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上萌+蘭文斌
【摘要】 目的 觀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43例)和對照組(41例)。兩組均給予急性腦梗死常規(guī)治療, 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及改良Rankin量表 (mRS)評分, 并評估安全性。結果 經治療后, 兩組患者NIHSS評分、ADL評分及mRS評分均改善(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達79.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無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結論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可顯著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提高日常生活質量, 具有較高安全性。
【關鍵詞】 尤瑞克林;腦梗死;臨床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90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 腦梗死的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 由于其致死率、致殘率較高, 目前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 極大影響了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 同時加重社會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對于急性腦梗死, 溶栓治療固然有效, 但因其嚴格的適應征和時間窗限制, 大部分患者得不到溶栓治療, 尤其是超過75歲的老年患者更是失去溶栓機會。本研究旨在觀察注射用尤瑞克林對于這類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于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干部保健病房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84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43例)和對照組(41例)。治療組男32例, 女11例, 年齡76~89歲, 平均年齡(79.3±8.9)歲,
前循環(huán)腦梗死36例, 后循環(huán)腦梗死7例;對照組男30例, 女11例, 年齡77~93歲, 平均年齡(80.8±9.2)歲, 前循環(huán)腦梗死33例, 后循環(huán)腦梗死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入組標準:①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②發(fā)病時間≤48 h;③年齡>75歲;④首次發(fā)病或既往發(fā)病遺留后遺癥不影響神經功能評分的再次發(fā)病者;⑤經頭CT或頭MRI確診;⑥NIHSS評分4~20分;⑦頭CT或頭MRI可以排除腦出血和出血性腦梗死的可能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急性腦梗死常規(guī)治療, 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wěn)定斑塊、改善循環(huán), 營養(yǎng)神經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 同時加用尤瑞克林(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0.15 PNA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慢速靜脈滴注, 1次/d, 連續(xù)給藥14 d。兩組常規(guī)治療療程均為14 d。
1. 3 觀察指標
1. 3. 1 觀察指標 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評定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用改良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評定殘障程度;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評定日常生活質量。對比兩組治療前后 NIHSS 評分、mRS評分及ADL評分。
1. 3. 2 不良反應 治療組患者在靜脈滴注尤瑞克林過程中, 于滴注前、滴注30 min時測量患者的血壓, 記錄患者的不適主訴, 用藥期間監(jiān)測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異常變化, 如凝血功能、肝功能、腎功能等, 必要時復查頭CT, 觀察出血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1. 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標準進行臨床療效評價[2]?;局斡荷窠浌δ苋睋p評分減少>90%, 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89%, 病殘程度1~3級;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8%;⑤惡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加在>18%;死亡。總有效率=基本治愈率+顯著進步率+進步率。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NIHSS、mRS及ADL評分 治療后,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顯著降低, 治療組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為明顯(P<0.05)。mRS及ADL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 治療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為明顯(P<0.05)。見表1。
2. 2 臨床療效 治療后, 治療組總有效率達79.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安全性評價 治療組用藥期間出現(xiàn)2例血壓下降[1例降至100/52 mm Hg(1 mm Hg=0.133 kPa), 1例降至90/50 mm Hg], 1例心悸, 1例面部發(fā)紅。給予減慢靜脈滴注速度等對癥處理后癥狀均有所緩解。治療期間監(jiān)測凝血四項、肝功能、腎功能等均無異常改變, 無其他相關出血事件發(fā)生。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作為常見的腦血管病變, 已引起社會廣泛重視。目前腦梗死的治療方案仍較局限, 臨床上最有效的方法是溶栓治療, 但因其有嚴格的適應征及時間窗要求, 大部分患者尤其是超過75歲的老年患者已無法進行溶栓治療。因此, 對于這類老年患者, 給予其他有效且安全的藥物治療是非常必需及迫切的。
注射用尤瑞克林, 即組織型激肽原酶(Tissue-type kinino?genase 1, HK1), 屬于絲氨酸蛋白水解酶的一個亞型, 作為激肽原酶-激肽系統(tǒng)的一個正向調節(jié)物質, 它能水解激肽原釋放激肽, 作用于激肽受體。有研究證實[3], 腦血管儲備能力的高低在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瑞克林正是通過激肽受體, 選擇性地擴張閉塞的細小動脈, 而對正常區(qū)域的動脈影響不大, 從而促進缺血區(qū)內新生血管的生成, 有效改善缺血半暗帶區(qū)的血流灌注, 避免了盜血綜合征的發(fā)生;其次, 尤瑞克林能有效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及氧解離能力, 促進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 并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另外, 尤瑞克林還可通過抑制神經細胞凋亡起到神經保護作用, 促進內源性神經再生, 進一步加速神經功能的恢復。
在本研究中, 經過治療2周后, 兩組患者NIHSS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 治療組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為明顯(P<0.05)。同時, mRS及ADL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 治療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為明顯(P<0.05)。治療組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與其他相關研究結果大致相似[4]。這充分說明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 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及殘障程度,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臨床療效肯定。
此外, 在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中, 基本痊愈及顯著進步的例數(shù)所占比例稍低于其他相似研究, 考慮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入組患者均為超過75歲的老年患者, 急性腦梗死后神經功能缺損恢復速度較慢, 不能有效配合相關康復訓練;②入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相對較輕, 且病例較少。在本研究中, 治療組用藥期間出現(xiàn)2例血壓降低, 1例心悸, 1例面部發(fā)紅, 考慮靜脈滴注速度過快可能是原因之一, 經過調整減慢滴速后癥狀得到緩解, 無其他嚴重不良藥物反應或相關出血事件發(fā)生。
綜上所述,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 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及殘障程度,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質量, 具有肯定的臨床療效及較高安全性,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神經科學會.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 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379-380.
[2] 中華神經科學會. 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 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381-383.
[3] 龔浠平. 尤瑞克林改善腦血管儲備能力的研究. 中國卒中雜志, 2007, 2(6):545-548.
[4] 宋彥彥, 王少石, 陳真理. 尤瑞克林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中國卒中雜志, 2009, 10(4):817-820.
[收稿日期: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