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敏
一、內容提要
語言是一個人順利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工具,同時也是人類接受知識的工具,貫穿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
二、訓前背景研究
(一)基本資料
嚴某,男,11歲,唐氏綜合征患兒,經診斷為中度智力障礙并伴有語言缺陷,訓練時間一年。
(二)個案表現(xiàn)
1.口部運動方面
下頜:(1)自然狀態(tài)下:咬肌肌張力偏低;(2)模仿狀態(tài)下:高位、半開位、低位運動尚可,高位、半開位、低位交替運動基本尚可,左右運動基本尚可,前突尚可;(3)構音狀態(tài)下:高位時伴有右側歪斜。
唇:(1)自然狀態(tài)下:唇部肌張力偏高一稍硬;(2)模仿狀態(tài)下:閉唇時伴有右側歪斜,圓唇時有下頜前突現(xiàn)象,展唇尚可,圓展交替不充分,唇齒模式尚可;(3)構音狀態(tài)下:圓唇尚可,展唇尚可,圓展交替時圓唇不充分,唇齒模式不穩(wěn)定。
舌:(1)自然狀態(tài)下:舌體偏軟,舌根到舌尖有兩條明顯深溝;(1)模仿狀態(tài)下:平伸不穩(wěn)定伴有舌尖偏大后縮現(xiàn)象,舌尖部明顯,上抬時未與下頜分離,左右運動尚可,可以頂住上齒齦,不能從上齒齦到軟腭作打掃動作,馬蹄形上抬模式不明顯;(3)構音狀態(tài)下:舌體運動范圍稍小。
2.構音語音方面
(1)聲母:習得/b/、/m/、/d/、/p/、/t/、/g/、/n/、/j/、/q/、/x/,不穩(wěn)定/s/,其他未習得;聲母構音清晰度:47.83%
(2)韻母:習得/a/、/i/、/u/、/e/、/ü/、/o/、/iao/、/ao/、/iao/、/ei/、/uan/、/ang/、/uang/,其他未習得;韻母構音清晰度:63.63%
(3)聲調:習得一聲、二聲、四聲,三聲不穩(wěn)定;聲調構音清晰度:66.67%
三、訓練目的
1.促進他有聲語言的發(fā)展
2.增強他的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四、訓練的具體內容及方法
對嚴某的語言障礙的訓練主要采取個別訓練的方法進行,每周五次訓練,每次半個小時。主要的訓練內容如下:
(一)口部運動方面
1.下頜:(1)咬肌按摩,放松咬肌肌張力;(2)抵抗訓練,提高咬肌肌力;(3)咀嚼訓練,促進下頜的運動靈活性;(4)下頜的控制訓練,測向控制法,控制下頜右側歪斜現(xiàn)象;(5)下頜的整體訓練;(6)促進下頜的整體運動能力和控制能力。
2.唇:(1)唇部按摩,放松唇部肌張力;(2)減少下唇回縮,控制閉唇時伴有右側歪斜,(3)圓唇與下頜的分離訓練,控制圓唇時有下頜前突現(xiàn)象;(4)圓唇、展唇交替訓練,提高圓唇、展唇交替的運動能力和靈活性;(5)唇齒模式的訓練,在言語的情況下訓練,如:發(fā)/f/的音誘導訓練。
3.舌:(1)舌體刺激,提高舌體的感知覺;推舌法、擠舌法等,提高舌體的肌力;(2)舌體充分外伸訓練,控制舌尖偏大后縮現(xiàn)象;(3)舌尖刺激,提高舌尖的肌力及運動能力;(4)咬住物體法,促進舌與下頜的分離;(5)通過食物誘導法,提高舌尖上抬能力。
(二)構音運動方面
1.下頜:通過構音測量與訓練儀,進行下頜韻母的運動能力訓練,下頜的重讀訓練。
2.唇:通過構音測量與訓練儀,進行唇韻母和聲母的運動能力訓練,唇的重讀訓練。
3.舌:通過構音測量與訓練儀,進行舌韻母和聲母的運動能力訓練,舌的重讀訓練。
(三)構音語音方面
1.聲母:/s/的穩(wěn)定性訓練,/h/、/k/、/f/、/l/的誘導訓練。
2.韻母:復韻母和前鼻音、后鼻音的訓練。
3.聲調:三聲的鞏固訓練,可通過重讀訓練系統(tǒng)。
(四)認知能力方面
1.加強常見詞語的理解能力訓練
2.加強并列及偏正詞組的訓練
3.加強“是”字句,“被”字句的訓練
4.發(fā)展對短文的理解能力訓練
(五)訓練方法
1.循序漸進法
我首先教他認識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名稱,看到實物之后能夠說出它的名字,主要是先從—個字的名稱開始練習,如:“包”“馬”“貓”,再慢慢地過渡到兩個字的名稱,如:“書包”“毛衣”“皮球”,最后一步一步進入三個字以上的名稱學習,如:“電冰箱”“拖拉機”“自行車”;在學生熟悉日常用品的名稱之后,再逐步進入簡單的句子練習。
學習動詞先是在看到某些人的動作之后回答老師的問句:“妹妹在干什么?”回答:“背書包?!钡群唵尉涫炀氈螅偌由暇渥拥钠渌揎棽糠?,如“妹妹背書包?!薄霸缟?,妹妹被書包。”“早上,妹妹被書包去學校?!边@樣不僅學習了詞語,同時也鍛煉了學生一口氣說話的能力。
2.分解教學法
在訓練中,先把字的發(fā)音分解為聲母和韻母,把詞分解為字,把句子分解為詞,然后再把它們教學生。比如,發(fā)“拍”這個字,學生下頜運動轉換不連貫,于是我分解成“p”“a”“i”三個音,讓他先聯(lián)系單個聲母和韻母的發(fā)音,一個音一個音地跟著讀,每個音都發(fā)準確了,再讓他練習“ai”的發(fā)音,最后把“pai”連起來讀,慢慢地就發(fā)準了。說句子也是這樣的,比如“拍皮球”先學習“拍”、“皮”“球”,單個字的發(fā)音讀熟了,再慢慢地連起來說。這樣的分解學習法,使得嚴某的語言學習變得容易多了。以后每次訓練我都會使用這一方法,讓學生牢固地掌握每一個音每一個字和每一句話。
3.強化訓練法
我了解到嚴某喜歡吃QQ糖,所以我會事先準備好QQ糖,如果他出現(xiàn)正確的發(fā)音等好的現(xiàn)象,我會馬上給予獎勵,同時讓他知道因為他答對了,所以要給他吃東西,讓他有意識無意識地記住我教的東西。當然,不是每次都是食物獎勵,太依賴食物刺激也不好,所以在食物強化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我會適當地運用精神鼓勵,夸夸嚴某真棒,也會使得他很高興。
4.反復練習法
由于智障兒童都有記憶力遺忘較快的特點,教下去的東西往往不能馬上掌握,必須經過反復練習,一點一點地教,然后通過不斷的練習達到鞏固的目的。
5.游戲法
通過游戲的方法達到教學的目的,這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我校引進了多臺上海泰儀格言語語言評估與訓練設備,其中有言語矯治儀采用多種軟件,集合了動畫音樂等媒體效果,對學生的教學和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我在訓練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一儀器,讓嚴某看著電腦上的動畫,聽著音樂學習說話,比如練習下頜的轉換運動的時候,我利用“小貓釣魚”這個游戲,把學生要訓練的兩個目標單元音如“a”“i”輸入游戲,讓嚴某觀察發(fā)“a”和“i”時畫面有什么變化,同通過這樣的游戲,來吸引嚴某的注意力,從而達到訓練目的。
五、訓練效果分析
學校開設言語語言個別化訓練課以來,每學期開學前、學期中期、學期終期都對學生進行評估。通過一年的訓練,嚴某的訓練效果如下:
六、訓練體會
通過讓老師和學生一對一進行個別訓練,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以及學習情況,及時進行教學調節(jié),完全避免了集體教學形式中出現(xiàn)的忽略個別學生的情況。