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
摘 要: 校園文化建設是以社會文化為基礎,以校園為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多種文化的統(tǒng)一體,校園文化的建設直接影響學校辦學質量與水平的提高,和諧、發(fā)展的校園文化既是一種教育觀念又是一種教育實踐。
關鍵詞: 農村小學 校園文化建設 建議
目前農村小學正處于調整學校布局、優(yōu)化資源配置、創(chuàng)辦規(guī)范化學校的時期,農村小學由于受各種條件的制約,相對城市學校差距明顯,為了迎接“均衡發(fā)展”,上級主管部門下達任務,基層學校雷厲風行,這就苦了農村小學,在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校園文化建設認識上的誤區(qū)和做法上的不足,綜合分析有以下幾點:
一、認識片面
基層領導和學校負責人普遍認為校園文化就是硬件建設為主,著力加強學校的外在文化。像2015年到2016年迎接“均衡發(fā)展”驗收,在學校固有的硬件,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等都不具備的情況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配發(fā)美術儀器、自然科學儀器、音樂儀器……一系列儀器及桌凳、實驗臺、實驗柜及學生用床等設施,不顧這些設備放在哪里用?即便檢查了也只能“囚禁”在舊窯洞和破房子里,忽略豐富的精神文化建設,對于內在的造血機制的創(chuàng)立和傳統(tǒng)資源的開掘利用熟視無睹,設施如豪庭,學生利用的卻少而又少,甚至有的學校認為教育是課堂上的事,茅屋陋室也能出人才。
二、形式單調
農村小學能體現(xiàn)校園文化手段的有黑板報、班會、晨會,大部分沒有升旗活動,搞幾張噴繪粘在校園的墻上,一了百了。師生動手自制的少,網(wǎng)上購得多,沒有起到作用。
三、內容陳舊
我們在農村小學看到的標語是:花圃“不準亂摘花草”、校園角落“嚴禁亂倒垃圾”等;而我們在城里學校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情形,如:校門口“如果你遵守校紀,行為文明會受到師生的尊敬”、花圃“一花一草一世界”。農村小學多使用“不準”、“嚴禁”,違背新課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學校更好地體現(xiàn)“人本位”的教育觀。
四、只顧眼前,不講長遠
為了迎接上級檢查,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往往時斷時續(xù),有人檢查,就找個廣告公司,搞些噴繪或其他什么在墻上能貼的,組織學生把舊的撕下來,貼上新的,有些語句不通,還有些出現(xiàn)錯別字,比如藝術字:“凈”字,在墻上貼成了三點水,這怎么能達到文化育人的效果呢?有些照搬別的學校標語,根本不能體現(xiàn)本校特色,我看現(xiàn)在的農村小學,有很多都和城里的辦學宗旨、理念、校風、教風、學風一模一樣,可見這就是為了應付,沒有顧及長遠發(fā)展。誠然,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狀況不容樂觀,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F(xiàn)在我就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提一些建議,希望各級領導批評指導。
一、加強農村小學物質文化建設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雅?!薄懊夏溉w”就是環(huán)境熏陶人的成功范例。
1.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學校的硬件建設。
近年來,各學校在硬件建設方面的確下了功夫,但有些地方不盡如人意,這里我強調兩個方面:一是修建旗臺、旗桿,農村小學學生少,有些學校沒有旗臺、旗桿,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夠;二是具有學校標志性的雕塑置于醒目的位置,如果有本校素材更好,比如“教壇保爾—張學成”,對學生的激勵更深遠一些。
2.美化校園外在的環(huán)境。
學校從整體上規(guī)劃建筑物實體,要長遠規(guī)劃,不要今天修建,明天拆除,從學校地理位置等方面布局,做學習櫥窗、校訓、名人畫像、安全宣傳畫、風景畫,還有花壇、草地、綠化帶、菜地等。我們特別要注重校訓,校訓一定要符合本校的特點,清華大學的學校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含義深刻,氣勢恢宏,與農村小學的實際極為不符,我校的校訓是“寧靜致遠,吃苦耐勞”,就十分貼切。
3.注重細節(jié),規(guī)范室內布置,彰顯班級特色。
一提到教室布置,有些學校的某些班級做得過繁,可以說是見縫插針,把教室搞成壁畫室或圖畫室。我認為教室應該是師生根據(jù)本班特點,親自動手,純手工制作,每個學生參與,這樣的教室才溫馨、舒適。另一個是廁所文化,雖然廁所是學校最臟的地方,但不能忽略。除了清潔干凈外,還要有文明的宣傳語:如“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
二、加強農村小學精神文化建設
1.打造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提升校園文化內涵。
以教師教風為抓手,抓好理論學習,統(tǒng)一思想認識,培養(yǎng)良好的師德師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衡量教師素質。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社會進步了,經(jīng)濟發(fā)展了,許多教師覺得工資待遇差,紛紛經(jīng)商,搞第二職業(yè),影響教師的形象,誤了一代代孩子的前程。習主席反復強調人要有信仰,要有理想,教師隊伍一定要經(jīng)得起考驗,真正發(fā)揮“行為世范”的作用。
2.以形式多樣積極向上的活動豐富校園文化。
根據(jù)學校的特點,每學期分期組織安排開展“經(jīng)典誦讀”、“知識競賽”、“書畫展覽”、“故事會”、“比巧手”(剪紙,十字繡等)、“作文競賽”、“禁毒演講”、“六一匯演”、“安全演練”等活動,特別要開好“兩季運動會”。
三、加強農村小學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tǒng)?!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團隊持久恒定的價值取向,凝結的是一代代師生積累下來的文化內涵,是學校發(fā)展的巨大向心力,還需要一代代師生不斷努力,精心規(guī)劃,細心呵護,耐心發(fā)展而凸顯個性,使之經(jīng)久不衰。
參考文獻:
[1]周文祥.淺談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J].2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