,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外用可快速激活局部免疫細胞,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1-2]。目前,美洲大蠊提取物被廣泛應用在創(chuàng)面修復、胃潰瘍、腫瘤等領域[3-4]。筆者前期將美洲大蠊提取物外用于肛管難愈合創(chuàng)面,并取得滿意療效[5]。但其促進慢性難愈合創(chuàng)面的機制尚未探討。因此本實驗研究從創(chuàng)面愈合機制為出發(fā)點,以RT-PCR為主要研究方法,從肉芽組織中新生血管為切入點,通過動物實驗從局部生長因子等角度探討美洲大蠊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的機制提供理論依據(jù),并為中醫(yī)藥的外治提供新思路。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及分組實驗動物SPF級50只大鼠,2月齡,體重200~250g,雌雄不限“均由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動物中心提供,混合飼料單籠飼養(yǎng)”,50只大鼠隨機分組,先取12只建立大鼠急性愈合創(chuàng)面模型,其余38只建立大鼠慢性難愈合創(chuàng)面模型,慢性難愈合創(chuàng)面組再隨機分為模型組、貝復濟陽性組(國藥準字Z20013152,實驗全過程使用同批號藥物)、美洲大蠊提取液實驗組(國藥準字Z20000004,實驗全過程使用同批號藥物)。
12大鼠慢性難愈合創(chuàng)面模型建立參照付小兵等[6]全層皮膚缺損法經(jīng)改進制成大鼠慢性難愈合創(chuàng)面模型。
13主要實驗試劑Trizol:Invitrogen;Real-time PCR mix:Promega A6001;DNA Marker:Fermentas;異丙醇:上海化學試劑公司;氯仿:上海化學試劑公司;引物:上海生工;Gold View核酸染料:上海生工;瓊脂糖粉:上海生工。
14主要實驗儀器及耗材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美國Thermo;核酸蛋白分析儀:德國eppendorf;PCR儀:德國 Biometra;凝膠成像分析儀:美國Bio-Rad;微量移液器:德國eppendorf。
15實驗方法及步驟
151引物設計從NCBI中下載以下基因序列,引物設計采用Primer50軟件,引物序列見表1。
152RNA提取及逆轉(zhuǎn)錄從組織中提取RNA并反轉(zhuǎn)錄得到cDNA,并以該cDNA為模板,用針對目的基因設計合成的QPCR引物進行real-time PCR,以檢測組織中目的基因的表達。組織中總RNA抽提:①取50~100mg組織,每孔加入1000μL Trizol,吹打,室溫靜置5min;②每管加入200μL氯仿,劇烈震蕩15s,室溫靜置3min;4℃,12000rpm,離心15min;③從每管中吸取上清至另一新的15mL EP管。加入等體積異丙醇,混勻后室溫靜置20min;④4℃,12000rpm離心10min后,去上清;加入至少1mL 4℃預冷的75%乙醇,洗滌沉淀;⑤4℃,10000rpm離心5min,棄上清;4℃,10000rpm再次離心5min,吸去殘液,室溫干燥(不需完全干燥);⑥加入20μL RNase-free水,至完全溶解,備用。
15312%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RNA純度。
154第一鏈cDNA合成 ①取10μg Total RNA加Nuclease-Free Water到無RNA酶的EP管中,混勻后離心,70℃溫浴10min,立即置于冰上;②加一下反應體系的其他試劑(冰上進行),混勻,短暫離心。③上述體系在42℃反應15min,然后在70℃水浴鍋中水浴10 min使Reverse Transcriptase失活。④將得到cDNA 置于-20℃保存?zhèn)溆谩?/p>
155普通PCR檢測(德國,biometra) 按下列比例配置反應體系:①2×Real-time PCR mix/2×PCR mix:10μL;②PCRmix;③cDNA模板:1μL ④上游引物:1μL;⑤下游引物:1μL;⑥ddH2O:7μL;⑦總體積:20μL;⑧擴增程序94℃,4min;94℃,40sec,60℃ 30sec,×40cycle。
16統(tǒng)計學方法實驗數(shù)據(jù)用SPSS16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TX-*3]±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12%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RNA純度
22VEGF電泳結(jié)果
圖2注:GAPDH電泳圖, 第 1、2、3泳道是急性愈合創(chuàng)面組,4、5、6泳道是模型組, 7、8、9泳道是貝復濟組,10、11、12泳道是美洲大蠊提取液組。
圖3注:VEGF mRNA表達電泳結(jié)果,第1、2、3泳道是急性愈合創(chuàng)面組,4、5、6泳道是模型組, 7、8、9泳道是貝復濟組,10、11、12泳道是美洲大蠊提取液組,可反映出VEGFmRNA的表達量從高到低依次是急性愈合創(chuàng)面組、貝復濟組、美洲大蠊提取液組、模型組,在第7天,美洲大蠊提取液組與貝復濟組的VEGFmRNA的表達量無明顯差異。
23結(jié)果(見表2)
3討論
31本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在第5天、第7天、第11天,急性愈合創(chuàng)面組VEGFmRNA的表達量顯著高于美洲大蠊提取液組、貝復濟組及模型組(P<001),表明造模成功;在第5天、第7天、第11天,美洲大蠊提取液組、貝復濟組VEGFmRNA的表達量顯著高于模型組大鼠(P<001);在第5天、第11天,美洲大蠊提取液組比貝復濟組VEGFmRNA的表達量稍低,但差異不明顯(P>005);在第7天的肉芽組織生長期,美洲大蠊提取液組與貝復濟組VEGFmRNA的表達量無差異(P>005);表明美洲大蠊提取液在創(chuàng)面肉芽生長期能誘導內(nèi)源性VEGF的基因表達,促進細胞外基質(zhì)(ECM)形成并減少效應T細胞在組織局部蓄積的作用,促進創(chuàng)面血液循壞、增強創(chuàng)面免疫力,從而促進創(chuàng)面修復、抑制瘢痕生長。
32血管生成可為創(chuàng)面的修復提供充足的氧分,有利于細胞的增殖;新生血管是肉芽組織的主要成分,肉芽組織是膠原沉積、改建的場所,因此,血管新生是創(chuàng)面修復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7]。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是一種特異的直接作用于內(nèi)皮細胞的有絲分裂原,可以刺激體內(nèi)尤其是缺血部位的血管生成,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強烈的促血管生長因子,它主要是通過啟動微血管發(fā)生的初始過程-出芽,并最終形成成熟的血管結(jié)構(gòu)[8]因此,VEGF在皮膚潰瘍愈合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在慢性創(chuàng)面,由于VEGF表達較正常創(chuàng)面下調(diào)而導致血管生成的下降,被認為是慢性創(chuàng)面難愈合的重要原因[9]。基于此,本實驗通過檢測肉芽結(jié)果中VEGFmRNA的表達來探討單味動物中藥對促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美洲大蠊提取液在創(chuàng)面重塑期與貝復濟組表達有差異,那么它是否能減少瘢痕的形成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李莉,唐文華,徐月芳.康復新液治療頭面部燒傷36例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57-58.
[2]魏強,楊運芳.康復新液治療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112例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健康月刊,2010,(29):235-236.
[3]尹彬.康復新聯(lián)合奧美拉唑、阿莫西林膠囊三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0,8(26):17-18.
[4]劉宏宇.保留灌腸治療放射性直腸炎48 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3):29-29.
[5]伍偉明,金麗穎,王真權(quán),等. 康復新液治療肛管難愈合創(chuàng)面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導報,2015,21(22):71-73.
[6]付小兵,孫同柱,盛志勇.幾種用于創(chuàng)傷修復研究的動物模型[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1999,16(5):479-480.
[7]唐乾利,韓珊珊,付軍,等.MEBT/MEBO 對皮膚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VEGF、bFGF、EGFmRNA表達影響的研究[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2,34(5):597-601.
[8]曹波,李志,李紹堂,等.芪榆油膏對肛瘺術后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VEGFmRNA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6):236-238.
[9]彭湃.VEGF在慢性創(chuàng)面愈合中的作用及機理研究[D].廣州: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
(編輯:穆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