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亮+應明洋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犯罪頻頻發(fā)生,已嚴重威脅公民的健康和生命,給人民群眾、社會和國家都帶來嚴重影響,相對于過去的食品安全犯罪影響的僅僅是市場經(jīng)濟秩序來說,當前的食品安全犯罪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我國當前的刑事立法對食品安全的保護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著立法上的漏洞,沒有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針對此種情況有必要采用相應的刑事政策予以應對,運用刑事政策給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以指導,予以補救,使刑法在刑事政策的指導下對食品安全犯罪予以規(guī)范。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
一、對我國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反思
刑事政策是一定階段社會對犯罪反應的集中體現(xiàn),是指國家基于預防犯罪、控制犯罪,以保障自由、維持秩序、實現(xiàn)正義目的而制定并實施的準則、策略、方針、計劃以及具體措施的總稱。刑事政策不同于刑事法律,刑事政策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某一社會階段出現(xiàn)的刑事犯罪問題靈活地采取應對措施,從而更有力地實現(xiàn)預防和懲治犯罪的社會功能。面對食品安全犯罪的高發(fā)、多發(fā)態(tài)勢,我國當前是采取厲而不嚴的刑事政策予以治理食品安全犯罪。2010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的通知》規(guī)定:“對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累犯、慣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以及銷售金額巨大的犯罪分子,要堅決依法嚴懲,罪當判處死刑的,要堅決依法判處死刑;要加大財產(chǎn)刑的適用,徹底剝奪犯罪分子非法獲利和再次犯罪的資本;要從嚴控制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適用緩刑和免予刑事處罰?!薄缎谭ㄐ拚福ò耍返?4條、第25條刪除了生產(chǎn)、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和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基本犯“單處罰金”的規(guī)定,一律修改為并處罰金。2011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力度,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及相關職務犯罪的通知》中也有相關規(guī)定。司法實踐中,對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也處以嚴刑峻罰。曾經(jīng)震驚全國的“三鹿問題奶粉”案件中,主要犯罪分子分別被法院判處死刑、死緩、無期徒刑等重刑。但是我國目前對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也出現(xiàn)了食品安全犯罪的調(diào)整對象窄、對食品安全犯罪罪狀的描述使得犯罪主體單一、缺少資格刑等一些問題。由于打擊的范圍過于狹窄,很多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難以得到刑法規(guī)制,以致無法追究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這樣就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僥幸心理,進而刺激犯罪分子不斷以身試法。雖然嚴格的刑罰制度對于部分犯罪人可能產(chǎn)生威懾作用,達到預防已犯罪者再犯罪和可能犯罪者去犯罪的目的。但是刑罰預防犯罪的功能是有限度的,我們對于控制犯罪的手段是多樣化的,刑罰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而已,我們需要從其他方面去尋求解決食品安全犯罪的方法。刑事政策是刑事法律的先導,刑事法律是刑事政策的歸宿,隨著城鄉(xiāng)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食品安全犯罪頻頻發(fā)生因此,要有效打擊食品安全犯罪,不論是在刑事立法政策上,還是在刑事司法政策上都應該取長補短、互相借鑒。
二、刑事政策視野下維護食品安全的構想
1.資格刑的設置
食品安全犯罪的資格刑在刑事立法中有所缺失,因此我們在立法中應予以完善。因為對于食品安全犯罪人來說,僅僅運用自由刑和罰金去制裁,則不可能有效的剝奪或限制其利用職務或工作性質(zhì)繼續(xù)犯罪的條件。對于像食品安全犯罪等這一類經(jīng)濟犯罪來說,并不能對癥下藥。這類犯罪的主體多為一些個體經(jīng)營戶或者企業(yè)人員。刑法所規(guī)定的剝奪政治權利的這四項內(nèi)容,對于他們所犯罪的性質(zhì)、條件乃至后果來說,并不具有針對性,甚至可以說是把沒有必要剝奪的權利給剝奪了,而真正應該剝奪的權利卻沒有剝奪。
2.法條的設置
通過上文對食品犯罪的立法等分析,我認為可以將現(xiàn)行《刑法》第143條修改為:“生產(chǎn)、加工、運輸、貯存、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或單處3年以下禁止從事與食品相關的活動;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并處3年以上7年以下禁止從事與食品相關的活動;后果特別嚴重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并處7年以上或者終身禁止從事與食品相關的活動?!?/p>
我國目前食品安全犯罪的日益猖獗,這與我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jiān)管不嚴有很大的關系,由于食品安全的監(jiān)管涉及很多監(jiān)管部門,這樣就存在著各種職權的混亂不清,若涉及到了食品安全問題,各個部門就會相互推卸責任等,導致監(jiān)管的不力。由于食品安全問題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我國在轉(zhuǎn)變政府職能的時候,就要切實轉(zhuǎn)變到市場監(jiān)管、公共服務等職能上來,做好政府工作,保障人民利益。其次,我國應該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法制教育,增強其法律意識。很多食品安全犯罪的生產(chǎn)者經(jīng)營者法律意識淡薄,不知道他們的行為會違法犯罪,
也不知這樣做會受到刑法處罰,以致食品安全犯罪頻發(fā)生,因此要加強對生產(chǎn)者經(jīng)營者的法制宣傳,增強其法律意識,讓他們懂法守法,知道犯罪是要受法律追究的而且對于食品安全犯罪是嚴懲。
三、結語
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犯罪日益猖獗,已嚴重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們應在刑事立法上進行合理建構以及不斷增強食品生產(chǎn)者銷售者等的道德素質(zhì)和法制觀念來更好的保護公眾的權利。食品安全犯罪也不是中國獨有的現(xiàn)象,是世界各國都會面臨的問題,但是國外很多國家對于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相對完善和成熟,我們可以借鑒國外關于食品安全犯罪的相關規(guī)定,對我國食品安全犯罪予以完善。對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政策予以研究,能夠更好的運用刑事政策指導我國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和司法,進而使刑法在刑事政策的指導下對食品安全犯罪予以規(guī)范,更有效的預防食品安全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