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田家莊中學 曹 純
依托文學社 讀寫皆育德
辛集市田家莊中學 曹純
文學社是中小學校最常見的一種學生社團,文學社活動是語文教學的延伸。文學社的組建旨在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開拓學生的文學視野,全方位鍛煉學生的語言應(yīng)用能力及組織、交際等能力。而在這些目標之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德育目標。德育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過程,文學社覆蓋面大,根系發(fā)達,其主導的各種活動有常態(tài)化的特點,因而就成了便捷有效的德育平臺。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文學社精心設(shè)計和組織的多種多樣的活動,將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在活動中,讓學生可以從多層面、多角度了解文明道德要求,獲得道德體驗,有利于他們提升道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我校“啟航文學社”在學生中影響很大,組建多年來,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對德育工作也貢獻良多。
朗讀能最大限度展示、體會文字的情感、力量。
我校常利用節(jié)日開展各種誦讀活動。例如在國慶節(jié)前夕開展“愛祖國詩歌朗誦會”,在中秋、清明等節(jié)日開展“古詩詞誦讀大賽”等。學生在視頻畫面伴演、音頻伴奏中深情朗誦,既能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例如以“砥礪思想,做一個生活中的強者”為主題,舉行了課外閱讀推薦會。學生不僅推薦了自己讀過或了解的好書,還通過網(wǎng)上圖書館推薦好書、好文章,掀起讀書熱潮。讀過之后,適時開展交流、分享活動,使讀書活動成為了思想道德情感升華的推進器。
文學社的很多活動都圍繞寫作展開,寫作是自我教育的強大武器。提筆述思,深入自己的靈魂深處,反思自己的思想、行為,能促使學生將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進一步內(nèi)化為個人品格。
在我校文學社組織的一次“看《弟子規(guī)》、寫讀后感”活動中,學生通過多媒體觀看了某些不孝順父母的案例——一個女孩,看到媽媽做的一桌子飯菜自己不喜歡時,滿臉怨氣;某些學生和自己媽媽說話,極其不耐煩;甚至有人打罵自己的媽媽。一名女學生這樣寫道:“視頻中的那個同齡女孩讓我想到我自己。媽媽是我們的什么人?仆人?仇人?不!是我們最親的人。反思自己,生活中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理解媽媽,因為一點小事和她爭吵。我真是太不懂事了!”這種“太不懂事”的感嘆,正是道德情感中的正能量分子在凝聚、成長。
常言道,文如其人。筆下流露的思想、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品行、修養(yǎng)、氣質(zhì)。學生通過寫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教師也能通過學生的文字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進而有的放矢,采取某些德育手段。
寫作才能不僅發(fā)揮在寫文章上,在很多方面都有用武之地。引導得當?shù)脑挘鹿P皆關(guān)乎德。如教室內(nèi)張掛的勵志詞或警示語的撰寫,班級、小組誓言的創(chuàng)作等。
我校針對學生在校的生活、學習情況開展了“文明之星”評選活動。運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其他學生,影響改變其他學生的行為,是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之一。為此,學校很看重評選、頒獎各個環(huán)節(jié)所產(chǎn)生的示范效應(yīng)。選出“文明之星”后,指派文學社的學生負責撰寫頒獎詞。文學社攬此重任后,要求執(zhí)筆者不僅要真實客觀地評價獲獎?wù)?,而且要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頒獎詞配合獲獎?wù)吆螽a(chǎn)生強大的激勵力量。例如,給“勤奮學習之星”的評語是這樣寫的:“作業(yè)本上整齊的字跡,是你勤奮的評語;課堂上全神貫注的態(tài)度,課間追著老師問問題的身影,是你勤奮的見證;成績的一點點進步,是你勤奮的獎狀?!苯o別人寫評語的過程,也是對照自身找不足、自我激勵的一次心路歷程。
于細微處引導,在無聲處浸潤,依文學活動之樹,育出了美好品德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